首页> 年度报告>旬邑县> 旬邑县政务服务中心

旬邑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0 11:08
单位名称 旬邑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对县政府进驻部门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承担组织协调重大项目的联合审批、并联审批工作;协调和督查进驻窗口单位行政审批的业务衔接工作;协助相关部门监督各窗口单位在中心行政事业性收费执行情况,承担对各进驻单位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受理服务对象的投诉和举报。制定中心业务运行和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做好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及村便民服务室业务指导工作。
住所 旬邑县中山街西段
法定代表人 赵庚锋
开办资金 2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2万元 14.5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目标引领抓具体、促提升,确保事项清单更精准。一是梳理事项目录。按照“四级四同”事项梳理标准,建立了颗粒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划转事项目录39个,梳理事项目录1989个。二是统一事项清单。完善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对接全县39个部门,集中填报事项供需清单1560个,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三是完成“四减”任务。深化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平均压减办理时限76.45%,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32%,即办事项占比58.41%,网上可办事项占比97.08%,全程网办事项79.39%,其余事项网办深度不低于原件核验(网办深度Ⅲ级),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二)创新载体抓基层、夯基础,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一是镇(村)便民服务站(室)建设标准化。摸清全县10个镇办、179个行政村底数,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统一标准,对全县10个镇办便民服务站、179个村级便民服务室进行了规范化装修布置。二是镇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化。对照新版政务服务事项库梳理成果,全面梳理镇村政务服务事项,依规下放镇(村)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18项,全部按期承接到位,全面完成政务服务网五级体系架构建设。三是镇村帮办代办服务科学化。镇办便民服务站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担任镇级帮办代办员,县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担任村级帮办代办员,群众只需向本级便民服务机构提出帮代办申请,工作人员按程序代办或协办群众提出的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年镇级帮代办件2106件,村级帮代办件38365件,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一网通办”抓统筹、强落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一是不断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网办深度,搭建远程踏勘中心,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当前,我县行政六类及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08%,全程网办率达到79.39%,全力推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全面归集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数据。严格按照国家电子证照工程标准,梳理证照目录,制作证照模板,汇聚证照数据,有序推进全县证照电子化工作,并向全省统一电子证照库归集。全县共归集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数据70余条,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应用夯实了基础。三是稳步推进“全省通办”试点工作。按照全省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试点推行“全省通办”的工作部署,紧跟市级步伐,压茬推进61项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工作,依托“陕西政务服务网”及各部门业务系统,实现高标准跨区域业务办理。(四)数据同源抓融合、提效能,打造政务服务新体验。一是用好数据平台,人员对接到位。对接陕西政务服务(旬邑县)平台单位39个,明确各单位办事人员及流程权限,分配咸阳市一体化平台业务办理账号,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奠定基础。二是用活“好差评”系统,特色服务到位。引进自助查询机开放办件评价功能,结合窗口“好差评”平板端、电话回访记录,打通评价系统与电脑终端互通壁垒,实现业务办理与服务评价一一对应。今年,通过各类渠道累计收获评价140119条,其中“一事一评”52631条、平板端59364条、电话回访38124条,评价率98%,好评率达100%。三是推广“秦务员”APP,政策宣传到位。指导督促线下机构,引导企业群众安装使用“秦务员”APP。同时,通过各单位微信、抖音等官方公众号大力宣传,推动上门办变“掌上办”“指尖办”,企业群众办理业务更便捷、更高效。(五)便民热线抓速度、有温度,架起党群政群连心桥。一是强机制、优流程,响应更快捷。实行“第一责任人”和“办件分派员”制度,确保市级平台派件即收即派,承办部门快速接收、及时处置,疑难急件按期汇报,共同商议,办件更高效。二是抓协调、重实效,办件更高效。细化办件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严格审核上报办件,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办件不逾期。三是抓业务、优服务,热线更暖心。落实平台办件上下双向通报机制,“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平台24小时不间断运行。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1年,服务和审批大厅共计办理业务47149件,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马上就办”平台共受理业务3181件,及时接收率100.00%,政务服务网上业务咨询77件。按时办结率100%,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结果满意率99.89%。三、存在的问题。(一)进驻率较低,政务服务集中度不高。现有政务服务大厅容纳能力有限,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加之帮办代办招聘人数不足,难以满足服务窗口的需求。(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平台疑难件派单困难。部分派件牵扯承办单位多、协调有难度,部分派件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办件有难度。(三)“网办率”提升缓慢,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工作衔接受阻。政务服务网上办宣传力度不足,办事企业、群众对网上办业务的可靠性半信半疑。网上办理步骤繁琐,程序复杂,普及存在障碍。四、整改措施。(一)、持续优化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二)、加强宣传“一网通办”在人民群众办事中的知晓率,人民群众了解“一网通办”的方便性。(三)、提高网办率,让群众和企业在相关网站办理所需事项。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我中心将以优化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三项服务”为目标,实现阵地建设、流程优化、政务环境、服务水平“四大突破”,打造综合服务一流、政务效能一流、基础硬件一流、队伍建设一流的“四个一流”政务服务新形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的政务服务。(一)聚焦创新改革,事项下放再精准。深化镇村便民中心建设,完善镇村人员信息和流程配置,改善镇村便民服务机构和办公条件,实现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高度统一,完成政务服务网省市县镇村五级体系架构建设。开展部分事项下放乡镇试点工作,探索县级事项向乡镇延伸新模式,打造3—5个亮点便民服务中心。做好办件一事一评和数据同步工作,2022年力争实现累计合格办件数和评价数不少于10万条。(二)聚焦创新改革,事项下放再精准。深化镇村便民中心建设,完善镇村人员信息和流程配置,改善镇村便民服务机构和办公条件,实现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高度统一,完成政务服务网省市县镇村五级体系架构建设。开展部分事项下放乡镇试点工作,探索县级事项向乡镇延伸新模式,打造3—5个亮点便民服务中心。做好办件一事一评和数据同步工作,2022年力争实现累计合格办件数和评价数不少于10万条。(三)聚焦品牌打造,硬件功能再提升。建设标准化服务大厅,新实体大厅建筑面积新增3500平方米,办事窗口新增84个,尽快将税务、退役军人、人社、热力、电力、自来水等部门民生服务事项纳入大厅办理。继续推行立即办、就近办、网上办、预约办、延时办“五办模式”,推进服务型窗口建设,增强群众满意度。全面深化“电子证照改革”,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一网通办”试点运行和“好差评”制度,实现更多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立起评价标尺,提升服务水平。(四)聚焦便企利民,服务方式再优化。继续推行免费复印、免费刻章、免费邮递服务,切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设立企业开办专区、税务专区、工程改革专区、市场准入专区、自助服务专区,个性化服务、一条龙办理,大力提升“一次办成”质量。简化办理材料和程序,推广容缺受理制度,实行并联办理,让服务有力度有温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