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殡葬管理处

咸阳市殡葬管理处

发布时间: 2022-03-10 10:51
单位名称 咸阳市殡葬管理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宣传党和国家的殡葬改革方针政策,推动殡葬改革工作。指导全市殡葬管理和县市区殡葬管所工作;对全市遗体火化、殡仪服务场所、经营性公墓和殡葬用品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对申请新的遗体火化、殡仪服务场所、经营性公墓项目进行审查;对违反殡葬管理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等。
住所 秦都区玉泉西路社会福利大厦8层
法定代表人 吴英奇
开办资金 22.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71万元 9.97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殡葬管理处.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市殡葬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殡葬工作安排,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一、开展业务情况(一)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加强工作指导。认真落实中、省、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切实加强殡葬系统防控工作,指导各服务单位进一步防控预案,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二是加强检查督导。通过明查暗访,对各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三是强化防疫知识培训。7月28日下午,邀请大学医学博士后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感染控制高级学者与客座教授王老师,开展“殡仪馆场所新冠疫情暨病源微生物污染防治培训讲座”,通过培训,提高了殡葬职工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规范了新冠疫情防治操作规范,有效提升殡葬场所管理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工作能力。(二)殡葬领域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一是顺利完成“国家殡葬业突出问题调研组”调研活动。4月25日下午,国家殡葬业突出问题调研组到我市开展殡葬工作调研,选取市五陵故园、安灵苑殡仪馆和秦都区北郊寄思园作为调研点;从殡葬服务供给、墓地价格、殡葬服务收费和殡葬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详实的资料,充分全面展示了我市殡葬改革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二是扎实推进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7-8月,重点对“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问题排查、台账建立、整治进展等内容进行了检查,要求各市区县按照整治方案要求完善资料、加快进度、扎实整改,为迎接部、省专题调研做好准备。截至目前,前期排查出的3858个超标准面积墓穴已拆除269个,签订整改协议1958个。三是扎实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8月31日,组织各市区县民政局分管领导、殡葬服务管理机构负责人,市级8家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分管科室人员参加省民政厅等八部门电视电话会议。全省会议后,召开全市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贯彻落实部署会,成立了由市政府办副主任高翔任组长的“咸阳市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政局、市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咸阳市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方案》。目前已整治违规从事殡仪服务医院太平间1家、违规经营公墓3家。(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三原县殡仪馆改扩建项目一期已全面完工,永寿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完成设计、选址等工作,计划明年开工建设,旬邑县殡仪馆已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淳化县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已完成选址和初设工作,全市全年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5座,在建9座。争取省级福彩公益金资助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13座,支持资金99万元。(四)惠民殡葬政策进一步落实下拨省、市惠民殡葬救助资金213万元,节地生态奖励资金50万元。全年共救助798人次,发放救助金303.71万元,基本实现了殡葬救助全覆盖,有效推进了火化工作。全年火化遗体9921具,火化量稳步上升。为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秦都区北郊祭祀园和礼泉县唐昭陵墓园等单位建设了一批节地生态墓穴,对低收入群体、见义勇为牺牲人员、遗体捐赠人员和烈士等免费使用。(五)殡葬行业管理全面加强一是全面加强殡葬系统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精神,将殡葬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以防火、防盗、防差错事故为重点,定期对殡葬服务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二是切实加强公墓管理工作。5月份,对全市8家经营性公墓和8家城市公益性公墓进行了年检。三是强化节日祭扫服务管理保障。在清明节、寒衣节期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咸阳新闻网、文明网、咸阳日报、咸阳门户网站、今日头条、等媒体刊发“文明祭扫倡议书”,引导群众采用文明、环保祭奠方式。四是着力加强殡葬职工培训。全市选派13名殡葬管理和墓园、殡仪馆工作服务人员参加省厅举办全省殡仪服务员、遗体火化工、整容防腐工和公墓管理培训班。(六)全省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巩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围绕尊重生命、节地环保、移风易俗、群众受益的改革目标,从推进火化、惠民殡葬救助、坟墓整治、设施建设、节地生态安葬、机构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省级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二、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我市自2012年开展的殡葬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主推的殡葬改革既节约了土地、又保护环境、还增强了群众对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惠民殡葬的知晓率,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殡葬改革既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是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三、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殡仪馆场所普遍存在病菌消杀设施设备配备不完善,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二是违建墓地、超标准墓穴和违规经营销售的问题未全面整治到位。三是受用地、资金等因素影响,殡葬设施建设不平衡,部分县区申报积极性不高,项目储备不足。四是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落实局限性较大,存在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低,受益面窄的问题。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火化率提升较慢。六是殡葬管理力量薄弱。市殡葬事务中心在编10人,其中5名同志在局机关借调工作,1人离岗。部分区县区未成立专职机构,个别县区管理和服务机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殡葬管理服务机构整体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四、下一步打算和整改措施针对我市殡葬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殡仪场所病菌消杀安全屏障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的扎实推进、殡葬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殡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储备、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倡导、便民殡葬信息化建设、提升殡葬服务水平等7个方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加强殡仪场所安全屏障建设。下一步,我们计划一方面通过申请市本级福彩公益金予以资助,逐步为全市殡仪馆的停尸间、整容室、守灵室、运尸通道、火化间等重点区域以及殡仪车辆安装现代化病菌消杀设备,加强安全屏障建设。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健康教育、病毒消杀、操作防护等知识培训,提高殡葬职工健康防护意识。(二)扎实推进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督导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对排查出的各类突出问题实行台账管理,依法依规逐一整治销号,全面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坚决遏制墓地违建乱营行为。(三)突出抓好殡葬项目建设储备。积极推动已批项目建设和“十四五”项目申报。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已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旬邑县殡仪馆2022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永寿县殡仪馆项目2022年开工建设,淳化县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中省资助项目。武功、乾县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进度,兴平、彬州城市公益性公墓落实土地指标,推进项目的开工建设,全年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5个。(四)修订完善殡葬相关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扩展减免服务范围,不断提高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制定出台《咸阳市惠民殡葬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惠民殡葬政策的群体范围,将遗体捐献者、火化区农村和土葬改革区城乡火化安葬的居民纳入资助范围,使惠民殡葬政策从救助向适度普惠拓展。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申请。修订完善《咸阳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办法》,对奖励办法和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五)营造文明殡葬新风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弘扬先进殡葬理念和殡葬文化,开展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先进做法征集活动,提炼总结,联合市文明办进行推广。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和作用发挥,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厚养礼葬、文明节俭、节地生态、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六)创新建设便民殡葬信息服务线上平台。积极向省厅和市财政申请资金,建设便民殡葬信息服务线上平台,通过平台宣传殡葬政策,提供殡仪场所和墓园信息查询功能,开发网上多样化祭奠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的殡葬服务。(七)提升殡葬服务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殡葬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学习国内先进城市殡仪管理服务经验,在传统业务提升的基础上,满足群众需求开展个性化殡葬创新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证第12610400583546987X号,有效期:2020年4月22日至2025年4月2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