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坪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传承民间优秀文化,组织,辅导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举办讲座、展览、培训。 | |
住所 | 镇坪县广电大厦B栋567层 | |
法定代表人 | 柏建军 | |
开办资金 | 1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坪县文广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7.13万元 | 70.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返《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镇坪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情况(一)群众文化活动1.围绕“乡村振兴”“建党10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脱贫文化助力”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展演活动63场次。经“陕西惠民演出监控播放平台”统计。完成戏曲进乡村活动56场次,其中直播上传10场、图文回传46场。2.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结合“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们的节日”等主题,以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总馆分馆联动互通为载体,在全县开展文艺展演、特色讲座、公益培训、文化沙龙系列品牌文化活动,确保了全县各阶层群众享有文化的基本权利。3.围绕乡村振兴、长寿文化、镇坪美景、盐道精神、疫情防控等主题创作的小品《引路人》、表演唱《我为镇坪点赞》《长寿老人说长寿》、诗朗诵《鸡心岭上的守门人》、《致敬百年风华》情景剧《秦巴秘境美在镇坪》、歌曲《镇坪人不说蜀道难》等一系列原创文艺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安康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原创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我县王生军同志创作的表演唱《我为镇坪点赞》荣获一等奖、邹卫鹏同志创作的诗朗诵《鸡心岭上的守门人》获得优秀奖。4.积极申报非遗保护名录。2021年县级非遗保护名录“镇坪渣辣子制作技艺”“镇坪棕床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安康市第六批非遗名录。通过黄河流域(陕西省)非遗项目(资源)调查工作,就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存活状态、传承谱系进行了累计叠加统计,目前我县现有县级非遗保护名录17个;市级非遗保护名录11个,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个。(二)文艺团队辅导,队伍建设1.充分利用阵地作用,举办青少年儿童及成人舞蹈、广场舞、器乐、书画、声乐、综艺主持、文艺创作等公益性讲座6场次;公益性展览13场次;公益性培训18期;其他群文活动29场次。总服务人次累计达4万余人次。2.举办全县镇文化站、分馆从业人员业务提升培训2期,通过活动策划、文艺骨干、理论宣传、档案管理、效能提升、数字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使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1.围绕建党100周年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等系列活动10余场次;通过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线下展览活动,增进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了解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化进程。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和传承。以镇坪腊肉腌制技艺传承保护为突破口,全力抓好传承普及、非遗扶贫、文创产品研发、对外交流等工作,以此规范我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力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馆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位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馆是公益的群众文化机构,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窗口,积极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全县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免费开放场馆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2.目前还未广泛的覆盖全民艺术普及。3.用于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改进措施:1.我馆在2022年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服务人民群众,让更多群众享受文化馆对外免费开放服务,更好地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预计全年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项目12个,保持原本周内场馆免费开放的同时,将周末一并纳入进来,确保人民群众错峰使用,有地可用。2.我馆将进一步扬优展长,全面贯彻免费开放服务,促进全民艺术普及,预计全年开展培训20余期、特色文化讲座10余场、展览10余场、加紧建设数字文化馆。3.积极向上级申请经费解决问题。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呈现群众文化活动亮点1.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优化服务质量。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载体,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依托,持续开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百姓大舞台、农民文化节、戏曲进乡村等特色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服务精品。2.紧贴群众,创作精品文艺作品。围绕乡村振兴、长寿文化、盐道精神、药乡文化、抗疫等备受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创作精品文艺作品。(二)快速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以陕西公共文化云为平台,文化镇坪、视频号为抓手,将镇坪五句子歌、腊肉腌制技艺等非遗展示和文创产品作为数字文化艺术普及和资源慕课拍摄的重要内容,拓展扩充数字资源库建设、数字服务产品加工、数字服务运管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数字服务实现我馆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三)提升总分馆服务效能通过“线上服务”“流动服务”“点单服务”“重点帮扶”“联镇包抓”等方式,打造总分馆制服务品牌。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看1场以上的非线上的戏曲或文艺演出的目标任务,以巡、展、讲、演不同方式,开展戏曲、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全覆盖(全县7镇58个行政村),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方向,在常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和群众文化需求,一是完善已建镇分馆“曾家中药材标本馆”的服务职能;二是在城区新建“栈道文化空间”和“美术、绘画文化空间”两个,满足城区群众业余文化爱好需要。(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主题活动。同时进一步完善充实全县非遗数据库资料,通过媒体、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强宣传推介。2.项目建设助推非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2022年将积极争取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镇坪腊肉腌制技艺”非遗展示馆建设,通过展示馆建设项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传承、保护、宣传、推介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镇坪腊肉腌制技艺;另一方面通过非遗产品市场销售拓展,就近解决当地贫困户、留守人员、残疾人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六)加强党建与内部管理按照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工作,抓好抓实“四制”管理和“六个一”工作要求,强力推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一支思想素质精良、业务能力过硬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塑造文化馆良好社会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