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防汛抗旱防灭火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区水旱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提供应急救援保障。指导协调全区水旱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治,负责应急救援、物资保障、队伍建设,并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技能培训 | |
住所 | 榆阳区红山金沙路与恒安路十字路口 | |
法定代表人 | 张坚 | |
开办资金 | 3021.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81.3万元 | 293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防汛抗旱防灭火保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0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榆林市榆阳区应急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改革事项的通知》(榆区编办发﹝2020﹞45号)文件精神,变更单位名称、宗旨及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2021年,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应急管理局、林业局、水利局共同领导下,我中心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年初,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完成了单位内部岗位设置、人员调整、责任片区划分等工作,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防火期内防火、汛期内防汛、旱季抗旱的主要工作任务,夯实了责任基础。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灭火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及时下达文件落实各级河(湖)长、林长主体责任。汛前及时补充和调整了区防指成员及区级防汛、抗旱专家组成员,6座中型水库、榆溪河水库群、榆溪河调整了联合防指成员。全区22座水库、重点河道(河段)、63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落实了防汛“三个责任人”655人,制定了岗位职责。全区监测预警设施落实防汛责任人555人。防火关键期,对防火责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协同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火灾防控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有效确保安全。(二)加强督查检查,积极消除隐患。防火关键期内,会同林业、公安等部门,加大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力度,多次派出防治小组和应急分队深入重点林区卡口和田间地头进行巡查检查,做到见烟救查,见火就扑,有效遏制农事和祭祀用火高发势头。同时联合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中心对乡镇、街道办事处、国有林场进行专项督查,落实火灾防控责任,督促问题整改,累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21份,实现了督查检查全覆盖全域、隐患问题全部整改,切实消除了火险隐患。汛前和汛期内,分别派出工作人员会同水利、住建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水库、河道和城区防汛进行全面检查,督促落实预案修订、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汛前汛期完成对所有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4次督导检查全覆盖,有效确保了汛期安全。(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汛防火意识。针对群众防火、防汛意识不强这一难点问题,利用“安全生产月”“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在城区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同时深入乡村集市、庙会等集会活动普及防火防汛知识,累计印制悬挂宣传警示标语12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制作发放宣传手提袋和口罩等宣传物品1.2万余件(套)。同时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累计发布宣传警示信息60余万条,并在榆阳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广告,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同时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实际,编发了《榆阳防汛抗旱简报》6期和《榆阳抗旱动态》12期,发布防汛抗旱工作动态,宣传各单位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四)加强物资储备,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一是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防汛抗旱物资清查,进一步提高了防汛抗旱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在防火期内开展了全区防火物资储备情况调研工作,了解掌握了基层装备器材底数基数和储备需求,为下一步装备物资采购提供了参考。三是积极组织调度人力和机械设备,有力保障了全区抗旱保粮和郝家梁煤矿事故抢险工作。四是努力协调资金,为2个新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建立了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并新接通2个街道办事处,打通了防汛视频会商研判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全覆盖。(五)严格应急值守,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高火险、强降雨天气以及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应急值守,确保火情、汛情、旱情、灾情及时准确传递,积极高效处置。二是加强火情信息调度,在防火期内,与区森林草原防控中心密切协同,强化应急分队管理调度,科学组织火灾扑救,不断提高应急分队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在汛前、汛期配合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各单位防汛值班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对脱岗漏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问责追责。四是在强降雨天气期间,启用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为各级领导进行雨情和汛情研判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多次派出干部参加省、市防汛和防灭火培训演练,严密组织应急分队防火训练和演练,适时组织重点乡镇开展以训代演和防汛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六)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干部作风整治,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高标准完成专题组织生活会,找准领导班子及成员存在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问题整改台账,形成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三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三重一大”民主议事制度和财务“双审联签”制度,开展警示教育,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和制度执行,加强干部8小时以外管理,坚决纠四风树新风,加强民主监督,筑牢思想防线。四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党员标杆,持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支部书记带头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班子成员主动承担乡村振兴、燃气安全检查、火灾扑救等重要工作,发挥优秀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七)密切联系群众,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选派单位一名副职领导担任驻村上盐湾镇旋水湾村第一书记,并派出2名工作队员协助开展工作。二是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每月到村入户,开展联系帮扶和慰问工作,了解掌握脱贫户生活和收入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班子成员每月到村同村委会班子开展座谈,调研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帮助解决了山地苹果栽种、道路硬化亮化、老年幸福院筹建等工作,累计落实直接投资28.8万元,间接投资1.3万元,消费帮扶资金0.89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防汛抗旱工作。今年1-9月,全区降水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雨量偏多,夏季雨量偏少,十月份降雨量相对较多。全区汛情相对平稳,水库未出现超汛限运行情况,未出险情。入伏以来,全区遭遇严重干旱。7月26日全区抗旱保粮工作紧急安排部署会后,积极协调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开展抗旱保粮工作,积极调配抗旱用水和人工增雨工作,为基层紧急调配浇灌抽水设备15台套,有效缓解了旱情,降低了农民损失。(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全年累计参与处置一般草原火情21起,出动火灾扑救和应急保障人员241人次,车辆56台次,当日扑灭率为100%,火灾受害率低于0.2‰,未发生人员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事故,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三、存在的问题。(一)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根据国家、省、市应急管理部门改革要求,目前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依旧存在工作多头领导、信息多头报送、工作衔接不畅和文件签发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亟待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据我中心因在职人员离岗、转退、调出等情形,目前存在空编情况,需要尽快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原有20名应急分队队员已调出1人,离职1人,存在岗位空缺,需要尽快招录补齐。(三)装备器材落后,物资储备不足。目前,我中心5辆抗旱应急送水车采购年限较长且未上牌照,不能正常使用;防汛应急指挥车已达到报废年限,防火运兵车和水车各2辆车况较差,均需要尽快更新。同时库存部分防汛抗旱物资普遍老旧,需要及时更新储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积极配合应急管理、林业、水利部门完成机构改革后职能转变,确保防汛、抗旱、防灭火工作不断档,努力推进现行条件下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有机融合和有效衔接。二是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一切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机制,调整优化责任分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干部队伍提升融合,团结奋进,进一步提升单位整体工作效能。三是加强人员和装备力量建设。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积极协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工作人员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推动单位日常管理再上新台阶。同时按照区级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物资储备标准,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逐步淘汰老旧设备,强化应急救援装备和抢险物资储备,努力适应新形势下防汛抢险和森林火灾扑救发展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