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1年开展的业务活动: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2021年11月底全县共发放股权证24833户。二是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由村委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移交,对全县105个行政村进行审计,审计资金1016.01万元,实行财务公开村数105个。制定了《黄陵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了资产评估、资产运营、财务管理与财务公示等相关制度。三是完成了113个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理事机构换届选举工作,修订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四是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改革形成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表格资料、工作总结及有关影像等原始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实行专人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等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风险防范机制。全年累计抵押贷款估计1224笔,1.45亿元。2、坚持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共有产业村组71家,其中:种植业20个、养殖业7个、三产业40个(土地出租为主)光伏产业4个,有效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经营水平。一是制定了《黄陵县农民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对全县备案1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信息平台监测。二是制定了《黄陵县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和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建设。对2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2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监测。三是利用农民信息宣传服务平台录入合作社124家,模块信息采集录入100家。四是争取中省资金40万元,发展培育1个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4、坚持依法经营管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是做好每年两次数据的汇交工作。全县耕地面积27.3万亩,实际土地确权面积19.6万亩,确权地块51353块,发证农户18066户。核实问题410户,纠错改错307起。二是完善和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业务。形成一次性告知、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运营模式。三是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纠纷的调处。全年调解农村土地纠纷21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10起,配合县纪委调查土地确权案件2起。四是开展土地流转排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全年排查95个村,12407户,涉及土地面积70747亩,流转宗数1182宗,土地流转面积70067.75亩,流转金额157.4万余元。5、坚持做好农经统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农村产改月报、季报、年报等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6、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一是共举办培训班4次,线上培训8次,培训人员165人次。二是参加省市业务培训32人。三是我站赴合阳县、洛川县农村产权交易大厅学习21人。二、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为:落实奖补政策,保障农民合法利益。全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共涉及6个镇办,12个村组,酬劳人数1210人,筹劳折资478000元,筹资人数1670人,筹资金额64400元,筹资筹劳金额542400元,受益人数3102人。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兑付工作涉及5镇1办138个村组17518户,实际兑付补贴面积19.349084万亩,补贴资金967.4542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农经工作面宽量大,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落实难度大。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总体质量不高,运营服务功能弱,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发展资金短缺,人才缺失,产业单一,薄弱村占比过大,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不足。(二)整改措施:一是落实政策,强化管理;二是健全队伍,提供保障;三是加大培训,提高能力;四是落实政策,保障运转。四、2022年工作计划:1、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赴先进县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和模式,全面提升我县农经工作再上新台阶。2、探索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企业+保险”的三位一体模式,全方位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服务作用。3、认真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实现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保值增值,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