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执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承担县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业绩考核、产权变动核准和备案管理职责;会同财政部门对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进行管理;文化产业年度统计考核工作。 | |
住所 | 志丹县社会事业大楼412 | |
法定代表人 | 刘军伟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2万元 | 4.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志丹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宣传部、文产办的积极指导和有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文化产业发展决策部署,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任务使命,以夯基础、提质量、扩规模为主线,积极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全力抓好业务培训提升、项目包装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引资拉动、奖励激励扶持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职尽责,今年以来,先后集中开展文化企业培训2次、深入文化企业宣传调研5次,通过参加省市线上学习培训3次;确保各级优惠扶持政策及时准确宣传到位,在志丹文化产业微信工作群和文化产业公众号推送宣传信息20条(次),印制了各级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汇编册,通过线上线下持续做实做好政策宣传、交流探讨、跟踪服务等工作;积极落实兑现入库奖励、项目扶持、统计员补贴等中省市文化产业优惠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将市县对新入库规上文化企业奖励今年已全部兑现到位,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项目扶持资金根据项目进度逐步兑现,继续落实《志丹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精神,积极织配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专门出台文件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职工观看红色电影《古田军号》和《第一大案》,动员全县各部门单位和驻志企业到新华书店购买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资料,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助推文化企业发展,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努力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全县目前有各类文化经营企业125家和个体230余家,文化市场主体呈逐渐递增趋势。(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企业发展带动力。以建设长征长城国家公园、建党100周年、国家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为契机,紧盯中省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动态,目前,已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19个,其中11个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猫巷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永宁山、足球小镇等文化产业项目作为全县重点项目全面有序推进,通过积极推动,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漫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志丹县足球协会联合制作的“志丹青少年足球记录电影《绿茵少年》”5月27日在志丹举行了试映活动,同时,由北京漫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陕西壮志丹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反映志丹足球故事的本土电影《追球的人》已于9月25日在志丹开机拍摄。今年申报推荐的猫巷峡谷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陕北丹霞博览馆)与“志丹县宏创文化旅游企业孵化基地”获得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并将猫巷峡谷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向省上申报推荐;对已申报成功的省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志丹县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进行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一步策划包装高质量的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完善和优化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库,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引擎带动作用。(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发展吸引力。突出大抓产业、大抓招商的理念,将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作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推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县上专门建立了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文旅、经发、招商等部门配合,主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织重点和骨干文化企业负责人参加线上线下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文化产业大型博览会、招商推介活动,力争更多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落户志丹。今年,将志丹县红色研学游基地、永宁山红色文化产业园区、洛河峡谷等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精心制作了志丹县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荐项目册1000余册、招商宣传视频3个、PPT2个,先后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进行了成功推介,永宁山红色产业园区项目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进行招商推介或洽谈,全年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各种推介招商活动5次,受到了许多客商青睐,部分项目正在合作洽谈中,有望签约落地。(四)全力完成考核任务,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紧盯市上下达考核目标任务,全面强化细化措施,按照应统尽统的原则,加强统筹调度,扎实做好企业月度、季度营收入网报统计、常态化宣传引导与跟踪服务指导工作。预计全年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4800万元左右、增速-28%左右;全县新增文化市场主体增长率10%左右;同时将陕西红都千盈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志丹分公司和志丹县赤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点文化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培育。二、存在问题尽管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正在我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基础差底子薄。目前全县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广告装饰、文化传媒、网吧、文化艺术培训等低端行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新业态产业举步维艰,文化企业整体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不顺。县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还存在主体责任夯的不实、推进措施不力、工作合力不足等问题,工作缺乏手段和措施,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产业体系不健全。文化产业各项配套政策还不健全,各级财政对县区文化产业投入力度上相对较低,文化产业配套政策和奖励激励措施效果不显,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四是完成考核任务艰巨。今年市上给我县下达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10.2%的考核指标,完成考核目标任务艰巨。由于陕西宏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不善、产品单一、创新不够、缺乏市场等因素,公司发展举步维艰、濒临破产,而且由于该企业入库时基数大、占比重,志丹县山丹红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电影院)收入过低,导致全县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缓慢,难以完成增速。同时,由于县域发展空间有限,文化市场主体普遍规模偏小,科技含量较低、发展潜力不足,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旅产业培育缓慢,培育规上文化企业难度较大。三、明年工作打算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省市文化产业工作精神及县委二十一届党代全会精神,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围绕建设文化强国目标,按照中省市关于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部署要求,积极宣传中省市文化产业优惠扶持政策,不断提高文化企业认识水平和发展信心。二是不断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加大对已入库规上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指导动员企业借助各级优惠扶持政策机遇,加强与统计、行政审批、税务等部门联系,精心做好培育企业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市场调研,积极与县文旅投公司、陕西红都千盈志丹分公司、陕西微城网络有限公司等作为重点拟培育入库企业。三是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建设,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建设长征长城国家公园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科技、体育深度融合,继续大力推进猫巷大峡谷、永宁山、足球小镇、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主的项目开发建设。指导企业积极策划包装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储备更多的高质量文化产业项目,聚焦成熟度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进行全程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在项目建设、投融资方面争取省市资金政策的更多支持。借助国内举办的各种大型文化旅产业招商博览推介活动,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走出去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同时,通过打造优质项目吸引更多外来企业来志投资,助推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全力完成考核目标任务。把市县目标考核作为全年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懈,紧盯考核各项指标,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细化强化工作措施,使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目标,培育规上新入库企业1-2户,推动1—2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招商推介引来投资,力争2—3个项目得到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培育省市级“十百千工程”高成长型文化企业。同时积极做好与上级部门协调沟通,全力完成文化产业考核目标任务,努力争先进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