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陵县> 黄陵县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站

黄陵县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2-03-10 09:45
单位名称 黄陵县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地质监测提供服务。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住所 黄陵县高阳路
法定代表人 李建敏
开办资金 2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陵县国土资源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万元 7.3万元
网上名称 黄陵县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2021年我单位业务开展情况: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97处,其中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按地质灾害类型分:崩塌69处、地裂缝1处、地面塌陷8处、滑坡17处、泥石流2处。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主任、自然资源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安全生产委员会。2.加强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今年共进行了4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发放了宣传物资5000余件、宣传资料15000余份,参与人次11000余人;利用野外调查、隐患点监测检查的时机,深入地质灾害隐患区,对各隐患点监测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60次;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向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发送警预信息,全年共发送预警260余条。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建设。对全县97处隐患点实行“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镇(办)领导、一名村组干部、一名群测群防员”的“四合一”包点监测责任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97份,防灾避险明白卡1100份,监测记录97本,更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57块,及时更新值班人员信息,对值班值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对所有在册隐患点78名监测人发放了监测补助、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每人307元,保20万元);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动态巡查和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开展地质灾害“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联合平战结合队伍专业排查,累计应急出动352人次指导各镇(办)、村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因地质灾害提前撤离210余人;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起(平天村泥石流),避免人员伤亡3户12人,新发现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点40处,拟计划2022年纳入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数据库。4.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水平。我站通过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建设专业监测预警网络,实现了“人防+技防”的全方面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目前全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了群测群防监测人、责任人,完成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6个(寇家洼滑坡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案角村岩质滑坡专业监测、阳平村北黄土滑坡专业监测、马山崩塌专业监测、龙怡苑崩塌专业监测、西洼崩塌专业监测)。5.加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2021年全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共28个(已完工21个),争取中央资金567.67万元。二、存在问题: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水平有待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系统还存在薄弱环节;2.规范不合理工程活动措施和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协调、配合及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3.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4.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地质环境管理队伍专业技能不高。三、整改措施:1.继续加强地质灾害日常工作,做好应急调查处置,健全防治长久机制。2.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制度。3.加强预测群防,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和预警机制,完成省市下达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任务。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坚持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指导,特别是在汛期加强对在建工地、矿山及人口密集区等排查和巡查工作。督促各乡镇、桥山街道办、相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抢、撤”方案,确保安全度汛,做到全年“零伤亡”。2.加强建设性用地与城乡居民住房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3.加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灾后重建和应急抢险工程进度。4.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综合体系建设项目与资金的申报工作。5.完成局里交办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