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城乡供水安全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城乡供水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参与全市城乡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饮水型地方病防治改水工作;开展全市城乡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服务;开展城乡供水技术推广、业务培训等工作;开展全市城乡供水水质、净化消毒设备质量监(检)测业务指导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圣景路 | |
法定代表人 | 白利平 | |
开办资金 | 34.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07万元 | 18.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城乡供水安全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业务工作方面2021年计划完成全市12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截止目前,已完成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3亿元,巩固提升供水工程585处,解决和改善农村群众吃水问题人口23.7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1.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情况一是为及时掌握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情况,防止因饮水问题导致脱贫户返贫,我中心先后2次组织人员对全市群众饮水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逐村、逐户、逐工程核查,排查共发现各类问题74个,均已整改完成。二是建立动态监测半月报机制,动态监测脱贫村、脱贫人口、供水薄弱地区和供水易反复人群的饮水状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利用维修养护资金、采取应急供水等方式全面解决,确保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颠覆性饮水问题。2.水费收缴及台账建立情况根据省厅相关文件要求,我中心第一时间转发了省厅水费收缴方案并积极督促各县市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同时要求县级水利部门监督镇村完善了镇村的水费收缴制度,年初研究水费定价并公示,建立水费收缴台账。截止目前,全市农村饮水水费收缴率到达了96%。3.县、乡镇、村组供水应急预案建立情况今年,各县市区水利局在原有基础上修订、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应急预案5个。各涉农乡(镇)、办事处及相关村组分别建立乡、村两级应急预案3122个。4.维修养护资金落实使用情况我中心在中央维修养护资金1032万元的基础上,协调市财政局,落实2021年度维修养护资金1200万元,截止2021年底,共维修养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03处,共使用维修养护资金1922万元,涉及服务人口55.73万人。同时,积极对接市乡村振兴局,争取2022年维修养护资金和中省项目的配套资金,并通知各县市区水利局做好和乡村振兴局的协调工作,根据《榆林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将维修养护资金常态化纳入巩衔补助资金,保证资金落实。5.县城供水其他工作方面配合省水利厅完成定边、靖边、府谷、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九县2020年度县城供水水质抽样检测工作现场取样工作。组织编制了榆林市县城供水“十四五”规划。根据省厅和市水利局要求编制完成了规划工作。检查督查实施好2021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涉及的横山区殿市、响水、韩岔“三镇”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完成省市有关统计报表工作。取得的主要效益动态监测,全力保证旱情期间供水安全七月份,我市遭遇特大旱情,对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群众饮水无保障。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对于供水紧张的地区,要及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通过寻找新的临时水源,实行分区、分时、错峰供水、临时管网延伸、送水车送水等形式,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在旱情期间,共送水1796车次,31371方,解决了8620户33013人的吃水难问题。2.常态化排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组织市县两级水利业务骨干192名,会同各县市区驻村工作队与网格员5000余人,通过查看工程运行、检查设施设备、现场检测水质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村、逐户、逐工程的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累计排查乡镇(办事处)207个、行政村2931个、常住户49万余户、常住人口140万人,有效解决一批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点赞。3建章立制,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彻底改变农村供水工程建后“没人管”、“没法管”、“没钱管”现状,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护监督员制度,设立农村饮水安全村级管护人员5114人,对全市农村供水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彻底解决“没人管”问题;出台了《榆林市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从源头上解决农村供水工程“没法管”的问题;争取中省、市级维修养护资金2232万元用于全市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维修养护,着重解决“没钱管”问题。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硕果累累佳县积极探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委托第三方维修养护方案》,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委托给专业性强、技术力量雄厚的第三方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有效解决了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管护不专业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用水需求。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佳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以“管水六法”为抓手,即“一套管理办法、一套管理系统、一支管理队伍、一个质量提升、一个考核机制、一个举报服务电话”,强化农村供水管理,守牢安全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府谷县成立水利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管辖区内各自然村人饮工程的日常运行、维修管护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了监督管护员工作群,及时传达省、市、县的重要文件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管护员在巡查过程中实时上传巡查照片,对发现的问题群里及时汇总,汇报问题由专人负责统计,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确保了农饮工程的正常运行。靖边县实施了宁条梁镇“北水南调”供水工程,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行跨区域调水,探索总结出了一条从根源上解决饮水型地方病防治问题的“治本之举”。榆阳区建立了绿黄红“三色”预警台账,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做到了调研精准,问题研判精准,实施项目精准。绿色”表示供水工程正常运行,“黄色”表示供水工程基本正常运行需巩固提升,“红色”表示供水工程预警急需改造维修。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中省、市级维修养护资金拨付到县后,因资金整合部分县区不能足额拨付,导致县级水利部门严重缺少农村供水工程管护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缺乏资金保障,工程良性健康运行存在饮水安全隐患。为了做好脱贫退出工作,我市部分县区安装户用净水设备,经调研,户用净水设备使用率低下,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户认为设备耗电耗水,不易接受。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市人居分散,集中供水主要以单村小型饮水工程为主,部分供水工程修建年代久远,工程老旧,建设标准偏低,群众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工程良性运行难以为继。水费收缴工作有待加强,现有水价不能完全按照供水成本收费。集中供水工程完成验收后,交由村集体进行管理,为进一步保证工程良性长效运行,根据省厅工作要求,需对用水户按照供水成本收取水费,由于供水成本较高(主要是:电费、维修养护费用、水管员工资等),群众从饮水免费到饮水收费思维转变困难。农村饮水安全管护人员个人待遇无法保障,目前全市共有饮水安全管护人员5114人,其中公益性岗位仅27人,由于人员薪资不能从中省市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中支取,只能从收缴的水费中支付,故无法保障。水质监测方面存在短板,各地虽然建立水质监测中心,但未经过CMA认证,无法出具水质检测报告。榆林12县市区部分县城供水水源单一,没有备用水源工程,靖边、横山、佳县、府谷、神木都是单一水源,米脂、绥德、佳县、子洲等需要新建水厂。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和延伸缺乏项目经费,建议市县财政适当纳入预算。2020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佳县、定边项目配套资金736万元尚未落实。整改措施2021年,累计接到督查、考核反馈问题22条。分别为:舆情反馈问题2条;市政研督查办暗访反馈问题6条;接到四级(省、市、县、乡)回访平台及12314反馈问题14条,其中部级1条,省级6条,县级7条;反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量不足、水质有杂质和工程管理不到位,目前22条问题均已整改完成。一是为及时掌握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情况,防止因饮水问题导致脱贫户返贫,我中心先后2次组织人员对全市群众饮水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逐村、逐户、逐工程核查,排查共发现各类问题74个,均已整改完成。二是建立动态监测半月报机制,动态监测脱贫村、脱贫人口、供水薄弱地区和供水易反复人群的饮水状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利用维修养护资金、采取应急供水等方式全面解决,确保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颠覆性饮水问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三项机制”和“三个责任”,定期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敲门入户大排查,动态监测脱贫村、脱贫人口、供水薄弱地区和供水易反复人群的饮水状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利用维修养护资金、采取应急供水等方式全面解决,确保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颠覆性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在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根据水利部田部长在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视频会上的讲话要求,市水利局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因地制宜、压实责任,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针对早期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管网漏损率高、冬季管网易冻损的农村供水设施,以及各种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全部纳入维修养护范围,在巩衔资金中常态化落实1200万元市级资金,专项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不足部分由各县市区足额兜底,保障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按照“确有必要、按需配备”原则,统筹利用公益性岗位,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水员队伍。制定出台管理制度,配套完善薪酬机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管水员岗位职责,分级分片开展技能培训,于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水质检测机构CMA认证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水质检测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保障能力,保障水质常态化检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