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第一中学

榆林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3-10 08:23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一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榆阳区红山恒安路2号
法定代表人 侯瑾
开办资金 3938.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阳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689.16万元 5095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第一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34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打造榆林市一流的示范高中为目标,大胆改革,守正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开展业务情况1、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一年来,校党总支在榆阳区委和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领航”的工作方针,按照“五星级支部示范学校”的标准开展工作,扎实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圆满完成党建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既相互促进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各项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2、不断追求管理创新一是成功设立“钱学森实验班”。为了探索高中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全力支持下,经全校上下多方努力,学校正式设立“钱学森实验班”。二是继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聘上岗制,即校长聘任副校级,副校级聘任分管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三是规范“五项管理”。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将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等作为规范办学行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口。四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校园安全风险防范及化解工作,切实加强交通、饮食、用电、宿舍、财产、日常行为、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五是加强校园健康管理。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优良率;健全传染病预防体系,在秋季开学前举办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实行措施错峰就餐制,在学校餐厅、洗漱区张贴“七步洗手法”宣传海报。3、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上,学校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优化和完善,即抓好学科、可讲和自主等三个自习,抓好学案、作业、自助等三类作业,抓好周测、月考和期考等三种考试,落实学科专家、学科主任和学科教师对试题严格审核下“三稿三审”制度。4、大力提升教研水平一年来,教科室秉承“教研即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工作计划,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实现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进展。每周组织各学科主任认真召开教研会议,研究上课动态,交流课程内容、进度,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完成《专业成长手册》;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榆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陕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新高考网络等培训。积极发挥“三级三类”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5、持续强化队伍建设一是班主任队伍实现年轻化。2021年,面向部属师范院校新招聘的2名教师,在榆阳区城区中学选调1名优秀青年教师;先后有12名青年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这些年轻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态度积极,推动了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了班主任队伍工作活力。二是多举措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教科室组织开展了“名师骨干能手展示课”活动,邀请李春芳、刘亮、冯卉荣等省级教学“名师”“学带”“能手”进行引领展示,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了第十二期、第十三期“青蓝工程”汇报课,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地培养。6、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广泛运用会议传达、理论学习、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体教育工作者对《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进行深入学习。安排全体教师签订“知准则、明底线、崇师德、守纪律”承诺书,自觉远离校外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失德违纪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坚决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双减”的部署要求,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师德师风自查活动,对照师德要求,查摆问题,寻找不足,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意识。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到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位置,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一年来,我校形成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德育工作新局面。7、创新推动文化建设以建设“园林文化、书香文化和名校文化”为目标,营造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一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8、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教学楼、公寓楼安装“直饮水”系统,解决了师生饮用水的问题;购置教学一体机,推进了教学信息化;学校筹资建设校史馆;安装高清摄像头,构建起了校园安全网络体系。为了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提高学校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效率,及时办理、查询、充值等业务,在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启用了校园一卡通服务业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一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一是学校党建工作成果丰硕,学校被评为榆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梁秀兰同志被评为榆林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小玉等三位同志被评为榆阳区教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强春蕾、刘军民老师在榆阳区教体系统迎接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中获奖。二是2021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最高水平,在一本人数,一本上线率,优秀生排名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今年参加考试人数1188人,一本上线人数1061人,上线率89.3%;二本上线人数1186人,上线率99.83%。总分600分以上116人,其中文史类28人,理工类88人。全市理科、文科前十名人数11人,其中理工类5人,文史类6人。拓国祥同学以676分的优异成绩勇夺全市理工类状元,柴科同学以674分的成绩位居全市理工类第二名;李宇娇和宋诗怡同学分别以653分和647分的成绩位居全市文史类第二、三名。三是学校教研成果较上一年有大幅增加。市级课题结题4项,区级课题结题10项,申报申报市级微型课题10个、区级微型课题32个,申报市区级规划课题各1个。一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改革,提升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四是广大青年教师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大展风采。通过举行优质课暨“教学能手”大赛推选参赛教师,7名教师被评为榆阳区“教学能手”,4名教师荣获榆林市“教学能手”称号,刘芬、王惠、高馨琪等3位老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在陕西省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榆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线上优课大赛、榆阳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榆阳区第七届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榆阳区“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和榆阳区属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等赛教活动中,有近30名老师获奖。一年来,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王志龙老师被评为榆林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李佳、刘惠老师别评为榆林市名师,刘亮老师被评为榆阳区教书育人楷模,曹春祥等6名老师被评为榆阳区“新时代好教师”,赵利等3名老师被评为榆阳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刘喜军等5名教师被评为榆阳区师德标兵、榆阳区模范班主任或榆阳区优秀教师。五是在数学、物理、生物全国中学生联赛中,52名学生获奖;在“红色基因代代传”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榆阳区第四届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和“健康榆林我在行动”等征文活动有近百名学生获奖;在榆阳区教体系统“遇见书香·最美‘悦’读者”线上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在榆林市中小学艺术展演各类项目评选荣获优秀作奖;学校分别荣获榆阳区第六届中学生成语大会和第五届中小学生诗词大会一等奖。六是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上级认可,姬海波老师被评为榆林市名班主任,曹春祥老师荣获榆阳区“师德标兵”,刘浩、刘喜军老师荣获榆阳区“模范班主任”称号,王艳丽老师在榆阳区2021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学校荣获榆阳区年度考核优秀单位、榆阳区新时代好学校等荣誉称号。三、存在问题回顾一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在精细化管理、激励机制、资料编审等方面不断突破和提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举措。一是加强过程监督,进一步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以制度督查、考核激励为切入点,要求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充分依靠上级部门政策,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抓好业务素养,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大力发挥学科组团队作用,进一步调研学情,研究试题规律,提升高考模考试题命制水平,加速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