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9 16:26
单位名称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业务指导;农机试验示范、技术宣传、培训和信息统计。
住所 宜川县党湾街04号
法定代表人 任建祥
开办资金 37.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万元 10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县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截止2021年12月20日,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5%,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31%,重要区域达到98.3%以上,完成深松整地1.2万亩,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和检验率分别达80%、65%和85%。组织实施了智慧果园、植保无人机试验示范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培育壮大了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果园农机化托管服务等新型服务主地2个,积极开展了农资供应、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无人机植保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满足了农户需求,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农机化培训360人次。农机化宣传培训成效显著。一是坚持疫情防控和农机生产宣传两手抓。二是坚持开展企业送农机下乡上门服务活动。三是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宣传活动。年内共印发各类农机化宣传资料3860多份(册),经销企业下乡宣传推广50次,组织农机合作社和经销网点工作调研4次,产业技术指导服务600人次。2、农机示范推广有效推进。一是组织指导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同瓦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极目、极飞公司合作,在交里、云岩、秋林等4个乡镇开展了无人机果园植保试验示范推广,累计植保作业面积10000多亩,托管农户36户,辐射带动果农1500户,20000亩。二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县推广销售新型农机具3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3台,配套作业机具36台(套),玉米收获机9台。三是重视果园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推广。3、农机购置补贴有序实施。及时调整县乡补贴工作人员,强化补贴系统学习管理,落实乡镇购机验货、购机公示、廉政风险防控等措施,健全完善了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投诉举报等工作制度,不断夯实工作责任。坚持手机APP录入操作方法推广,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办理程序。目前已完成农机购置补贴录入资金150万元。4、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印发了《宜川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全县秸秆可利用面积5.45072万亩,已完成秸秆综合利用5.3041万亩,其中秸秆还田4.2572万亩,秸秆收贮1.0469万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7.31%;秋翻整地面积3.0587万亩。5、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规范。一是建成百丰智慧果园示范基地1个。二是指导百丰、茹丰等专业合作社完成了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由宜川县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的专业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已顺利开展了农资经销、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托管作业服务。三是培育壮大新型专业合作社,指导玉丰园、忠良等农机专业合作社,新购置玉米收割机5台,大型拖拉机8台,新建500吨果蔬冷库2座,实施了英旺、交里秸秆综合利用和秋翻整地作业10000多亩。6、支部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扎实开展活动,着力推进中心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二是落实三项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廉洁自律。7、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坚持定期进村入户,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及时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完成贫困户和贫困村各项档案整理完善工作。二是坚持产业扶贫,强化产业技术培训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花椒和苹果技术培训4次,技术指导610人次,印发资料3500份(册)。三是夯实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责任。8、冷链建设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多次聘请陕西省特种设备协会、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陕西科技大学三位教授级专家按照验收方案对每个建设主体的冷库进行了逐个核查验收,全县申报建设主体验收合格47个(单体库93个),项目总投资4164.66万元,中央补贴资金计划1500万元,建设冷藏库容15049.3吨,安装智能监测系统设备4套,实现与农业部网站联网运行,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9、扫黑除恶工作积极开展。一是坚持组织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强化工作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中心定期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农机行业领域扫黑除恶工作的重点。三是加强工作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四是加强摸底排查、线索收集工作。由班子成员牵头对农机行业领域,尤其是农机经销行业企业逐一进行摸底,并走访了多户农机手,征求意见及线索。二、产生的经济跟社会效益实现了远程可视化生产管理监控和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为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补齐补全了所需机械短板,培育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秸秆产业化利用市场主体。逐步形成“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型专业型农机服务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事业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队伍。三、存在的问题1、农机购置补贴机具额度小,公示期限较长,资金兑付不能及时,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2、农机部门编制少、年龄结构偏大。机构改制后,县农机中心机构编制为12人,在职人员年龄45岁以上11人,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很难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3、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农机化工作贯彻落实过程中下乡调研,新机械外出考察,试验推广,人员培训宣传等诸多工作都需经费。经费不足使各项中心工作难以顺利进行。4、全县没有五料化产业企业,没有秸秆产业化利用市场主体。在秸秆综合利用中80.26%是秸秆还田,19.73%为饲草收贮,五料化利用不到1%。5、农机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以老人、妇女居多,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参与学习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组织难度增大,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农机手占比低。四、整改措施1.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以示范推广项目为重点,加快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发挥好县农机推广部门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2、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调动群众购机积极性,加快机具核实和资金兑付程序,进一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确保农机补贴产品应补尽补,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3、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加大农机化培训力度,认真开展农机技能培训活动。5、抓好农机化生产工作。围绕地域特点和区域产业调整,进一步统筹安排、区域协调,高质量高标准搞好“春耕”、“三夏”、“三秋”等农机化生产工作,不断探索我县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