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学教学及研究;保健及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与指导。 | |
住所 | 宜川县南大街3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鹏 | |
开办资金 | 2711.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83万元 | 77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1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1、“三大中心”建设初见成效:根据省、市、县关于三大中心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全力加快三大中心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于3月19日举行了胸痛、卒中中心启动大会,8月17日率先在全市启动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分别通过省级验收,特别是胸痛中心近期将接受国家胸痛中心验收,位于全市前列。通过细化流程,规范治疗,为胸痛、卒中、创伤患者提供宝贵的救治平台,降低心梗、脑梗及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率,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2、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内三科发展初见成效。在增强原有消化内科、儿科、检验科、神经外科等优势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心内科、普外科的重点学科创建工作,加强中医科特色的发展。经过努力,普外科、心内科申请为全市重点学科建设,并接受了市卫健委验收。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救治能力,现已独立开展胸腰椎骨折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无痛分娩术等新技术、新业务76项,内一科2项市级科研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一体化管理及对口支援工作效果显著:2021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兵器521医院两所支援医院累计向我院派出医疗专家16人,先后对我院的妇产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普外科、儿科、神经脊柱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帮扶工作,诊疗患者7000余人次,指导手术70多例,业务培训160余次,开展疑难病例讨论80余人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32余次,指导开展了TCD颅内多普勒超声检查、癌痛病房建立及规范化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钢板、骨针加强内固定术等新技术10余项,提升了我院医疗救治水平。填补了我县多项空白,显著提高了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医疗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全年积极完成各项政府指令性医疗保障工作10余次,累积派出医疗保障人员30余人次。承担县医院、妇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共10家医疗机构的疫苗接种保障工作,累积派出医疗保障人员2000余人次,承担全县3-11岁儿童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累积派出120急救车辆及人员30余次。5、落实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结合我院实际,严格执行《宜川县人民医院十八项核心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种制度流程、临床操作规范的落实。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临床路径管理。2021年继续完善制度,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我院全年完成白内障、支气管炎等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累计630例。按照省市要求,在我院开展单病种管理,并制定了单病种管奖惩制度。对全院160种药品进行了使用范围限制。6、重新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加强护理服务考核: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本年度质控手册、三基三严培训手册、各项记录、登记本的规范,从2021年1年1日起更新所有各项记录、登记本并按新规范执行。全年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委员会进行全院护理质量联评共计12次,夜查房106次。根据《宜川县2021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优势特点,开展2021年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落实了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与监督责任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大查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开展全院质量联评,查找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督导整改,奖优罚劣,做到持续改进。7、加强感控工作,保障医疗安全:切合感控工作实际,依据各项法律法规、指南指引及时制定和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措施40余项,有效地将制度、流程、措施落实到实处。建立了预警机制,成立了应急处置专家组。制定了无症状感染者、医务人员呼吸道职业暴露、医疗废物泄露应急预案、演练脚本,并进行了有效地演练。各重点科室和部门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脚本,达到人人知晓应急相关制度、流程和要求。不断修订应急预案及流程,总结分析优化预案,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全院全员达到分层培训(院科两级),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针对性、面对面等方式,共组织培训会27次。工作人员感控防控知识和技能知晓率和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县域内感控工作督导,分别对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云岩、壶口、阁楼、高柏等卫生院疫情防控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指导。8、完善抗疫基础设备,保障抗疫需求: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于2021年8月10号完成感染性疾病科改造扩建,正式投入使用,发热门诊设立诊室,配备独立的挂号、药房、检验、移动式X光机并设有独立卫生间,通过三区两通道与普通门诊相隔离,定时消毒,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极大的满足了县内疫情防控需求。9、积极开展公卫工作,认真落实疾病监测: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按照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筛查、疫情报告和统计分析及慢病干预等工作,及时了解各科室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重视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全院共计培训19次,接受县级督导检查2次。积极做好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宣传17次,健康教育讲座10余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小册和宣传单1300多份,健康教育宣传栏5期。10、创建智慧医共体模式:探索搭建智慧医共体模式,先后与云岩、新市河、阁楼、壶口、高柏等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心电远程会诊协议,建立视频远程会诊工作站,提高了各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多次组织下乡培训,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胸痛,卒中,创伤方面培训600余人次。定期组织义诊、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诊治患者2000余人次,宣传了40多种疾病的预防知识。11、加强医院人才培训与对外交流: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力度,医务科坚持定期进行“三基”知识培训、考核,并制定严格奖罚措施。坚持开设“周四大讲堂”,精选授课内容,累计授课30余场次,参会人员达4000余人次,培养医护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选派各科业务人员参加市医学会组织的各种各级学术年会30余人次,成功承办了延安市神经外科联盟会议等十余场各种学术培训会,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学术交流,使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二、存在问题、1、需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2、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积极,人才队伍建设较为缓慢。3、基础医疗设施较多老化,设备短缺。4、有些方面的考核标准不够详细。5、智慧医疗体系需进一步完善。6、“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速度需进一步加快。7、科研水平有待提升,急需引进高端人才。8、医院文化建设仍需加强。9、医改的步伐略显缓慢,优质资源获取困难。三、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2、紧抓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业务工作新局面。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更新添置,增强服务功能。4、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制度,严格服务考核。5、完善智慧医疗体系,提升诊疗服务能力。6、加快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的建设,全力做好胸痛、卒中、创伤重大疾病的分级诊疗工作,推进三大救治中心的建设及发展。7、重视科研和人才,充分发挥支援专家优势,着力提高科研能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工作。8、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增强医院管理的活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9、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着力加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抓好“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