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发布时间: 2022-03-09 10:30
单位名称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市范围内新建项目工程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为涉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项目提供文物影响评估服务;参与国家、省、市有关文物考古重大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考古资料进行历史研究。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高科城C座13层
法定代表人 康宁武
开办资金 2494.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64.81万元 1320.9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市考古队在市文旅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工作(一)配合基本建设,做好田野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2021年1至11月完成专项考古调查3项,分别为长城保护现状情况调查、史前石城调查、佳县佳芦河流域史前遗址调查;完成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考古调查78项,面积约329.2平方千米、线路里程约280.1公里;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勘探项目81项,面积约23.5平方千米。调查发现秦长城遗址4处,明长城遗址13处,汉墓群2处,遗址点48处;勘探发现灰坑100个、活土坑27处、古墓葬107座;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发掘1项,发掘汉代墓葬21座,其中砖室墓7座,土圹墓14座,另有陶窑1座,出土文物100余件。(二)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前的考古勘探工作1.榆林市镇北台—红石峡段长城勘探项目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调查、勘探面积22000平方米。2.易马城堡遗址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调查面积67838平方米、勘探面积13500平方米。3.佳县寨则湾古寨遗址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调查面积2660平方米,勘探面积1660平方米。4.佳县王家砭镇柳树会古城址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调查面积120000平方米,勘探面积18000平方米。5.明长城遗址—神木段部分墩台保护修缮工程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调查、勘探面积约2300平方米。(三)专项调查1.长城保护现状情况调查今年四月份开始,文旅局的安排布署下,考古队对榆阳区境内的秦长城、明长城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其附属机构进行了检查及现状统计。榆阳秦长城情况,调查涉及榆阳区秦长城墙体28段、马面5座、敌台12座、烽火台6座;明长城情况,调查涉及榆阳区明长城大边墙体63段、关17座、马面97座、敌台74座、大边烽火台45座,二边营堡15座、烽火台24座。2021年,榆阳区境内的明长城本体及大边烽火台周边50米范围栽以围栏,并发装保护二维码,对长城进行保护和监督巡查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安装二维码阶段。2.史前石城调查通过调查黄河各级支流的交汇点,参考文物三普点以及走访群众等方式展开史前石城调查,截止目前,已经初步调查完成的县区有佳县、吴堡、米脂、神木、府谷、清涧六县,今年调查了榆阳区部分区域、横山、靖边、绥德,目前子洲县调查刚刚开始,今年发现石城122座,共计发现史前石城462座,面积29151平方米,涉及时代从仰韶晚期开始至商代。3.佳县佳芦河流域史前遗址调查通过对佳芦河流域1134平方公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建立起河套地区区域系统调查的标尺,为揭示河套地区文化兴衰历程提供坚实的考古证据。自2016年调查至今,佳芦河考古调查队已经完成了850平方公里的考古调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聚落350座,其中石城聚落18座。这次调查的遗址数量较第三次文物普查增长了6-7倍,首次全面地揭示出河套地区先秦时期的聚落数量、聚落分布和聚落关系,为探索河套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伴随考古调查的开展,植物分析、岩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科技考古工作也将逐步开展,为探索佳芦河流域乃至河套地区的文化面貌提供全面、多角度的研究,这也将是陕西乃至河套地区首次开展的系统工作。(四)考古发掘工作1.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靖边县清坪堡城隍庙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2.榆林靖边汽车南站建设用地考古发掘,该项目为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边县张家畔镇马圈渠村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汉代古墓葬23座及同时期陶窑1座,出土文物有100余件。(五)科研工作1.完成了《米脂卧虎湾战国秦汉墓》考古发掘报告的编著工作,并送出版社出版发行。2.史前石城、佳芦河流域调查的报告编写、资料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新建项目工程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负责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为维修、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涉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项目提供文物影响评估服务;参与国家、省、市有关文物考古重大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参加工业集中区的区域评估工作;为榆林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考古资料进行历史研究。一年来,我单位本着“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本着“对历史文化负责,为建设单位服务”的态度,在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文物考古的全年工作中,严格履行职责,依法依规办事,总计完成了80多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前的文物考古勘探工作,3项专项调查。并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对勘探发现的21座古代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积极主动与建设单位和文物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与沟通,顺利完成了多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前的考古工作,有力地保护了地上地下文物的安全,确保榆林市重大基建项目如期开工,为工程的设计、维修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实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协调发展,我单位在2021年积极参与榆林市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制定,为市委、市政府的项目提供专业性意见,包括科创新城用地考古调查勘探,榆林市镇北台——红石峡段长城调查勘探,易马城堡遗址考古调查勘探,榆林靖边汽车南站建设用地考古发掘等。2021年,我单位继续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展开深度合作,对已发掘的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四周的东护墙北段及台顶大型夯土高台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进行室内资料整理与研究,相关阶段性成果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2021年,我单位继续开展榆林地区史前石城调查工作及后期报告编写工作。据调查,榆林地区的石城已逾500座,表明榆林地区开始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今年4月份开始,接省文物局和榆林市文旅局的安排布署,我单位全程参与对榆阳区境内的秦长城、明长城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其附属机构进行了检查及现状统计。5月,我单位还配合榆林市委和市文旅局开展长城督查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长城保护工作,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9月至12月,我单位继续对佳芦河流域展开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这次调查首次全面地揭示出河套地区先秦时期的聚落数量、聚落分布和聚落关系,为探索河套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三、存在的问题1.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匮乏。今年,榆林引进人才分配了三名同志到我单位,专业考古学的仅有一人,加之编制等限制,专业人员难加入,业务工作不能较好深入开展。2.项目经费预算迟滞,考古费用不能及时拨付。由于机构改革考古队由原来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变更为全额预算财政拨款,配合基本建设中的文物勘探收费工作需与市财政局对接,市财政局每年的项目经费预算在5月中旬才能下拨,导致我单位前5个月的工作无法开展。3.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欠缺,一些建设方和企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工程项目文物保护工作难以落实,给地上地下的安全造成了威胁。4.省文物局取消了各地市考古勘探资质,使我队不能独立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的考古勘探工作,造成我市的很多重大项目的推进受到了影响,不能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四、整改措施继续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学术团队,争取团体发掘资质,取得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打造榆林考古未来。构建业务团队的学科结构。引进旧石器、新石器时代3名、青铜时代、汉唐宋元时期、边疆等考古专业人员各1名及地理学、古文献或古文字专业、测绘专业、文物保护专业各1名。今后将继续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相关业务活动,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五、2022年工作计划1.持续做好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和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前的考古勘探工作。2.做好史前石城调查的后期扫尾工作、深入研究工作。完成子洲县剩余区域第一阶段调查工作,调查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开展第二阶段工作,主要开展榆林南部地区包括清涧、绥德、米脂、佳县、横山大理河流域等区域的信息采集及遗址解剖取样。3.力争完成佳芦河流域考古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回顾2021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为进一步做好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下一年我们将在市局的领导下,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改进不足,一如既往地做好建设工程前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被沙河路街道评为“拴正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