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9 10:30
单位名称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全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接受社会救助审批部门委托,依法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比对、反馈和出具核查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可信的救助资格认证;建设、管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信息交换和比对工作。
住所 榆阳区青山西路榆林市民政局五楼
法定代表人 张春耕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9万元 27.2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登记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中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单位干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扶弱助残、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的民政理念,以实际行动,扎实作风,不断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一年我中心全体干部凝心聚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现将我中心2021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2022年度工作安排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1)做好核对平台维护,保证核对平台正常运行。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是我市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必要工具,为使我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正常开展,确保核对平台全年正常运行是我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我市核对平台正常运行,我中心今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专人负责排除故障。我中心聘请一名网络工程师专门负责排除故障,及时修正系统错误,及时处理省市县三级平台之间网络连接及数据传输问题,及时处理与信息共享单位接口对接问题,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处理,恢复核对平台正常工作。全年未出现因系统出错、网络连接断开、信息接口对接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第二做好核对平台硬件设备维护保养。我市核对平台硬件设备托管在市智慧社会建设局大数据中心机房,机房的物理环境及网络环境由智慧社会建设局的工程师负责管理,因此硬件设备机房环境能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我中心定期派人到大数据中心机房检查硬件设备运行状态配合设备厂家对硬件设备进行保养,定期向智慧社会建设局工作人员了解我中心所属设备运行情况,在定期检查及沟通中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与设备厂家联系进行维修,这些措施保障了硬件设备全年正常运行。第三做好软件升级。与核对平台软件开发公司保持沟通,根据我市核对平台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功能和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向软件开发公司提出对核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改造的要求,并结合软件开发公司的建议及时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核对平台功能,使核对平台操作便捷、运行高效。(2)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核对平台是“躯体”共享数据是“血液”,共享数据种类越丰富,越能够准确判断核对对象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今年我中心加大力度与省核对中心及市智慧社会建设局协商信息共享工作,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今年通过省级核对平台新接入省户籍信息、某银行存款信息、省车辆信息等3类信息,目前我市核对平台可用数据共30类,共享数据数量位列全省前列,更多数据的接入使我市核对平台在精准认定救助对象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3)开展全市核对工作人员培训。我中心于10月中旬举办了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业务培训会,参会人员为各县市区两名负责核对业务的工作人员及市核对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培训会主要内容:一是为参会人员详细讲解核对平台的构成及运行原理,演示、教授核对平台操作方法。二是讲解核对平台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三是对核对报告中数据字段含义进行解读。四是对我中心新建的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数据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功能介绍。五是解答各县市区工作人员提出的对我市核对工作政策及核对平台技术方面的疑问。这次培训会的目的是使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核对平台的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正确解读核对结果数据含义使核对报告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增强全市做好核对工作的信心,保证核对工作在我市全面高效开展。(4)完成市级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部门委托的核对工作。接受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部门委托,进行核对或复核工作,是市核对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年截至12月底,我中心共完成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中心委托的319243人次的核对和复核工作,其中包括全市所有已享受各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申请人,城乡低收入人群认定的对象,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涉及我市户籍在当地申请社会救助的人员。各级社会救助部门依据我中心出具的核对报告,对各类在册或申请社会救助的对象进行了精准的认定和剔除。我市核对工作在核对的数量上及质量上都处于全省前列。(5)核对平台可视化分析系统建设。我中心在使用核对平台的过程中发现,核对平台业务类型多,数据量分散,无法统计和展示整体业务数据量,不利于分析和准确掌握核对工作走向。因此我中心今年新建了,该系统功能:一是以年、季、月统计和展示全市或任意区县已完成的核对业务量。二是统计及展示本年度各业务类型的人数、户数、占比。三是监控及预警各子系统和各项数据接口运行情况。四是统计和展示各项共享数据的检出率。五是监控预警多次申请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六是通过预警规则对核对异常数据自动预警。七是通过统计表全面的展示市级或任意区县某月完成的核对业务量。该系统能够全面展示我市核对系统已完成业务数据情况,实时监控预警各子系统及数据接口运行情况,自动预警异常数据及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极大的助力了我市核对工作创新发展。(6)开展核对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我市核对平台中存储有大量的“社会救助申请人”个人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及保护“社会救助申请人”隐私的需要,今年我中心对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开展了第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测评中共发现安全问题52个,整改后经复核确认,所有高危安全问题均已整改,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中心的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在网安部门取得第三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对于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我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不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平台未建设,导致存在过一些本身经济富足的不法分子享受低保为自身谋取利益的情况,而真正困难的家庭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也发生过因核对程序不明确及缺少必要的核对手段,导致一些急需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无法及时完成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从而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的情况,这样的社会救助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今年截至12月底,我中心共完成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中心委托的319243人次的核对和复核工作,其中包括全市所有已享受各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申请人,城乡低收入人群认定的对象,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涉及我市户籍在当地申请社会救助的人员。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社会救助对象认定错误,同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社会救助申请对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使需要救助的家庭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以上这些工作成果,不仅破解了救助对象认定难、认定慢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升政府及社会救助部门的公信力,促进了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对于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及时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存在问题1.工作人员力量单薄,造成经办服务能力不足,阻碍单位创新发展。2.核对工作宣传不足,没有让核对工作深入人心,未争取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四、整改措施1.积极与民政局、人社局协调,尽快为我中心调配人员,努力提升单位经办服务能力。2.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印制核对工作宣传册,使基层干部及民众深入了解核对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各方的广泛支持。五、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入手,使其深刻理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作为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破解救助对象认定难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公开实施具有的重要意义。保障核对平台正常运行。同各方积极配合,及时处理核对平台软、硬件故障,确保核对平台全年正常运行,解决杜绝因核对平台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社会救助工作时效的情况发生。继续推进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继续推进信息共享工作,争取将更多的核对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接入我市核对平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核对平台的网络安全是保护“救助申请人”个人隐私的重要环节,我单位将继续高度重视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力保平台数据安全。业务培训。下一步我中心将征求各县市区的意见,结合建议针对性的制定内容开展全市核对工作人员培训,保证我市核对工作稳步发展。加强宣传工作。我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起步晚,核对工作开展氛围不浓,因此要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陕西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的宣传活动,让核对工作深入人心、深得民心,争取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2022年,我中心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廉洁自律,勤政爱民,进一步查找自身工作不足,积极吸取其他单位好的做法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核对工作创新发展,为我市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及社会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