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青年服务中心

榆林市青年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9 10:25
单位名称 榆林市青年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青少年提供志愿活动、就业咨询、创业融资、权益维护等服务。
住所 开发区沙河路85号一楼
法定代表人 段魁元
开办资金 17.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72万元 20.2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青年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榆林市青年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团市委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共青团榆林市委第四届四次会议精神,依托中心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青少年权益维护、青年志愿服务等工作职责,深化工作品牌打造,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注重理论学习,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心全体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60余篇,学习笔记30本。召开《党史学习计划》、《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动员大会》等专题学习4场,全体党员讲党课18余次,在干部作风整顿中,个人查摆问题清单30条,整改30条。二、激发组织活力,支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完成各市县区建立团属志愿服务类或创业就业类青年社会组织70%以上目标任务,完成辖区内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覆盖率50%以上目标任务。河南郑州洪灾爆发后,支持榆林蓝天救援队赴郑州救援,开展信息排查、物资搬用、转运人员等工作。引导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协会开展活动36场次,服务覆盖儿童青少年1426名,累计服务5100余人次。三、拓展工作载体,增强青少年权益维护实效(一)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地落实。确定横山区、佳县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省级试点县区,按照“有规划(方案)、有机制、有政策、有项目、有保障”的试点工作要求,通过试点县区先行,为我市规划落实积累工作经验。召开了榆林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传达了中省会议精神,梳理总结了各成员单位两年工作亮点,印发了《2022年十件惠及青年实事》。(二)突出青少年法治自护工作实效。深化“红领巾法学院”创建,共命名省级“红领巾法学院”6所,市级“红领巾法学院”23所,推动我市“红领巾法学院”创建活动专业、示范发展。改版制作《12355阳光行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读本》2000本。“组织开展“青春灯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宣传进校园”公益宣讲系列活动3场,受益学生1000余人。在青年禁毒教育工作方面,联合榆林学院举办“防范新型毒品•共享健康人生”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榆林学院5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团市委因此获得2020年全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三)构建青少年权益维护社会化工作体系。一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榆林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榆林市第一中学等22个市级“青少年维权岗单位”,推荐佳县人民检察院等4个单位申报省级“青少年维权岗”。二是不断深化“面对面”活动。围绕“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主题,召开了2021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更好发挥青年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的建议》《关于将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治社会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项目的建议》两个提案(建议)。安排部署我市2022年“面对面”工作,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开展了调研,形成了《关于构建社会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的调研报告。三是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服务。为562名留守儿童进行实地普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生活帮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累计服务987人次,其中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协会承接的护苗行动——陕北寄宿困境儿童非遗传承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铜奖。该协会还被被评为榆林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四、开展赛会服务,展现青年志愿服务风采(一)成立榆林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召开榆林市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大会,共吸纳个人会员212名,团体会员35家。联合会成立以来,累计开展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参与青年志愿者2万余人次,服务时长10万余小时。目前全市累计注册组织机构200多家,注册青年志愿者83857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13557小时。(二)开展赛会服务,展现青年风采。一是开展十四运会榆林赛区志愿服务工作。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榆林赛区男子成年组排球项目、拳击项目比赛提供赛事服务、礼宾接待、新闻宣传、医疗保障等工作,志愿者累计上岗11704人次,累计服务117000余小时。二是持续服务煤博会。为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工作。三是筹备省十七运会志愿者工作。在省十七运会筹委会的领导下,成立志愿者工作部,下设5个处室,抽调18名工作人员驻会开展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全面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三)深化系列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一是深入开展助残“阳光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搭建起爱心企业、组织、个人参与结对的公益助残志愿服务新模式,为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二是组织开展“定格幸福我来拍”公益摄影活动。为农村困难青少年家庭拍摄温馨全家福7200余户,赠送7寸照片18132张,24寸绢丝挂轴6044副,聚酯纤维驼绒丝绵被1200床。三是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500多名,募集资金约2万元,开展难题点拨、生活体验、创造编演、趣味运动等“七彩假期”活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1万余人,累计服务672.3小时。(四)有序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团市委及下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个人诚信档案,举行了“榆林青年志愿者联名卡”发布会、榆林市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发布会,累计发放“联名卡”1000余张。(五)稳步推进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为我市88名在岗西部计划志愿者发放生活补助、交通补助、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办理社会保险。指导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党史学习,参加网络党史学习专题培训。五、配合单位其他部门,做好融媒体宣传工作新媒体办主要负责微博、微信,上郡生活APP青年之家板块内容的上传更新和后台管理。六、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市信用办推选了一部分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的个人事迹以及优秀的企业单位诚信典型案例;二是根据信用办发文要求,建立了团市委公职人员个人诚信档案;三是按照市信用办要求,每个季度报送工作任务台账表,配合市信用办开展信用榆林APP的宣传推广工作,参加由市发改委、信用办组织的会议、培训、宣传等日常工作。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突出青少年法治自护工作实效。深化“红领巾法学院”创建,共命名省级“红领巾法学院”6所,市级“红领巾法学院”23所,推动我市“红领巾法学院”创建活动专业、示范发展。(二)构建青少年权益维护社会化工作体系。一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榆林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三)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服务。为562名留守儿童进行实地普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生活帮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累计服务987人次,其中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协会承接的护苗行动——陕北寄宿困境儿童非遗传承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铜奖。该协会还被被评为榆林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四)开展赛会服务,展现青年风采。一是开展十四运会榆林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榆林学院和榆林职业技术学院289名学子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榆林赛区男子成年组排球项目、拳击项目比赛提供赛事服务,志愿者累计上岗11704人次,累计服务117000余小时。二是持续服务煤博会。招募了100名青年志愿者,为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工作。三是筹备省十七运会志愿者工作。在省十七运会筹委会的领导下,成立志愿者工作部,下设综合协调保障、宣传动员、招募培训督导激励、运行调配、城市志愿者工作5个处室,抽调18名工作人员驻会开展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全面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八、目前存在的问题服务中心在团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但距离团市委的要求和青年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青少年的展板不够多;二是服务青少年的载体不够全。九、整改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服务中心全体干部将认真总结不足,寻找差距,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一是加强中心理论学习;二是落实青年人才培养;三是落实青年志愿者工作。十、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筹备省十七运会志愿者工作。全力做好十七运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广泛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十七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做好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演练和服务保障工作。做好省十七运志愿者工作部的相关筹备工作。服务全市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二)实施“禁毒青力量”项目,举办6.26禁毒防艾宣传进校园活动,加强高校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三)启动2022年“青春灯塔—青少年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校园暴力公益巡讲”,深化“青春灯塔”品牌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陕西省榆林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