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服务中心

榆林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9 10:11
单位名称 榆林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辅助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应急值守、抗震救灾、地质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救灾服务工作,为开展综合防灾减灾社区创建、较大自然灾害的灾情查核、损失评估、困难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明珠大道26号
法定代表人 王芳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3万元 4.18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防灾减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章立制,形成真抓实干新格局我中心成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独立开展相关业务,今年根据局党委的人事安排,我中心的领导干部闻令而动,快速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工作,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中心将建章立制作为开展工作的当务之急,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一是中心支部印发了《2021年度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全体成员的学习内容,集中组织传达了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民法典》、延安精神、赵正永以案促改等重要文件精神。二是认真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按照组织部《关于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双考双评双报到”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我中心全体党员在万佛楼社区报到,我中心先后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专题宣传讲座1期,党员先锋读书会1期,同社区居民共同分享防灾减灾救灾小技能,给社区印发防灾减灾宣传册500本,同时提供了部分应急装备,进一步增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应对能力。三是编写印制了《榆林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制度汇编》,明确了学习、会议、保密、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积极组织学习,并做到了人手一册,四是扎实开展业务学习,整理印刷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文件选编》,就中省出台的各类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制度进行总结归纳,并给各中心的每位同事进行了印发,同时利用中心集体学习进行了交流学习。 二、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技能,我们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一是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应急系统工作人员到新明楼办事处辖区社区,向社区和广大市民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发放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手册及宣传品,在重点场所和显著位置张贴防灾减灾救灾标语海报,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区居民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约1000多名社区居民参与了此次活动。二是开展参观人防防空洞的实践活动。联合市人防办在位于榆林市老街东侧的市人民防空教育基地开展“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市局近5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参观文史资料的方式有效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国防观念、人防意识以及防灾避险意识。三是开展科普展览和公益性防灾减灾体验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前往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为参观团体讲解了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监测仪器原理及应用、榆林市地震地质情况和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参观人员通过电子触摸屏、地震体验小屋等互动展品,学习掌握地震应急避险常识。此次活动,注重在社区这个基础的环节加强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的关注,切实提高了榆林市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筑牢安全网底,为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固基础。二、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2021年初,我们严格按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要求,严格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和《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全力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立足社区实际,整合辖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区运作,公众参与”的综合减灾新格局,我们始终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作为综合减灾工作的重要抓手,经过县级推荐上报候选名单。8月初,我们对候选社区进行逐一查看,从18个社区中择优推荐了15个社区申报2021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省厅考核验收,我市共有15个社区获得“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且其中的5个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三、加强灾害信息员培训,提高灾情的报送效率为积极推进全市灾害信息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灾害信息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建立健全县镇两级灾情信息报送机制,全面提高全市灾害信息员的查灾技能和业务水平切实解决灾情核查报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月8日-9日,我们在银杏国际酒店8楼举办2021年全市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各乡(镇、街道办)灾害信息员,以及2021年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负责人员等近200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省厅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涵盖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解读、《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解读、《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的使用和操作、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管理、综合减灾示范县、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政策解读等方面,米脂县就米脂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市局规划和财务保障科解读了灾情管理和灾后救助,并组织全体学员通过“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进行了灾情报送统计工作的实操演练。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灾害信息员掌握必备的救灾减灾业务和灾害信息管理知识,切实提高我市各级灾情管理能力和水平。四、认真做好灾情信息的统计报送2021年我市共统计报送了自然灾害17起,其中干旱1起,低温冷冻2起,风雹灾害5起,洪涝2起,生物灾害2起,山体崩塌1起,各类灾害共造成我市11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46.35千公顷,其中,绝收92.06千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8亿元。五、取得的主要效益1、一是中心支部印发了《2021年度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全体成员的学习内容。二是认真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我中心全体党员在万佛楼社区报到,我中心先后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专题宣传讲座1期,党员先锋读书会1期,同社区居民共同分享防灾减灾救灾小技能,给社区印发防灾减灾宣传册500本,同时提供了部分应急装备,进一步增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应对能力。三是编写印制了《榆林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制度汇编》,明确了学习、会议、保密、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积极组织学习,并做到了人手一册。四是扎实开展业务学习,整理印刷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文件选编》,就中省出台的各类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制度进行总结归纳,并给各中心的每位同事进行了印发,同时利用中心集体学习进行了交流学习。2、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据统计,全市共设立宣传咨询点12处,悬挂防灾减灾宣传展板100余个,宣传横幅、标语200余条,发放各种防灾减灾宣传手册、彩页、传单等资料35000余份,赠送书籍3000余册,现场接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群众达3万人次。2、2021年全市共上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8个,经省厅检查组验收,我市共有5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1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的提升了我市防灾减灾能力。3、对我市12个县市区及155个乡镇的198名灾害信息员就灾情的报送业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基层业务人员的灾情管理水平。六、目前存在的问题1、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创新不够。2、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经验推广不够。七、整改措施1、我们将以5.12国家减灾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开拓思路,进一步将此项工作完善提高。2、召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培训会议,组织各县区应急管理局的负责人到目前创建工作较好的社区实地参观学习。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修订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在当前各类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各类制度,确保中心的各项工作都能高效有序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中心全体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并且做到学以致用,使中心的工作再上新台阶。2.不断加强灾情管理和灾情信息报送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应急局严格按照《自然灾害统计制度》和《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灾情信息,做到灾情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合理。3.继续做好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县、乡(镇)两级灾害信息员的业务水平,我们计划对12个县市区及184个乡镇(街办)的210名灾害信息员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4.继续做好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利用“5.12国家减灾日”“国际减灾日”,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广大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遇灾时自救互救能力。5.继续落实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2022年8月底前,完成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名单的上报、审核、验收等工作,争取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