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职高教育,再就业训练,成人学历教育,进修岗位培训,高、初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子洲县城关镇姚家砭村 | |
法定代表人 | 安源 | |
开办资金 | 1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51.24万元 | 1322.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学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实中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市县关于202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矢志追赶超越,奋力推进学校工作迈向现代化。2021年是子洲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年,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是:以推进我校职业教育工作迈向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坚持学历教育为主,短期培训为辅的办学思路,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方向,深化合作办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十一件大事:一是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统领学校发展。坚定不移地以“四个意识”导航、用“两个维护”铸魂,强化学校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业务相结合、相促进,突出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建设;落实教师“双培养”机制,搞好教师党员的“双带头人”工作;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建设布置好党建活动阵地。二是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标准,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凝炼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双自”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树学校新形象;紧紧围绕“三评一访”“六大创建”“八大习惯”“三爱”“三节”等主题,制定和开展系列德育教育和文明礼仪活动;开好“三节一会”;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诊改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发布质量年报,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学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以赛促教;2.0信息化验收评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组建专业教研组,强化专业技能课,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开展校内、校外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转型。四是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开展了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在办好音乐、美术绘画、体育运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上,加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和学前教育等三年制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运动、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平面设计实训室;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五是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六是加强合作办学,增强了办学活力。继续搞好陕西省旅游学校子洲分校及扬榆合作教育扶贫项目、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发展“3+2”大专合作办学,力争做好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工作,推动中高职衔接项目;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加强招生宣传,力争完成300人的招生任务。七是加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引企入校,实现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共享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变招生为招工,提高办学效益。八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质量。探索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政府牵线、企业主导、学校搭台、项目管理”的思路,开展脱贫攻坚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紧紧围绕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紧缺人才展开技术技能培训。九是稳定网络教育规模,积极拓展在职研项目。十是加强学校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及后勤保障工作,服务全体师生;积极创造安全、舒适的办公条件;加强校园水电气、固定建筑及消防等实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时维护,确保校园安全。十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按照教育部《幼儿园、中小学、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省教育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南》和《子洲县教体系统秋季开学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等文件要求,督促全校师生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8%.提升学校应对疫情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突出工作如下:一、学生情况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在榆林市严格控制职普比4:6的招生政策背景下,完成招生任务294人。其中,榆林市内中考录取招收高一新生240人,县外自主招生54人。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历教育在校生981,其中高二320人,高三398人,高一294人。2021年,学校共毕业中职学生263人,其中参加2021年高校招生考试报名186名,3月份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录取114名,参加普通高考72人,本科录取14人,专科录取58人。学校推荐就业28人,自主创业49人。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学校已建成6个专业的所有实训室,投资1400万元,实训面积5800平米,工位数达400个,重点打造了学前教育、中西餐、酒店管理及计算机应用的实训基地,初步满足了实习实训需求。学校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实训基地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各专业每周根据情况安排实训课,早上上文化课,下午上实训课,仪器设备利用率达95%以上。三、教育教学改革1、专业设置学校开设的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机电一体化、铁道工程技术和学前教育等三年制专业。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大力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鼓励教师学习进修,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培训、赛讲活动,加速专业成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强化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实现我校教师社会满意度的明显提升。3、学校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校际合作办学在文化公共基础课方面,学校扎实推进“双主高效课堂”课改模式,重视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注重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坚持以实践活动带动理论教学,通过组织教师改编校本教材,大力实施项目教学课程,在教学中体现“信任、激励与尊重”,增加实习实训课比例,开展岗位技能大赛,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在专业教学领域积极探索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校际合作办学方面,继2019年,学校和江都职教集团签订了计算机应用达成对口合作及职业教育协作行动协议,开展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又同陕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分段五年制高职联合办学,主要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2020年又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3+2分段制”铁道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共建协议。四、培训规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子洲县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全民创业工作,为建设实力子洲、幸福子洲、美丽子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我校将培训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2021年共培训学员142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3人),就业125人。五、学生管理与安全管理我校积极推行“双自”管理制度和年级管理制度,由“双自”管理委员会和五个级部的保级领导共同管理,每周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带班,结合学校制定的班级“五育”量化管理考核细则,对班级进行量化打分,评出周班级之星给予奖励。同时政教处还组织“一月一主题、一周一班会”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六、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处积极组织师生开展阅读经典和书画展活动,扎实推进国学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卫生校园,积极营造课改文化。七、教师培养培训2021年度,学校选派25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8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组织20名青年教师参加县级课改培训。邀请西安名校课改专家1次进行课改诊断培训,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开展4次对接交流,还组织教师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说课比赛。八、校企合作2021年,学校继续和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达成对口合作及职业教育协作行动协议。同时和榆林市长泰国际大酒店、子洲县银海酒店、子洲县伟刚汽修厂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不断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我校综合办学能力。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1、师资短缺问题。主要是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短缺,当前最短缺的是中餐、西餐、酒店管理、学前教育、铁道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教师。解决办法一是招聘,二是转岗培训,三是聘用社会兼职,《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允许职业院校在编制总数20%内自主聘用具有专业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任教,但目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2、办学经费困难。国家中职生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期800元,远远低于培养成本,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另外,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运行成本太高,无专项经费支持。十、工作计划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凝聚力,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2、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工作内涵的认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校风学风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 3、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效果的监控,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 4、全面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5、师资建设。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良、作风严谨、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从本年度起,继续实施旨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名师工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