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耀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中心小学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3-07 14:49
单位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负责本学区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庙湾村
法定代表人 崔永宏
开办资金 8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0.25万元 605.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在区教科体局、教育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我校围绕市级文明校园的巩固工作和疫情防控,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圆满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现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36.html _blank总结如下。一、具体工作业务情况(一)、学校管理1.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本学期,学校继续修订完善《庙湾镇中心小学制度》,弥补了制度上的不足和空白。我校制定了《庙湾镇中心小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并从今年春季开始执行。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指导思想。秋季开学前根据上级部门安排我校进行了岗位竞聘,是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加强常规管理。①继续实行每周一次的周例会和校委会制度。②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学校设立了工会、各部门在校长的统领下各负其责,遇全校性的工作又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德育工作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筑德育工作网络。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3.积极开展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德育主阵地作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积极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我校在传统节日期间,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活动。(三)、教学工作。第一、教学常规管理1.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2.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3.加强班主任培训,做好班级管理。通过召开班主任专题培训。同时班主任论坛已经常态化每年开展一次。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求班主任经常家访,做到五必访。4.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定期召开班务会、班干部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对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第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坚持每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第三、教研工作。1、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活动。2、强化教研的实效性。3、积极开展思政课进校园活动。我校赵莉老师参加的市级思政课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马李玲老师参加的区级“思政教师讲党史”赛教活动中荣获大学区三等奖。4、加强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的研修,累计60余人次,30个校本研修课题。其中由赵莉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助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已结题,曹卫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研究》已立项。5、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应用水平,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培训团队为核心,教研组为辐射开展培训12场次,让大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求,截止12月初我校合格率已达100%。6.积极开展教育扶智平台工作。通过塔坡教育集团结对帮扶,实现校际间“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精准推送名校校长管理经验、名师教学经验、动态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学共研,学生“共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第四、体、卫、艺工作。1、本年度开展了“庆六一文艺汇演”、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赛、开展了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开展了春季、冬季运动会、开展了校园足球班际联赛和班际拔河比赛。本期还邀请了庙湾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指导我校开展了新冠肺炎防控安全演练。2.开展社团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美术、书法、舞蹈、足球、创客等社团,由专人负责。特别加强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工作,在没有专职足球课教师的情况下,外聘耀青联足球俱乐部的教练为我校学生上足球课,并组队参加了耀州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足球比赛,荣获季军。张党祥老师荣获最佳教练员、文浩泽同学荣获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创客社团也是硕果累累,在铜川市组织的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中荣获冠军一个、季军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所有参赛的社团学生均获奖项,范会同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学校荣获了优秀组织单位。12月份我校又组织学生参加了铜川市第二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3.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关注留守儿童。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6.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全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是特殊教育的中心工作。(四)、安全工作认真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二是坚持安全工作逢会必谈、周周必谈、月月必谈。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四是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妥善处理校内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和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五是做好安全演练,培养师生突发事件的逃生和自救能力。六是做好流行病病预防工作,定期对师生食堂、宿舍、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卫生检查。七是完善各种安全预案,协调好各部门工作。(五)、总务、后勤管理工作1、坚持整理校园环境卫生,完成校园操场布局调整及绿化工作。2、完善后勤管理机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3、规范收费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校收费公示制度,全面落实国家政策。4、认真组织实施好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2021年营养改善计划共享受学生731人,享受金额305792元,做到全覆盖。(六)、细致做好寄宿生日常管理工作1.认真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全年发放寄宿生生活费补贴14000元,非寄宿生生活补贴20000元。2.安排专人管理食堂,确保住宿生安全用餐。3.学校重视住宿生往返学校的乘车安全工作,在做好宣传和完善制度的同时,并与诚信公司、学生家长签订《校车乘坐安全目标责任书》,确保了校车的安全运营。(七)、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市教育局(铜教发〔2017〕84号)和教育帮扶工作要求,我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9户,学生41人。成立建档立卡家庭就学子女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方案,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安排至少一名教职工进行“一对一”联系帮扶,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卡。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取得了铜川市文明交通示范校、铜川市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耀州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足球赛季军、耀州区优秀少先队大队的好成绩。赵莉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助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已结题,曹卫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研究》已立项。赵莉老师参加的市级思政课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马李玲老师参加的区级“思政教师讲党史”赛教活动中荣获大学区三等奖。2021年营养改善计划共享受学生731人,享受金额305792元,做到全覆盖。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不断优化。2、绩效工资的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科学实施、公平公正。3、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4、对学生管理的方法有待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科学和针对性教育。(二)、改进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细节管理。(1)、制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和健全学校部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2)、管理形式多元化。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3)、加强常规管理工作的监控,在落实上下功夫。2、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1)加强校本培训力度,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2)明确要求,形成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3)关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3、抓好德育教育。第一,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定期开展研讨会。第二,要积极开展师德演讲讨论等活动。4、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1)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和信息化教学技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开通校园网,通过网络加强交流,拓宽视野,鼓励参与,了解教育动态,给思想以启迪。从而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向先进学校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完善信息化教学体系。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四、2022年工作计划1.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落实回信精神,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丰富师生生活,形成学校特色。完成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加强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纠正不良作风,形成凝聚力,打造“求真务实”团队。3、加强安全工作,人防、技防结合,确保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安全排查、安全预防,将责任落实到人,安全工作追求实效,不讲过场,努力创建“平安校园”。4、强化后勤生活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后勤工作规范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铜川市文明交通示范校、铜川市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耀州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足球赛季军、耀州区优秀少先队大队。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