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千阳县> 千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千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7 08:44
单位名称 千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资助政策宣传。
住所 千阳县社会事业综合服务楼B栋1楼108室
法定代表人 李晓荣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千阳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3万元 2.07万元
网上名称 千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单位章程情况2021年度,我中心在市、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活动为锲机,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开展各项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思想淬炼,厚植干事担当的能力底色。为了着力淬炼一支对党忠诚、意志坚定、精于业务、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资助铁军,我们坚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一是学党史,补足精神之钙。在全党全国上下喜迎建党100周年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之际,把每周一上午例会时间作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悟初心使命,从党的时代征途中读懂强党之路,从党的峥嵘岁月里筑起干事激情,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守初心,担使命,勤奋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擦亮过程管理的质量本色。一是强化工作督查,确保规范运行。二是强化政策宣传,确保家喻户晓。三是依托资助育人,确保圆梦成才。四是坚持服务大局,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精准发力,扮亮精准资助的品质成色。做实“五个精准”,确保“不落一人”。2021年紧紧依托独具千阳特色的“521”资助模式,全面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入学资助7大类、22项,做到了应助尽助,“不落一人”。一是精准摸排,健全信息库。开学初,依托“三个系统”,对接民政局、乡村振兴局、残联等部门,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信息进行全面筛选比对,分别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8个,下发至各镇校,精准识别困难学生,实现了由过去的“人找政策”变成现在的“政策找人”。二是精准认定,靶向定位准。出台了《千阳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暨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困难学生界定标准、认定流程、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下发了困难学生认定领导机构组成、宣传公告、会议记录、公示公告等标准模板,定制“标准像”,绘好路线图,量身指导认定,做到了全县贫困学生认定时间、标准、流程、要求四统一,实现了精准认定,靶向定位准。三是精准设计,健全资助链。在全面做好学前到高职中国家资助的基础上,统筹创新做好了市县级高等入学资助、社会资助和镇村资助三个层面的大学生资助工作。市级高等教育入学资助贫困大学生106人62.7万元,县级高等教育入学资助贫困大学生95人20.8万元,滋蕙计划(路费)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100人6万元;联系民政局、县政协等部门统筹实施公益福彩、金秋圆梦、海棠花计划等社会资助6项,资助贫困大学生90人36.1万元;通过多方动员镇村,全县7个镇14村,年内资助本村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生105人,19.6万元;多渠道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入学难问题,全方位保障了贫困家庭大学生按时入学,使广大学生及家长吃上了“定心丸”。四是精准发放,档案全规范。各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学生资助项目政策标准,公开足额规范资助学生23917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826.64万元。2、提升服务效能,实现贷款回收双丰收。一是定向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今年6月份,两次集中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为学生、家长答疑解惑,利用媒介手段长期宣传助学贷款政策,确保应知尽知。7月份全面宣传“提前还款零利率”的利好政策,鼓励当年毕业生及时还款享受政府贴息政策,将还款流程、还款方式、还款时间等,通过微信群、QQ群和手机短信反复推送温馨提醒,营造全面清收的浓厚氛围。二是倾心服务,办理贷款高效化。我们靠前介入,购置生源地助学贷款专用电脑3台,提高办事效率。工作人员提前进入生源地助学贷款测试环境调试设备,熟悉流程,确保设备、人员、流程全到位。7-8月份我们不分节假日、采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按照“首贷贷只跑一次”“续贷线上一次办好”的要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班加点从资格审查、系统核查、合同签订等流程全力为419名生源地贷款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放贷款356.8万元。三是主动作为,本息清收加速度。今年,我们提前谋划,主动催收,10月底前已动员大部分学生主动还款结息,剩余部分学生通过电话通知、中心人员上门催缴等方式,轮番作战,反复催缴,截止12月15日,已全面完成本年回收任务218笔合同155.11万元,回收率100%。3、食育教育引领,走营养计划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立足县情、创新思路、再添措施、提质增效”的思路,从快从实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从细从严全面加强过程监管,坚定不移走营养计划内涵发展之路。2021年实施21所(17所小学,4所初级中学)学校,惠及学生7635人次,资助300.31万元。一是强化机构,确保组织到位。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政府办、教体、财政、审计、市场监督、卫键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人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做到了组织、设施、人员、经费四落实。二是强化联动,加强过程监管。三是加大投入,提升硬件设施。继续加大学校食堂改造及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力度,城关中学先后投资50万元,对食堂餐厅进行改造,更新更换了消毒柜、留样柜等设施设备;草碧镇中心小学投资30万元,对食堂及餐厅设施设备进行更换,对食堂餐厅进行了装修改造,打造适合本校特色的校本食育教育文化。四是率先提标,提升营养标准。率先在全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标,于10月18日下发文件要求从9月1日起由原来的每生每天4元钱提高到5元,实施5+X模式,学校重新科学制定营养改善计划带量带价食谱,周内每天不重样,月内每周一轮换,根据时令特点为学生搭配水果作为辅食,做到了荤素搭配、肉蛋齐全、粗细结合,营养均衡。通过检测,全县义务教育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五是点面结合,推进食育教育。在扎实开展“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等活动的基础上,以“五育并重,食育融合”为指导,培植南寨镇中心小学、南寨镇初级中学、草碧镇中心小学、寇家河初级中学为食育教育苗子校,秉承食之有理、食之健康、食之科技、食之传承、食之环保、食之礼仪的食育理念,带动全县有计划地整合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做好食育教育“五个相结合”。三、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今年,坚持和加强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精准资助规范年”为抓手,制定出台了《千阳县学前育、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暨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千教体函【2021】71号)下发各学校,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学段相应资助项目的资助范围、申报流程、困难认定、资助程序、资金发放、档案建设等工作,画好标准像,确保全精准。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全市实施提标,于9月1日起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实施5+X模式,指导学校科学制定营养食谱,确保肉蛋齐全,营养均衡。同时培植食育教育苗子校,以点带面全面培养学生饮食文化,坚定不移的走营养改善计划的内涵发展之路。同时不断加强过程管理,不断做实做精“521”资助模式,注重“线上与线下”过程检查督查,做到了资助与育人并举,不断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总目标。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学生资助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在创建成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无烟单位的基础上,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正在验收阶段。“撑起521资助一把伞,给予贫困学生一片天”精准资助工作经验在全市资助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学生资助相关经验做法在省乡村振兴谱新篇广播节目频道报道。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步工作打算1、存在问题:资助资金审批程序复杂。每学期资助工作从开学资助对象摸清、通过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到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完成,经过层层环节后,要经过两个月多时间,对各学校正常业务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影响。2、下一步打算:一是建立健全资助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全面实施资助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资助育人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探索资助育人好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二是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督导、考核制度,重点对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政策落实、资金监管、档案建设等进行督导和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全国精准资助系统、省精准资助系统、与乡村振兴局贫困人口常态化数据的比对,确保资助对象全精准,确保后脱贫时代各项检查不出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市级学生资助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县区市级卫生单位市级无烟单位县级食品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