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安塞区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农民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实施学历教育,承担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培训。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1005室 | |
法定代表人 | 曹飞 | |
开办资金 | 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安塞区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万元 | 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农业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高质量完成2020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程序,结合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考核、实践技能考评三种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我校高质量完成2020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最终考核认定80名高素质农民,4月3日颁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二)全力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1、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着力围绕人才振兴工作制定《安塞区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计划》,以棚栽、林果、草畜产业为主,以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着力围绕我区八个乡镇三个街道办33个村(3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包扶村高家湾村),以标准化种养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政策宣讲为主要课程,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生产技能,引领提升农户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完成20个重点产业村的培训,累计培训550余人次。2、为了增强培训成效,贯彻落实“两藏”战略,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培训,坚持每月向高素质农民微信群推送《大棚蔬菜管理》、《湖羊管理》、《苹果树春季管理及防冻措施》等学习课件,目前累计推送课件16期,确保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及时进村入户。3、为了让农民学习的技能更好的融入到实际中,我校特邀山东瑞克斯旺种子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杨进绪老师,在金明街道办东营村西营组对各街镇大棚种植户和蔬菜班高素质农民学员(共计100人),举办大棚辣椒技术现场培训会,帮助菜农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三)完成2021年农民手机培训周活动工作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好2021年农民手机培训周活动的函》(陕农便函[2021]793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响应号召,于6月21日-6月26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首先,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体教职工以及部分高素质农名在单位培训室集体观看全国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启动活动,并且后续在我校培训室对《农产品品牌管理及营销技巧》等内容进行了3次专项学习。(四)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人员的技能学习1、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知》的有关精神和具体部署,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工作,5月11日,我校组织所有教职工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班,在单位培训室对《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集中观看学习,认真撰写笔记并且积极提问,为以后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进行打好基础。2、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利用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开展2021年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通知》(农办人[2021]10号)的统一部署,举办2021年度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我校组织所有教职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手机参加培训学习,从4月份至今共参加12期培训,培训内容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五)率先完成全市高素质农民“组组有”调查工作根据《延安市职业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高素质农民“组组有”情况调查的通知》(延市培育办〔2021〕3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全区8个乡镇3个街道办共1000多个村民小组,由于任务量较大,经开会讨论决定将任务分解,单位教职工每人负责1-2个乡镇或街道办的情况调查,最终由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装订成册上报市校。(六)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2021年)》和《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精心研究制定《安塞区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明确了学时安排、课程安排、教师安排、培育方式、培训内容、技能要求、资金预算等内容,今年培育果树专业50人,蔬菜专业50人,共计100人,于2021年12月30日举办开班仪式,正式启动今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目前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已举办3场次,完成了综合素养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培训以及果树专业和蔬菜专业各1次的实践操作培训,学员们都能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二、取得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基本完成。农民田间学校于2021年6月启动建设,计划到2022年5月建成投用,使用省级财政资金8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基本完成。1、是建成多媒体培训教室一间,占地2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6人进行培训学习。2、是教学设备购置到位,配备课桌128套,椅子256把,电脑四4台,投影仪1套,教学管理制度和农产品简介上墙12处,宣传背景上墙2处,悬挂宣传标语1处。3、是建成学员宿舍5间,可同时满足200名以上学员夜间学习。4、是学员食堂配备齐全,有专业厨师两名,餐桌、餐椅精良,能满足200人以上团队。5、是实训基地基本建成。合作社与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租赁期限为十年,建成实训基地5处,设立牌匾5处,铺设自来水管道280米,压设生产用水管线320米,安装变压器1台,基础配套基本完善。6、是安装学校牌匾,悬挂1.2*1.2米外漏发光字牌匾。7、是组建师资队伍,与三名农业技术专家签订教学协议,将长期作为我社讲师,对学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培训。三、存在问题。(一)是师资力量短缺。我校缺少年轻专业技术干部,老中青干部比例失调,出现人才断层。(二)是培训成本较高。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民群众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因培训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较高,导致培训费用高。建议省厅依据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地区,因地制宜预算培育经费,给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三)是跟踪服务不够。培训内容以传统的种植生产和管理技术为主,欠缺新型的电商营销、网红直播、抖音宣传等新技术,同时因人手短缺,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后续服务不到位,大部分学员依靠自主发展。(四)是培训设备严重老化。我单位办公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年久老化,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卡顿、故障等一系列难以避免的问题,影响培训教师的学习、使用和整体工作效率。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问题整改。认真查找近年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开展自查自纠。同时注重总结完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二)是继续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以棚栽、林果、草畜产业为主,以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标准化种养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政策宣讲为主要课程,继续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为我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三)是高标准完成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我们将继续探索好经验、好模式,高标准推进2021级高素质培育项目,做好线上学习、档案收集和资金管理工作,根据学员出勤、守纪、学习、技能操作和考试情况,做好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考核和实践技能考评,认真审核通过后颁发《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四)是认真筹备2022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2年我校将在高标准完成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同时,认真筹备2022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查,研究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建立培训学员数据库,征订编印教材,落实培训场地,在培训过程中严把培育质量关和数量关,培训人员认真组织实施到村、到户、到田、现场教学,做到培训有计划、有安排、有宣传、有案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