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纪检监察网络信息中心

榆林市纪检监察网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4 09:11
单位名称 榆林市纪检监察网络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运营、管理“榆林市纪检监察网”网;收集、分析、整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信息;接收上级单位的《舆情快报》;出品党风廉政教育片和警示教育片。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市委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纪向南
开办资金 4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榆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3万元 10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纪检监察网络信息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纪委监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在将2021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2021年主要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今年以来,网信中心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总结学习经验和成果,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坚持在工作中边学边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注重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科室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了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积极动员全室干部参加市纪委监委干部职工“庆建党百年,喜迎十四运”文体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组织活动,增进组织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之间的了解,增加感情沟通、增强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激发整体精神活力。(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1.明确职责,调整机构职能。对市纪委监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同时明确网信中心的工作职责,宏观把控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做好日常装备应用、维护等工作。2.强化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应用。会同信访室组织召开检举举报平台处置子平台操作培训,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相关工作。3.拓展业务内网应用,保障业务平台运行。在日常业务内网应用方面,网信中心积极配合各业务科室,做好执纪问责监督平台系统中的账户设置、业务系统设置,保障行贿人员数据库系统的顺利上线,及时与省纪委信息中心联系,解决业务系统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全面推进国产化替代建设。落实中省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我市智慧纪检监察建设和国产化替代工程实施,指导各县市区和派驻(出)机构按期完成替代任务,加强终端、服务器、系统软件、安全产品及信任服务设施等国产化替代。5.强化机关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内网运行带宽,对机关所有外网终端电脑配置进行硬件升级,对委机关内网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编制了机房搬迁和委机关网络线路改造方案,进一步完善委机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6.拓展综合办公方式。按照省纪委信息中心确定的全省视频会商系统技术路线,建成1个市级节点、12个县市区节点、344个乡镇节点的视频会商系统。7.组织开展全市监督对象信息采集工作。8.做好信息化服务保障,提升运维能力。对机关各室部、单位各类网络设备、办公电脑以及相关设备出现的问题,快速响应、有效处置。9.做好市纪委监委门户网站的运行维护工作。10.加强安全防护水平,把责任落实到位。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加强监测预警。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普通密码设备及配套部件管理,提高保障能力。11.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确保不留死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腐舆论热点、焦点信息,对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规方面的内容,及时搜集、登记、上报,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对可能产生危机的舆情进行研判,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提前准备、未雨绸缪。12.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制度,为推动纪检监察机关信息业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奠定基础。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今年网信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对市纪委监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编制了《榆林市纪检监察外网设计方案》,助力检举举报平台的推广与应用;编制《榆林市纪检监察信息分级保护扩展改造设计方案》,促进内网联通;完成国产化终端全替代(约290台),非涉密办公网络迁移至电子政务外网,重新划分IP;内网带宽由原来的2M升级为20M,通过提升网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出硬件升级方案计划,对147台老旧电脑更换固态硬盘,解决机关部分办公电脑运行速度缓慢,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建成1个市级节点、12个县市区节点、344个乡镇节点的视频会商系统,目前已开展19次视频会议;对党员和监察对象这两类监督对象的信息实现应录尽录,共采集、治理、入库18万余名监督对象基本信息;网站全年审核上传稿件1700余篇,组织县市区对各自的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两次全面自查,对个别县市区未及时更新网站信息情况进行督促整改,高质量通过中、省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检查,做到网站信息公开全面、准确;收集研判舆情信息63条,编发舆情快报15期;健全相关制度,日常配合业务科室,组建局域网,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培训;运用信息化技术完成榆林市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满意度评价以及后期数据统计分析,此次分析数据量超14万条。三、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经过多次工作对接发现有的县区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未接触过内网,不明白内网的用处,对网络安全保密知识也完全不了解。只有领导班子整体比较重视信息化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发掘培养专业人才,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使信息化工作发展起来做出成绩。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全市仍有个别县区纪委未设立信息化工作机构,信息化工作人员基本上都由办公室、宣传部或者信访室等干部兼职,由于人员变动频繁,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信息化工作在基层开展难度较大。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寻找工作突破口,制订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网信中心的工作需要掌握当前信息化工作重点和方向,信息化建设工作业务性较强,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素质,不断增强业务知识水平,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统筹兼顾。通过进一步调研考察,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订科学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已经开展的项目,继续推进。以基础建设为核心,以服务保障为抓手,努力提升委机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助力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提质增效。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和处置。搞好涉腐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需要上下级共同参与,多部门密切配合,更需要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继续健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制度,根据事件性质和大小,对事件处置方式进行科学决策,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早研判舆情危机的走向、规模,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使应对涉腐舆情事件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继续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推进监察对象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推进监察对象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及实现精准监督和执纪办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榆林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统筹兼顾。通过进一步调研考察,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订科学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服务保障为核心,努力提升委机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助力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提质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