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金台区> 宝鸡市金台医院

宝鸡市金台医院

发布时间: 2022-03-03 13:05
单位名称 宝鸡市金台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与医学研究。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人民路5号
法定代表人 任文生
开办资金 9889.25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金台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431.14万元 8785.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疫情防控坚强有力。面对国内疫情起伏不定状况,医院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党政同责,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形成临床、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密切配合的联防联控机制,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继续保持疫情“零输入”,医务人员“零感染”,防控措施“零失误”。全年发热门诊接诊2183人次,核酸检测25.65万人次,救护车辆转运隔离人员385人次,医疗救治组研判解除全区隔离管控人员5800人,东仁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6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医院还派出3名医务人员支援咸阳国际机场常态化疫情防控,派出12名医务人员支援西安核酸采样及转运患者工作。(二)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2人,招聘业务骨干3人。以学费补助形式支持两名学科带头人攻读博士学位,外派9名医生分别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交大二附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968医院及红会医院进修学习,派出56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学习班、学术会等。院内开展业务培训会20余次,医师节前夕举办了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常态化开展医疗、医技人员“三基”培训与考核。神经内科参与两项省级科研项目,泌尿外科《电生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课题研究》正在申报,全院发表医学类论文16篇,7名医生获得高级职称。(三)医学专科建设持续发力。继续加强泌尿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5个市级重点医学专科质量内涵建设,继续给予支持倾斜。泌尿外科率先开展“医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投资200万元在耳鼻喉头颈外科成立眩晕耳鸣诊疗中心,骨科加入陕西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科联盟,成立了骨科足踝门诊、骨科支具室。消化内科具备申报下一批次市级重点医学专科条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老年医学科进入筹建阶段,康复医学科计划进一步扩张。整合发热门诊、结核病门诊与艾滋病门诊成立感染性疾病科,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四)高标准完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在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提升的同时,全面启动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对照建设标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设备投入、环境改造、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开放绿色通道等措施,不断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卒中中心全年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38例,胸痛中心开展冠脉内支架置入术7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7例),创伤中心成功治疗重症创伤患者42例,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年内启动建设,年内达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五)新技术新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内科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消化内科开展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肾病内分泌科展开了肠透析治疗;重症医学科与肾病内分泌科联合开展了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骨科开展了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清理术、跖骨头截骨旋转保头内固定术;耳鼻喉头颈外科开展了鼻内镜下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鼻内镜下鼻底囊肿切除术、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泌尿外科开展了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狭窄可视球囊扩张术;眼科开展了人工晶体悬吊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手术;儿科开展了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小儿穴位贴敷治疗;影像中心新开展了左心耳血栓CT造影检查。其他临床科室也有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六)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行动。继续开展“提升护理服务,做有温度的护理人”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活动,以增强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护理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护理部延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流动红旗”和“护理服务标兵”评选,12个护理单元获得“优质护理流动红旗”。在全体护理队伍中开展了以“常将他病当己病,常将他心比我心”为主题的护理温情服务活动,牵头在全区护理队伍中开展了“强基础、精业务、提素质、展风采”的技术比武活动,带动了全区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全年举办护理业务培训12次,开展应急演练3次,安排外出进修14次28人参加。全体护理人员完成“三基”考试两次,各科室基础护理操作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1次操作考试,带教实习生30人。5.12护士节之际,心血管内科护理单元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集体”,5名护理人员被评为金台区“最美护士”,医院也表彰了一批护理工作成绩突出的“最美护士”。(七)持续加强药品耗材使用监管。优先使用国家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坚持基药优先、低价药优先原则,不断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降低医用耗材使用占比。通过处方点评、医嘱点评、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次均住院药费考核及强化新药引进审批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全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五个批次89个品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两个批次36个品规。临床药学室全年共点评处方1350张,点评医嘱400余份,通报不合理处方256张,通报不合理用药153例,开展药学会诊80余次,参加全院病例讨论6次,提出对部分药品限量采购的建议。通过系列措施,基本药物配备比例提升到44%,次均住院药费控制在1335.8元,药占比控制在26.5%,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为22.97元,临床诊疗用药及耗材使用进一步得到规范,为“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打下良好基础。(八)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东仁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建居民健康档案2248份,累计管理居民健康档案22466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9期;预防接种一类疫苗6415剂次,预防接种二类疫苗7201剂次;0-6岁儿童健康管理6586人;孕产妇健康管理1038人;老年人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体检)2100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管理高血压患者1612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702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5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17人;突出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先后40次对辖区149家场所和机构进行摸排,报送信息和巡查登记298次;家庭医生签约3465户4668人。在做好公共卫生的同时,坚持同步发展基本医疗,共诊治患者3409人次。全年总收入269.6万元,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实现门急诊175219人次,同比增长13%;出院12975人次,同比下降7.5%;手术4169人次,同比增长11.1%;平均住院日9.2天,比上年增长0.4天;床位使用率93.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药占比25.7%,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全年业务收入10729.5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门诊收入2981.3万元,同比增长17.7%,住院收入7748.2万元,同比下降3.3%。全年总收入12529.95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021年已经过去,一年的奋斗可圈可点,但疫情影响还在继续,困难当前,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收支压力和公立医院改革挑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一)存在的问题1、专科特色不突出;2、人才引进难和人才流失并存;3、医疗质量有待提升。(二)改进措施1、着力打造耳鼻喉头颈外科、消化内科、肾病内分泌科加大人才及设备投入突出专科特色带动其他科室全面发展。2、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统筹好事业编制和备案制编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单独引进,探索团队引进,尝试柔性引进,聚焦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挖掘,造就更多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3、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巩固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引,推进目标管理。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医院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业务量增长10%以上,药占比控制在25%以下,基本药物使用品规高于50%,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控制在20元以内,住院次均费用和门诊次均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达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五个方面工作:(一)全面加强医院综合管理(二)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三)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四)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五)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六)加强药品耗材使用监管(七)着力推动外部绩效考核高线达标(八)倾力打造健康管理中心(九)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十)精心谋划项目建设(十一)择时启动区域医共体建设(十二)确立新媒体宣传主导地位(十三)毫不松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十四)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十五)不断提高后勤保障供给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15年4月15日至2024年2月15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