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承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对接,组织科技成果推介和交易;科技资源调查统计;组织开展科技业务和高新技术培训,引进、培育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 | |
住所 | 安康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西区13楼 | |
法定代表人 | 马鑫 | |
开办资金 | 9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科学技术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万元 | 9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科学技术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是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用武汉理大学定点帮扶石泉县契机,积极与校方挂职干部对接,充分发挥武汉理工大学在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和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的人才、学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优势,围绕我市产业、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5项。并于12月6日,配合市政府组织意向合作企业赴武汉理工大学进行成果对接,促成安康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校地框架合作协议,同时达成三方共建“武汉理工大学石泉县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中心”。同时围绕全市毛绒玩具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成恒口示范区、市科技局和市毛办共建“安康市毛绒玩具产业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合毛绒玩具“五大中心”运营团队,为全市毛绒玩具企业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二是目标责任考核超额完成。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27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9958.96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5936.54万元,比去年同步增长28471.43万元,增速132%,排名由去年全省第9名增至今年全省第6名。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由去年的0.2%增长为0.4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成功举办了“2021年技术合同登记业务暨技术经理人初级培训班”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项目申报)政策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邀请相关行业领域专家赴县区和园区,开展产业技术提升和专业技能培训,全年联合相关服务机构、县区共开展培训20余场次,培训人次1000余人(次)。四是技术保障服务圆满完成。全年圆满完成视频答辩46场次,完成各类视频会议、线上腾讯会议保障15次。五是平台建设再创佳绩。获得2020年度全省技术转移优秀示范机构;获批2021年度省级众创空间。六是协助配合工作扎实有效。协助做好城市创建、金州路家属区拆迁和离退休老干部慰问等;完成全年科普统计、人员调资晋档和行政绩效审计等工作;协助完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协助完成市级计划项目评审、验收和服务保障工作;协助组织4家科技型农业企业参加第六届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挑战赛,并取得成长组和初创组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协助组织18家企业参加2021年陕西省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通过展会形式让大家更多了解我市科技产品和成果,参加的企业数量是全省各地市最多,得到了省厅好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全年引进、培育和孵化入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10家,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依托入驻服务机构设立安康市知识产权商标权维权工作站。二是建立行业领域专家人才服务信息库,全年已为50余家科技型企业推荐行业领域专家人才,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需求服务30余项。三是发挥科技服务联盟作用,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指导和协助联盟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400余家,指导培育12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8家,知识产权、专利代理申请200余项、促成企业成果(专利)转化20余项,辅导企业项目申报87项(其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1个、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0项、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1个、商务部加工贸易产业园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工信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工信特约机构1个、农业项目申报38项、知识产权转化项目3项、省重点产业链提升1个、工信项目申报8项),园区及产业规划5个、商标服务150家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咨询及援助服务12家企业、财税代理服务企业178家、人才资源对接服务企业32家,为企业直接争取奖补资金3000万元以上。四是通过科技服务联盟培育孵化一批市场化科技服务团队和科技服务人才,深入走访企业了解科技需求,当好科技服务“店小二”,通过走下去“面对面”给企业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为全市科技服务市场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科技服务品牌化。全年为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有效服务300余项。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机构改革后人员结构调整,懂科技服务、熟悉业务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一些重点工作进度滞后;二是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不足,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有限,导致“小众化”的科技服务业发展不规范、不健全;三是省、市、县科技资源统筹信息互联互通不畅,在业务工作中与省统筹中心和县区统筹中心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信息下沉和资源共享无法连通。(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升科技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与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加强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三是积极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对接汇报,争取省中心在构建省、市秦创原两链融合大数据平台方面支持,形成省市县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快推进秦创原(安康)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要求和安排部署,加快启动我市秦创原(安康)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二是全面提升安康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运营及服务能力。加快制定《安康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邀请和吸引更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入联盟,引导联盟成员实现资源互补,建立有机互动、合作创新、共赢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三是加快推进建立县区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根据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需求匹配等实际情况,支持县区建设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实现市县科技服务共享机制,提升县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改善科技服务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形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大合力,为助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持续发挥校地精准对接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挖掘高校高价值成果(专利),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蓄水池”,聚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果转化快的科技成果,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对接服务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政策培训、校企产学研合作、成果路演和技术推广等活动,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五是扎实抓好年度技术合同登记及技术服务保障。扎实做好工作筹划和安排部署,拓宽技术合同收集登记渠道,优化服务方式和延伸服务链条,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答疑、填写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做好上门辅导和跟踪服务,建立技术合同登记考核奖励机制。六是全力做好省、市项目视频答辩技术保障和服务保障工作。七是积极配合全局完成重点工作及延伸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