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

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02 10:11
单位名称 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全市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的规划与指导、建设与应用、科研与培训、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市直学校装备建设工作。
住所 榆林市西沙长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张怀东
开办资金 457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16.78万元 1518.7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市教育局坚强领导下,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恪尽职守,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教育技术工作深入开展。现将一年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2021年工作总结(一)抓党建,带队伍,干部职工作风呈现新气象。2021年,我中心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作为抓班子带队伍的突破口,狠抓党史教育和作风整顿工作,单位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按照榆林市教育系统干部作风整顿工作要求,深入查找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不担责和任性用权等问题,针对自查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党史教育扎实开展。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和学习制度,积极推行“线上+线下”的方式,利用每周一专题学习会议和“学习强国”平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激励党员干事创业。(二)抓建设,促发展,教育信息装备实现新突破。一是基础装备更加优越。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45亿元用于完善智慧教育体系和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装备,新增教学电脑2659台,配备触控一体机(电子白板)1200套,新增智慧教室45间,创客教室7间,信息化硬件网络环境进一步普及优化。二是示范学校逐年增多。积极组织开展榆林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评定10所学校为榆林市第四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三)抓培训,促融合,融合应用能力得到新提升一是信息技术能力再提升。举办5期教育信息化培训、竞赛活动,线上线线下累计培训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四万人次,全市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实验教学水平再加强。举办了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培训、中小学实验说课培训等3期实验操作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一线教师2815名,全市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三是中省评选成果喜人。组织参6项中省教育技术方面的评选活动,师生获得等次奖179项,优秀组织奖5个,全市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在全省不断提升。(四)抓教研,促推广,融合应用经验取得新成果。一是课题研究不断深入。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研究课题立项25个,结题鉴定24个,陕西省基础教育专项课题立项14个,结题12个;利用“榆林教育云平台”积极推行“互联网+课题”模式,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小课题已立项课题结题和新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结题鉴定课题115个,立项课题190个,夯实了全市教育信息化教学科研基础。二是开展教育信息化大调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通过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全方位掌握了榆林教育信息发展现状,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意见。三是加快“同步课堂”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名优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市教科所开展“同步课堂”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完成涵盖小学阶段9门学科166节“同步课堂”数字课程资源录制并上传到榆林云平台,助推榆林教育高质量发展。(五)抓服务,促成长,学生德育教育取得新发展。一是学业水平考试公平公正。组织初高中理化生实验考试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继续推行外聘监考的办法,细化考核要求,规范考核环节,严格督查考试过程,各项考试平稳顺利。二是放映工作扎实开展。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电视台的独特优势,全面完成了市直学校26场次的影视教育放映工作,累计观影人数3.2万人次。积极指导全市各县区的影视教育放映工作,累计观影人数40万人次。三是微电影评选成绩喜人。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微电影制作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33件,最佳演员8名,最佳导演3名,优秀指导教师30名,优秀组织单位5个,择优推荐26件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影评及微剧本大赛评选工作,收到影评作品732篇参加市级评选,评出370篇优秀影评作品,优秀组织单位7个,择优推荐各组别100件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2.0培训卓有成效。组织专家团队赴横山等6个县区15所学校调研指导,科学安排培训任务,深入学校督导检查,有力地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深入开展。全市脱贫县65%的学校和非贫困县的所有学校参加培训,参训教师共35555人,年底全面完成线上线下50学时的学习任务,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加快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坚持统筹协调、逐步深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加快“陕西省扶智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培训会”,以市内区域帮扶的形式确定62所学校列为省级平台应用试点校。建立“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的网络扶智体系,精准推送名校长管理经验、名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动态鲜活的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家校共育创新开展。为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提升孩子自信心,线上组织七场“家校携手·做智慧父母”公益直播讲座,全市共计100多万人次观看直播并进行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榆林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入收官之年,目前完成情况尚不明朗,问题和困难较多;二是根据2021年度市巡查组反馈,学校危化药品管理制度及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现有教育装备及资源利用率不高,落实不到位。四、整改措施(一)牵头对各县市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大督导,深入查找2.0计划八大行动落地困境,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查漏补缺,以高标准全面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二)加大学校危化品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主体,县区主管,市级督查”的三级安全防控体系,制定全市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管理指导意见和规范。(三)加强现有装备资源的应用。建议市局统筹管理,协调各业务科室、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业务督查中,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现有装备的应用以及督查,推动现有信息化装备高效利用。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完善智慧教育体系。以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以高标准开展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县区和市直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对已建成的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升级晋档,进一步完善全市智慧教育体系。(二)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完成教育云平台三期建设及运维工作,指导县区、学校、局属单位做好普及应用,推动教育系统网络应用全面上云。做好平台与市县、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数据对接和采集,保障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教育云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规范的教育云服务。(三)推广扶智平台应用。深入开展陕西省扶智平台应用工作,建设榆林市扶智应用平台,鼓励县市区开展对口支援和应用帮扶,引导学校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推进专递课题、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建设式,深化联校网校、数字学校建设及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四)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教师发展大数据中心及智慧管理平台,开展“人才素养提升专项培训”,完成60所试点校专项课题研究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计划任务,组织专家指导团队逐县督导检查;举办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