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县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营销、宣传推介、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负责全县文化产业项目的评审申报及跟踪服务工作。 | |
住所 | 绥德县名州镇千狮路8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孟其其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绥德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万元 | 5万元 | |
网上名称 | 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按照绥德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要求,积极谋划,努力运作,不断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具体开展的工作(一)充分市场调研,完善产业制度1.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方案,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一是成立了“绥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确定了“七定”方案。二是研究出台《关于使用培育规上文化企业资金的实施方案》。三是通过走访调研县内文化产业市场,掌握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考察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整理调研成果,完成调研报告《进一步健全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准确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2.开展文化产业基地调研摸底工作。为了更好的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我县文化产业园区进行摸底调研。聚焦能力培训,培养过硬队伍为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分管文化产业领导及从业人员积极认真参加我市宣传部组织的业务培训。通过专家授课、领导指点,不断汲取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影视基地建设。我县现有影视拍摄基地四个,2021年7月,名州古城创建AAAA级景区已被省专家组评申通过,郭家沟、上河源、创新园区AAA级景区扩建改造工程基本竣工,各景区运营机制逐步健全。打造运营平台,加大推广力度1、成立文产发展运营有限公司。文化产业中心成立文产发展运营有限公司,公司以着重打造创新项目,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营业额创收为目标。线上开设淘宝网店销售文创产品;线下打造郝家桥展柜,主推各类文化产品;开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自媒体账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视频形式进行宣传。2、申报绥德“文创家”平台建设项目。打造绥德“文创家”文创产品经销平台,为本土文创达人提供了聚合地,让达人们在全新的创新创业舞台上恣意挥洒创意,营造创造环境、释放创新活力、助力创业名州。3.制作“一馆五址”宣传册。由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策划、编撰、设计红色教育基地“一馆五址”宣传册,主要用于绥德红色教育基地重要接待及考察。4.开展乡音寻访拍摄工作。文产中心跟随“乡音随访人”贺国丰返乡拍摄《听乡音,过大年》,寻找、采集、拍摄与陕北文化相关的文化信息,带领广大群众在直播中探寻乡音背后的故事,感受浓浓的乡情乡韵。举办各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1.举办“红色党史文献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县收集、整理了百年光辉历程中在绥德有突出贡献及散落民间的文献,举办了“红色党史文献展”。随后将本次文稿整理成干部教育课件,编撰了《习仲勋齐心在绥德》一书,提供给研学机构,做为党史教育的重要教材。2.参加榆林市第二届文创大赛“伴手礼”。组织发动我县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及热爱创意创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各校师生踊跃参加活动。作品的立意、工艺、外观或用材等都含有当地文化元素;作为城市的灵魂和化身的“伴手礼”每一件都极具独特的城市印记,使创意设计与当地文化产业需求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伴手礼。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产业中心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宣传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六)助力项目申报,推动健康发展1.申报我县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报送五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作品和六部优秀文艺作品奖申请项目资助,激发文艺创作活力,繁荣发展绥德文艺事业。2.申报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在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中,我县积极推送绥德籍作家王皓月《月喻本来心》散文集,传播陕北文化,推出本土人才,营造文艺创作氛围。3.申报2022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要求,申报玩具厂建设、赵家坬艺术写生基地建设项目、石木雕塑生产线技术改造扩建项目。三个项目均以集群化、数字化和融合发展为重点方向,能够发挥好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资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4.培育规上文化企业。榆林市和泰隆工艺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规上文化企业标准,已在第四季度完成申报入统工作。5.开展核验审查工作。文产中心对我县共计15家在营业出版物发行单位开展了详细的核验审查工作。(七)促进招商引资,实现合作共赢1.参加“影视产业招商推介会”。年初我县组建文旅产业招商小组,先后赴北京、扬州、西安等地参加了“影视产业招商推介会”。2.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活动。在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充分利用榆林馆场地,通过现场展演、招商资料、播放宣传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展等活动,全方面对陕北绥德历史文化进行了宣传推广;在文化旅游项目上就《三十里铺影视拍摄基地》、《绥德古城》项目进行了推荐,并与榆林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参加第五届丝博会。以“绥商回归·创业名州”在第五届丝博会作了专场主题招商推荐,进一步助力县域经济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4.参加了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在文博会上重点推荐绥德县枣林坪镇《陕北黄河文化风情园》建设项目和《三十里铺影视拍摄基地》项目,并制作了绥德县文产发展运营有限公司宣传册,既推荐了项目又宣传了文化,对后期引进投资资金开了好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方面,文化产业能使人的创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主要指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让人们放松身心、活动肌体、交流情感,受到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优秀的文化产品能激发出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又能不断扩大和增强本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兴办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其次,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三、当前存在问题(一)县内文化资源有效开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因县内文化产业发展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县内文化创意产业,除文化出版类企业以外,其他大部分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变现能力弱,需要政府牵头投入大量扶持资金扶持。(二)文化创意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受场地面积、发展规划等诸多限制,县内缺乏龙头型文化创意企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链。在部分文化项目上,缺乏懂文化、懂经营的专业人才参与管理、运营。改进措施(一)有效开发县内文化资源,转变市场发展新模式。绥德县是文化资源大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资源的有效开发才能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要突破转变现有市场发展的模式,从政策、根本上鼓励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二)在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上培养过硬队伍。我县要在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上要加快转变:要通过选拔推荐、重点培养、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大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大力培育规上文化企业文产中心将做好中、省、市、县各级文化产业奖励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教育,积极转变企业主的思想认识,争取在存量企业中再培育2户规上企业。(二)全力推进省级项目实施建设。2022年三大省级项目的建设是投资规模、涉及范围和影响力最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绥德县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严格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各部门单位,共同推动项目规划建设。(三)积极推动“文创家”平台建设项目落地。首先推出了一批艺术性与实用性有机统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其次邀约专业机构和团队参赛相结合,汇聚文化创意设计资源,提升文创产品设计水平。再次引导和推动绥德文化企业树立品牌定位、开展品牌营销、做好品牌提升。(四)继续加强文创产业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省市级举办的文创产业交流会,创新我县参展、参会的模式,同时搭建起业界交流合作的有力平台,扩大绥德县对外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五)搭建合作平台引进3D打印技术。通过建立3D技术创新科普馆、投放3D打印体验设备,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文创产品,文化以崭新面貌走进人们视野,实现科技与历史人文完美结合,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焕发生机活力增添动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在“第二届榆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被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传媒中心、榆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