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主要负责建立全市固体废物管理档案及数据库,对固体废物生产、贮存、利用、处理和处置单位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等环境管理制度;开展固体废物管理人员的培训等。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西路咸阳市环境保护局机关4楼 | |
法定代表人 | 彭立圣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7万元 | 1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市局的领导下,在相关科室的支持下,我中心加强固废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扎实推进重金属减排,突出辐射单位辐射标准化建设和数据核查,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一)固体废物一是完成固体废物申报登记与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登记工作。2021年全市共纳入固废申报登记企业1164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20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1家,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63万吨/年,废铅蓄电池和废矿物油收集能力32万吨/年,家电拆解企业2家。我市固体废物申报登记与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登记工作已于3月31日全面完成。二是扎实开展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登记核查工作,共计检查企业62家及2个化工园区(永寿、长武),其中21家污水处理企业,16家污泥处置企业、16家煤矸石产生企业、9家产废企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企业均已整改到位。三是完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7月13日,我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能力、利用处置状况等信息”的规定,在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发布了《咸阳市2020年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如实向社会公布我市2020年全年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利用量、贮存量及去向等信息。四是认真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调查。按照《关于开展化学品环境国际公约管控物质统计调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中心8月份组织各分局通过查阅环评、排污许可、二污普等方式,对辖区内企业及时开展统计调查,并对上报数据进行了现场核查,确保数据上报的真实性。五是全面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按照省厅要求,组织各分局全面排查辖区内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及时更新全口径清单;同时,积极督促陕西天凌宏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废水处理站改造项目的建设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已经完成省厅下达我市“十四五”期间重金属4%的减排任务(较2020年底减排7%)。六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环境监管。我中心要求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抓好落实,做到分类管理,分类处置,确保涉疫情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并不定期对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以及对医废暂存间、转移联单、车间及人员消毒等记录进行检查,按时统计上报我市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等相关情况。同时,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已完成建设,2021年11月23日取得咸阳市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满足全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能力。七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业务培训。围绕“依法推进固废治理,携手共建美丽咸阳”主题,5月中旬-6月中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固废法》宣传月活动,通过电台、报纸、门户网站设立《固废法》宣传月专栏、网络知识竞赛答题、固废设施开放日活动及进企业送法宣传政策等活动,从而提高了全市社会各界对新《固废法》的认识;7月中旬,我中心组织全市重点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各分局管理人员70余人,参加了生态环境部举办的全国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培训视频会议,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固废管理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我市固体废物环境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二)核与辐射一是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扎实开展。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市局及时印发《咸阳市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2020-2022年)》和《关于开展2021年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文件,重点开展对医疗机构和2020年省级核查开展“回头看”,全系统先后出动车辆100多台次,人员420余人。通过现场检查设备基本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国家核技术利用监管系统内容核对、问答谈话等方式,形成检查意见并填写核现场检查(勘查)笔录。省厅执法总队9月份开展对我市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通过现场核查我市无违法立案项目,总体安全可防可控,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二是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持续加强。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核查工作已作为我局开展日常监督管常态化工作,我中心业务人员奔赴相关分局开展面对面数据维护培训和数据质量审核工作,通过前期视频教学和面对面培训全市持证单位数据维护基本完善,年度评估报告上传率、放射源信息完整率均为100%,补录相关辐射类监督检查报告800余条,我市上半年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核查综合排名全省第一。三是闲置放射源环境监管持续推进。我中心严格执行闲置放射源送贮计划报告制度,规范了闲置放射源送贮行为,明确了闲置放射源处置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同时,主动靠前服务,协同省放射性废物收贮中心2021年共收贮19枚闲置放射源安全入库,彻底消除了闲置放射源带来的安全隐患。四是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得到加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经市局相关科室、局属单位、省内辐射类3位专家函审,并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管委会征求意见,完成《咸阳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编制工作,于2021年10月17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同时,为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11月25日下午,我中心联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组织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五是辐射知识宣传工作持续开展。利用4.15国家安全日、6.5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辐射安全等科普知识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焦点,不断加强辐射知识科普宣传,主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向公众发放辐射宣传资料800余份。二、取得社会效益(一)、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质量核查工作上半年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并通过环保验收。(三)、重金属预计较2020年减排7%,完成省上下达我市4%重金属减排任务。三、存在问题(一)固体废物管理力量不足。我市危废产生企业众多,行业分散,管理难度大,我中心管理人员不足,管理力量薄弱,越往基层能力越不足,形成了“倒金字塔型”。目前各县市区没有专职固废管理人员,疲于应付,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监管对象的生产工艺和产废环节要全面掌握,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缺乏一支技术过硬的管理队伍,规范化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社会源危险废物未纳入规范管理。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特点是量小面广,尤其常见的是HW08废矿物油、HW31废铅蓄电池等两种危险废物,涉及面广,单个产生量小,监管难度大,导致市面上非法收集危险废物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危运车辆受城市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导致收集、转移不及时,为无证个体商贩大肆倒卖提供了可趁之机,两类危险废物大量流入非法渠道。(三)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数据维护难度大。目前我市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核技术利用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时填写信息不全、不规范等问题较多,而上级监管部门每半年对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数据质量进行核查考评,审批部门准入把关不严,数据存在较多问题,导致监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对系统维护难度较大。四、整改措施一是继续加大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资源化、合理化、科学化处置,增加现代化手段。二是加快社会源信息化APP管理系统和工业园区集中收集试点工作落实。三是加大业务培训和专项执法工作。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要加强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非特定行业的危险废物的管理,结合“危险废物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确保全市危废规范化处置。同时,继续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各核技术应用单位履行辐射法律法规审批备案制度情况,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人员资质培训和个人剂量管理、应急准备、放射源使用现场、标准化建设等情况进行逐一核查,对整改不到位或效果不明显的要依法从严处罚,绝不姑息迁就。二要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坚持污染者依法负责,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督促相关分局建立整改清单台账,做好点位核查、倒排工期,快速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三要加大对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全面督查,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行为,强化与西安市联防联控,确保医疗废物全部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置。同时,要积极协调市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疾病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管。四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结合企业日常管理现状,定期组织辖区固废和辐射单位进行业务培训,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环境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企业对固废和辐射的管理水平。同时,坚持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安全隐患大的环节进行检查,要加大检查和防范力度,确保固废和辐射监管工作万无一失。五要建立社会源信息化APP管理系统和工业园区集中收集试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社会源产生单位逐步纳入监督管理,解决社会源危险废物拉运难问题,打击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及个人,补齐社会源监管短板。同时,以工业园区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为基础,建设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难的问题,切实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度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