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蒲城县气象局

蒲城县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2-02-28 16:48
单位名称 蒲城县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气象科学、促进科技发展。天气气候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探测、资料处理、气象服务、防雷电安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与实施。
住所 蒲城县城南塬迎宾路115号
法定代表人 刘红
开办资金 238.0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3.46万元 306.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渭南市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业务工作(一)气象现代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1、推进乡村振兴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着重推进蒲城特优农产品(酥梨、西甜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在酥梨发育关键期提供细致的酥梨专题气象服务,共计提供8期专题服务,为酥梨产业发展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全县玉米收获与冬小麦播种期紧密接续,为保障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我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一是组织农气技术人员深入全县不同区域的大田进行调查,面对面开展气象服务、灾情调研等工作,活跃在秋收秋种一线。二是及时制作《秋收秋播专题气象服务》材料,针对秋收扫尾晾晒,提醒广大农户抓住无雨天气加快秋收秋播进度,对已收获的秋粮,做好通风、烘干和贮存工作。针对湿涝农田抓紧排涝散墒,及时播种,力争在降温前完成播种,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三是进一步优化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号、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大喇叭、政府网站、微信服务群等多种服务手段,面向广大群众发布最新天气情况,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秋收秋种天气变化,抓紧晾晒、播种。针对农业气象服务,发布春耕春播、三夏、秋收秋播、农业气象月报、设施专题、酥梨、玉米、小麦等专题气象服务材料共90多期,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和气象信息快报等170多期,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气象保障。2、气象观测手段自动化、智能化。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实现全部自动化,地面观测站实现无人值守。增加天气现象视频监测系统,为实现自动化观测项目综合判识、实景监控和气象预报业务结果验证提供支撑。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增加区域站观测数据时空密度,实施区域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重心逐步向设备实时运行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气象探测环境监控、观测设施保障等倾斜。在空间上实现了所有乡镇天气预报全覆盖。加强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使用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制作发布本地区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预警信号,开展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完善气象服务方式,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二)持续加强综合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根据业务和预报服务需求在具备建设条件的观测空白或薄弱区增补自动气象站,增加观测要素,今年升级椿林2要素自动气象站为4要素自动气象站。蒲城局目前自动气象站包括六要素自动气象站3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11个,两要素自动气象站5个。依照《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先行试点方案》站网专项规划,今年年底对罕井、大孔、龙池3个两要素观测站点进行更新升级,增加观测要素,进一步优化蒲城县气象站点布局,为推动监测精密的气象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三)气象基础业务扎实规范。不断完善秦智职能网格预报业务,有效衔接上级指导预报,建立省市县无缝网格预报“一张网”。强化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用服务。开展“钉钉”APP在信息员中的培训和应用,进行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年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四)推进重点行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气象服务,增强与交通、国土、水利等重点行业领域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发展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业务,提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水平。发展城市内涝气象预报预警,开展面向城市供电、供气、交通和智能管理的专项气象服务,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五)依托于蒲城酥梨气象服务实验站提高研究型业务能力。1、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城酥梨实验站的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注重实效,多层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利用蒲城县气象观测资料、酥梨发育期资料和梨果品种鉴定数据,以影响酥梨品质的气候适宜性区划,酥梨生长条件和生长期内的气象灾害、果园管理水平等结合酥梨农业气象指标,深入研究气象条件对酥梨花期、花期冻害、病虫害、甜度等影响与防范措施;加强县科协等多部门共建气象科普基地,通过建设气象科普长廊向学生教师等社会公众群体宣传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居家天气防御等气象知识;通过共建酥梨气象试验服务展览馆,采用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参观群体介绍酥梨的生长期、产业规模、生长气象环境条件等酥梨规模产业背后的知识。2、与县科协共同谋划“蒲城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六)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及省市级气象局对于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的工作,在普查前期通过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以及蒲城县志、气象业务月报表、年报表等渠道收集各类灾情数据,依照各类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对蒲城县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目前正在有序稳步推进,后续将按照省、市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成气象灾害风险的评估和图文结果输出。(七)坚强防雷安全监管,灾害防雷安全工作。按照《陕西省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开展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安全责任,确保检测符合相关规范。建立易燃易爆危化企业名录,定期对全县易燃易爆危化企业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全年共开展专项执法检查8次,检查单位37家。开展双随机双公开检查20次,检查单位44家,下发书面整改通知4份。与40余家重点监管企业签订了防雷安全责任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重大天气过程保障及时、服务效益明显。1.通过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各镇政府和成员单位共下发各类重大天气过程气象灾害防御通知32期,确保提前做好寒潮、连阴雨、暴雨、干旱等重大天气过程的防御工作,减少灾害损失。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20次,启动应急响应后,每日上报应急日报表,应急响应解除后,及时上报应急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针对今年出现重要天气过程,组织值班人员严格遵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和“早准快”要求,每次过程出现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制作气象信息服务材料,并向局领导进行汇报,同时电话告知防汛部门和应急部门负责人,相关乡镇负责人,通过短信平台及时汇报和发布雨量情况和未来天气预测情况,特别是今年8月底到10月上旬我县出现的强秋淋天气过程,气象台实行A、B岗双人值班,并第一时间提示相关领导、部门和责任人员做好应急防范工作,及时通报雨情和发布预报,全力做好应急气象服务工作,为防汛抗洪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服务及时到位,有效地避免了暴雨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3.气象服务精益求精。通过公文系统、电子邮件、微信工作群、微信服务群等形式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气象服务专报等各类气象服务材料830期。全年发布气象信息快报122期(含气候预测期,气象资讯期、周预报期,雨情通报、防汛专题、空气污染预报、喜上加喜栏目录制天气预报,旬预报等),重要气象信息专报59期(含寒潮、连阴雨雪、大风降水降温、强降水、暴雨、高温等重要气象信息,节假日专题预报、高考、中考专题预报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46期(含暴雨、大风、寒潮、雷电、高温、道路结冰等各类预警信号),春运和疫情防控气象专报40期。灾害性天气预报84期,短临警报18期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3期。向社会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570余条,受众人数51万余人次。4.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明显。组织防雹站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实施防雹作业9次,增雨(雪)作业2次,总计消耗火箭弹46枚,有效缓解了我县农业旱情,抵御了冰雹灾害性天气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人才老龄化严重:没有一名大气科学专业的技术人才,40岁以上人员占80%以上,50岁以上占40%以上;2.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距社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整改措施:今后,争取吸收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研究型业务;加强预报队伍建设,提高预报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对标交通、旅游、农业、林业、国土、环保等各行各业新需求,发展专业领域气象服务。推进标准化作业站点建设,加强抗旱防雹、森林防灭火、治污治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多形式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推进以关键天气检验评估业务、酥梨气象服务指标建设和特色服务产品研发为重点的研究型业务;加强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强化防雷事中、事后监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