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

宜君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25 14:55
单位名称 宜君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相关标准并监督执行;承担中医的监督管理协调;开展中医药资源普查、保护、利用;拟定人才发展规划;推广中医药科技成果;保护中医诊疗技术和加工技术;开展中医推广。
住所 宜君县宜阳南街11号
法定代表人 武文忠
开办资金 3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君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9.85万元 114.05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中医药发展中心及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紧扣重点工作,聚焦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完善学习制度,组织集体理论学习26期,心得体会交流15期、党史知识测试9次,完成了县党史学习领导小组及局党委下发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任务清单。三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截至11月底,共组织开展各类健康宣传教育、义诊咨询等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900余人次,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常态化抓好扫黑除恶工作。五是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制定了《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按照局党委安排,抓好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六是全面做好中央第十二巡察组、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二、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一)深化“一会一法一条例”宣传推广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利用7月1日,组织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法”和“陕西省中医药条例”宣传和大型义诊活动,发放中医药法、陕西省中医药条例、中医养生保健手册约240余份;咨询150余人次,就诊患者105人次。二是开展中医药文化“四进”活动。(二)强化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万元完成14家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任务,配备了必要的诊疗设备,并对村级孙思邈中医堂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三)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与培养。2021年利用全市事业单位招聘机遇,招录中医人员3人,中药人员2人,有效缓解了中医人员不足问题。县级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2期,参训人数158余人。(四)加快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县中医医院继续抓好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管理、规范和提升工作。一是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推进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专科建设,完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等内容,丰富“治未病”服务内涵。二是成立了老年病科。三是县中医医院作为安宁疗护病房试点单位,设置病床两张,配置心电监护系统、全数字多导心电图机、吸痰机、雾化机、呼吸机、电除颤等设备。(五)推动中医特色医共体建设。一是县中医院与各分院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区域心电会诊中心,为分院心电图的诊断能力提供保障。二是县中医医院设立了“路波名中医工作室”,完成师带徒2人。三是医共体总院结合健康扶贫和乡村振兴,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上门开展诊疗工作,协助分院全面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六)做好“中医药创先”和“二甲复审”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创先”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对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7年版)》要求,按时完成2021年各项报表的整理上报工作,为2022年创先复审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按照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部署,对照《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要求,稳步推进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七)提高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成效。利用对口支援机遇,发挥支援医院的优势,借助省中医医院和大丰区中医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和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技术等方面给予县中医医院大力支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八)提升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继续开展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截止12月底老年人摸底10454人,管理7812人,管理率75%;儿童摸底2300人,管理2213人,管理率96.2%。三、做优做强中医药产业(一)抢抓机遇中做好中医药产业链长远规划。按照全县产业布局,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将中医药产业作为“一县一策”首位产业,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其中180万元专门用于中药材检测、研究及推广,助力我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认真落实中医药产业奖补政策。按照奖补办法,我中心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严格按照奖补实施方案对在我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3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大户,每亩每年给予200元至800元不等的奖励补助。通过奖补政策支持,2021年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11.2万亩,千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20个,3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64个,同时建立健全了道地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三)不断与高校合作,加强中药材质量把控。一是持续深化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延安大学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配备了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设备和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开展宜党、丹参等道地药材种源、种苗繁育等方面研究工作。二是按照新药典检测标准,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县域第三方中药材检测中心。(四)加快宜君县食品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我中心围绕县科技工业园区,依托“一个中心,五个平台”,打造中医药产业核心区。二是中药材检测服务平台。三是中药材供应链服务平台。四是中医药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五是中药产品代工平台。(五)持续加大中医药招商力度。我全年重点策划编制项目6个,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2060万元,引进企业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六)奋力推动中医药康养和旅游融合发展。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机遇,推动“中医药+旅游+康养”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彭祖文化资源,建成花溪谷和彭祖药谷药用植物园、彭祖中医药康养中心、彭祖药谷大健康产品体验中心。通过北京大健康产品孵化器孵化器平台等公司开发生产大健康系列产品300余种。四、统筹做好其他方面工作(一)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一是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夯实安全责任,对办公楼周围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针对楼体墙皮裂缝及落水管破损进行了维修及更换。对所属公司项目强化安全监管,坚持细致排查,按时上报《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梳理》日报及周报台账。二是严格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认真开展排查,积极化解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坚决杜绝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制定2021年包村工作计划,安排1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中心领导和干部先后4次深入包扶村开展走访座谈,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二是春节期间为13户贫困户发放了挂历和价值2600余元的家庭急救慰问包。三是投资2000余元为宜馨超市购买补充了一批日用商品。五、存在问题(一)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人员极其短缺,部分人员没有从业资质,无法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二)村卫生室部分乡医年龄偏大,阶梯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三)全县中医药产业链已初步成型,但是缺乏中医药龙头企业及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产业项目支持少,谋划项目实施有一定难度,难以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四)中药材加工企业缺乏、地理环境潜力未开发、种植技术还不成熟等,如何将这些潜力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最为关键。下一步工作思路2022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为指引,结合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为统领,全面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实施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项目,按照市级下达任务,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持续抓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年内举办培训班1-2期,不断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切实抓好“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和“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工作。(二)抢抓中医药发展有利时机。围绕全省中医药工作发展机遇和“一县一策”政策支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赋能中药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三)加大中医药项目招商力度。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招商机遇,积极谋划一批项目,精准施策,精心招商,引进培育更多的中医药龙头企业落户我县。(四)推动中医药体系融合发展。聚焦中医药种植加工、现代医药生产,不断推进“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