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淳化县> 淳化县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淳化县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23 11:17
单位名称 淳化县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农业产业经营、农民负担、农村财务、经济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家庭农场认定等工作。
住所 淳化县西新街农牧局院内
法定代表人 王继锋
开办资金 19.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淳化县农牧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万元 8.6万元
网上名称 淳化县农村经济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变更登记事项、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心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载体,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同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一起研究、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从组织上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二、抓落实、促改革,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狠抓业务培训。邀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张旭锋老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郭亚军博士从深入农村改革的背景、重大意义及推进农村三大改革方面进行授课,共计培训400余人,使村集体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二是狠抓集体资产盘活利用。通过盘活长期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四荒”资源、集体土地、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实现资产变资本。三是狠抓集体资产监管。今年以来,我们围绕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上线运营工作,积极联合北京中农信达、广东金宇恒软件公司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巡回各镇进行培训指导,将2020年集体资产全部纳入了平台管理之中,有力地推进了集体资产实现平台化管理。三、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今年来,我县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呈逐年加快之势。从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面积达到18.1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8%左右。其中:转包7.8万亩,互换10.31万亩,入股0.05万亩。四、加强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中的积极作用今年累计集中清理“空壳社”30家。截至目前,全县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93家,市场监管部门注销了156家,正常运营的合作社337家。同时,制定出台了《淳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通过合作社自愿申报、相关部门联审,共评定出10家县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家国家级示范社,并对历年来评定的示范社进行了监测。上报省市级示范合作社例行监测合格5家、不合格3家;国家示范社1家,不合格1家,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五、扎实做好农村经济的调查统计工作今年以来,我中心先后组织干部深入全县80个标本点进行指导记账、慰问并发放《农村常住户日记账提醒》宣传资料,为全县80户样本点每户分别发放记账补贴(每户化肥2袋)并面对面对记账户进行了培训指导,确保记账不遗漏,使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准确无误。今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任务是8%,达到12504元。六、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推进“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与县农业银行、信用联社合作,投资近500万资金,一体化建成县、镇、村三级信息平台。将农村“三资”管理、产权交易、土地流转、确权登记、资产抵押贷款等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在盘活资源资产、促进要素流动、增强改革动力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县镇村三级“三资”监管平台已建成并对镇村的管理员“三资”监管平台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目前县级产权交易中心已投入运行。七、严格规范公物财务管理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规章制度。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坚持民主、透明、规范、节约的原则,单位管理日趋完善。八、取得的主要效益突出农业龙头企业、村级光伏电站、农业产业园区、社区工厂、百万元农村合作组织“五大主体”,积极探索推广“五股连心”和“五型联动”发展路径,鼓励引导村企、村社联合发展,整合资金1.86亿元,建成村级光伏电站21个、农业产业园区41个、社区工厂10个,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7家,全县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到2.7亿元,年收益100万元以上村集体2个、50万元以上3个、5万元以上51个。九、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才有待加强。针对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具体实际,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县镇两级农经组织专业技术人才与改革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须进一步加强保障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强。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合作社数量虽多,但发展水平低下,运行不规范,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专业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三是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行有待加强。在集体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不够、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十、整改措施 一是强化人才培育,加强县镇两级农经组织体系建设。广开渠道、招纳人才,着力吸收一批热爱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懂管理、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县镇两级农经管理队伍,进一步提升农经体系建设水平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二是继续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以合作社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为统揽,积极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适合我县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组建新型经营主体联合体,规范一批不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整合力度,由数量向质量上进行提升,做大做强一批示范社。通过典型带动,引领农民合作社发展横向联合,建成一批示强强社、联合社。三是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成效运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始终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产改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规范用好各类财政资金、帮扶资金,促使盘活的各类资源、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十一、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强化人才培育,加强县镇两级农经组织体系建设。广开渠道、招纳人才,着力吸收一批热爱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懂管理、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县镇两级农经管理队伍,明年将建成县级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运行。二是继续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以合作社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为统揽,积极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适合我县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组建新型经营主体联合体,规范一批不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整合力度,由数量向质量上进行提升,做大做强一批示范社。通过典型带动,引领农民合作社发展横向联合,建成一批示强强社、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2家,县级5家;家庭农场:预计审批20家。三是全面抓好农经统计工作。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预计是18856元,较上年增速6.5%。四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面推进“三权分置”工作,2022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万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代码:126104304359001712有效期至2022年03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