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阳区文化馆

榆阳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2-02-23 10:26
单位名称 榆阳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榆林市长兴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党亚利
开办资金 107.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5.5万元 211.6万元
网上名称 榆阳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我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抗疫。疫情时刻众志成城,响应各级组织号召,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先后两次组织4名党员干部一起进驻榆阳区天辰大酒店和海景酒店、索爱酒店承担疫情防控职守工作。对从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进行登记、检查和隔离。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一线,共同抗疫,承担防控、隔离责任,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二)稳抓实干,乡村振兴工作。6月我馆被选定为上盐湾镇高家湾村的帮扶责任单位。接到通知我馆上下积极动员,选派了3名优秀工作人员入驻到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是9月我馆协调交运局和上盐湾镇硬化了周家墕小组至寇寨则村生产道路长1200米,硬化路面宽4.5米,解决了群众生产道路。二是我馆带领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在中秋节、国庆节和入冬之际多次入户慰问生活困难群众,为他们送上党的关怀和节日问候。三是购买助农产品高家湾富硒小米840斤,促进农民增收。四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区文旅局创新思路,打造“非遗”+“网红直播”系列活动,我馆全程参与数字平台的录制,同时设立文化馆专栏对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五是积极协调榆阳区电影放映服务中心,为高家湾村安装榆阳影院电子宣传栏一块,方便群众观影和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三)主动作为,成功举办重大文化活动。一是2月14日—2月26日举行了新春线上线下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新春书场》和《乐拍全家福》系列活动。二是2月26日正月十五闹元宵、扭秧歌、赏花灯、听说书系列活动,同时抖音快手全程同步直播,为全区广大群众送上节日文化大餐。三是为了积极倡导和践行非遗传承保护融入当代生活理念,进一步做好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展示展演工作,由榆林市榆阳区非遗保护中心执行,于2021年6月2日-4日在榆林市榆阳区举办“陕西省第四届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活动。本次非遗展演在榆林市榆阳区文化馆激情洋溢的“陕北唢呐”《枣园来了秧歌队》中拉开了序幕。随后,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千年红拳 秦风汉韵》、陕北民歌博物馆的“陕北民歌”《五月散花》、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的“合阳提线木偶游戏”《闹春》、吴起县文化馆的陕北民歌原生态表演唱《擀毡调》、神木市文化馆的酒曲《双手手打开烧酒瓶》等节目轮番上演,最后非遗展演活动在陕北煤海艺术团气势恢宏、热情洋溢的《陕北大秧歌》中落下了帷幕,久违而热烈的掌声在剧场里久久回荡。期间,我馆在室外广场还举办了“陕北秧歌”等10多个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四是10月1日为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展现新时代榆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榆阳区文化馆举办了“庆国庆·颂党恩”——全区广场舞、街舞展演活动。五是我馆组织舞蹈指导老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广场舞培训进社区活动”,在沙河路街道办事处、长城路街道办事处开展广场舞和街舞培训,把文化活动培训送到社区。(四)有条不紊,持续开展免费开放工作。根据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我馆积极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大街非遗展示馆榆阳书场、非遗小剧场、民俗展厅、临时展厅、非遗工坊、非遗电商线下实体商店等所有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高新区馆舞蹈、声乐、瑜伽综合排练厅、多功能厅等所有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包括开设的古琴、电钢琴、古筝、二胡等器乐培训,各种文化讲座、非遗传承培训、小型书画展、书法绘画、群文创作、摄影、传统文化等业务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我馆还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周六周日等时间差,最大限度的开展免费开放场地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文艺活动场地,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五)创新工作方式,举办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儿童观众,为少年儿童提供了解非遗传承、展示自我、服务社会、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我馆引来了首批“小小志愿者讲解员”。二是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榆林小曲传承的现实需要,进一步促进榆林小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让非遗融入生活。由榆阳区文化馆承办的《非遗课堂》—榆林小曲传习班开班。三是同榆林学院艺术系设计班师生30人,来我馆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收获很大,既近距离感受了榆阳非遗魅力,又为自己今后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源泉,希望今后能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四是7月13日我馆联合区教体局、区慈善协会开展图书捐赠公益活动,号召城区全体小学生以书香传递爱心,以爱传递书香,拓展社区居民、少年儿童的阅读阵地。据统计城区29所小学参加此次活动,捐赠书籍共计39993册。五是借助传统文化专家大院专家团队的力量,开展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传习,在文化馆、荷风书院、以及其他文化馆传习基地开设传统文化亲子经典诵读班、以及非遗传习班。整理编辑《榆阳区非遗文化集成》。更好的抢救、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在做好文化品牌建设上,持续推进“非遗小剧场天天有展演、陕北大秧歌天天过大街、榆阳区书场周周有演出”活动,截止12月,非遗小剧场累计演出750场次,陕北大秧歌过大街累计上街演出211场次,榆阳书场累计演出230场次,这些常态化文化品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榆阳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在做好我馆各项日常免费开放和培训活动的同时,全年累计接待中省市区各项演出活动50场次。三是3月30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清明节,我馆组织开展了“魅力榆阳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会”研学活动,陕北大秧歌汇演,陕北说书、榆林小曲、晋剧秦腔等专场演出活动,同时,免费开放榆阳民俗展馆、红楼梦人物石雕展、古城泥塑沙盘。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其中参与研学活动中小学生达223人次。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游客既了解了榆阳非遗文化、体验了非遗传统技艺,又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四是为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务实、健康、文明、和谐、团结的文化氛围,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迎接建党100周年,5月8日,由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主办,榆阳区文化馆承办的2021年榆阳区广场舞培训活动倍受群众青睐。本次培训活动邀请全国知名王广成广场舞培训团队开展教学指导,从全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中择优选拔100名有舞蹈基础的学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全区推广培训,带动更多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五是10月1日—3日为了进一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与古城榆林独特的民风民俗,弘扬陕北文化,传承非遗工匠,榆阳区文化馆积极参与由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在榆林古城大街举行的“庆国庆·颂党恩”大美榆阳·古城印象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大街非遗展示馆开展的活动有歌唱祖国快闪拍摄、街舞专场、榆林小曲、国庆书场等;非遗展示馆单日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我们利用快闪、快手和抖音等新型互联网平台,为游客精心准备一系列既有温度、又有内涵的线上节目和公共文化活动,让广大游客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节日氛围。六是11月19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官网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关于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公示》我馆被评定为全国一级文化馆。三、存在问题(一)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升。文化馆艺术人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分配不均衡、年龄断层、缺乏领军人才等问题。专业技术指导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缺乏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方法一是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创新性地开展业务工作;二是送出去学习培训,提升现有业务骨干的能力,提升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二)活动工作经费有限。现有非遗展示馆和高新区馆文化公共服务免费开放,两个馆需要创新性的开展工作,经费严重短缺。(三)基层文化分馆站的建设亟待加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做好2022年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非遗展演展示相关活动。(二)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交流活动,使业务骨干增长见识、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指导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三)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工作。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申报,为榆阳文旅融合、古城建设添彩。(四)推动基层文化分馆站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阵地堡垒。(五)开展、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推广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六)组建文化馆宣传艺术团,服务群众、传承非遗曲艺,提升榆阳书场、榆阳小剧场的品质。(七)配合市区做好榆林古城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获得第五次全国文化馆定级拟命名一级文化馆;2021年获得陕西省第四届非遗传承人绝活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2021年获得“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广场舞大赛二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