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科技信息中心(宝鸡市科学技术普及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会各界开发信息资源,实现科技信息共享,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组织科技专家进行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监测和分析;指导全市企事业单位、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和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合作;实施“金桥工程”,为新技术推广前线搭桥;开展科技信息技术研究;承担全市科学技术普及推广。 | |
住所 | 宝鸡市宝虢路125号行政中心6号楼F座 | |
法定代表人 | 黎春堂 | |
开办资金 | 2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科学技术协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84万元 | 6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迅速发声,筑牢舆论宣传阵地,服务中心工作。1、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充分利用宝鸡科技网、“宝鸡科普”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加大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中心2名网评员圆满完成舆论引导任务,积极主动开展网络评论、转发工作,迅速发声。2、提高意识,强化网络安全。严格落实市委网信办及市科协网络安全工作的要求,组织成立了市科技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重新修订完善了《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工作制度》《网络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网络安全预警及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及《网络舆情监管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宝鸡科技网、“宝鸡科普”微信公众号网络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12月组织应急小分队演练网站一键关停一次,为科协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3、立足实际,深入开展活动。巩固落实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到单位驻地及居住地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引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就近就地发挥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受到驻地街道社区和群众的好评。(二)狠抓特色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工作质效1、加速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按照市科协关于科普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针对宝鸡科技网改版升级工作,市科技信息中心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网站技术支持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制定了改版方案;信息中心负责网站工作同志根据科协系统业务、职能特点反复讨论,细化了重点栏目设置;广泛参考借鉴其他地市科协门户网站特色栏目、色彩色调等方面可取之处为我所用,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8版修改后基本确定了网站总体架构和重点栏目设置。截止目前,宝鸡科技网发布各类图文信息1790条,制作“建党百年”“缅怀先烈”“法制宣传”“保密法宣传月”等专题20个;“宝鸡科普”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专题和科普知识类信息700多条;编辑推送197篇优秀稿件至省科协网站,其中2条被“科协要闻”栏目采用;围绕重大科学事件、社会热点、重要活动等,利用科普e站快速发声。结合科普社区创建,为金台区龙腾路社区投放科普e站一台,对全市现有的92台科普e站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科普e站正常使用,发挥作用。2、认真做好科普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制定了《宝鸡市科普橱窗管理办法》及《检查制度》,全年对市区13个点位的科普橱窗设施进行了2次排查清洁维护,更换食品安全、垃圾分类、营养与健康、揭秘真相、破除封建迷信、政策法律讲解、自然灾害避险等科普宣传内容3次,并与相关社区签订《科普橱窗共管共享协议》,更好的提升群众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科学生活习惯。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大力开展百场农村科技培训。年初制定下发《关于征集农村科技培训需求计划的通知》,共征集各县区培训需求计划149场次,收集汇总后,下达2021年宝鸡市农村科技培训计划123场次。各县区科协、市农村科普大学、科普大学县区分校按计划有序开展培训工作,全年共完成中蜂养殖、花椒、苹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各类科技培训131场次,培训农民近万人次,为农村种养殖户解决了实际难题,用科技力量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常年通过宝鸡科技网《农业技术信息》栏目推送农业种养殖相关信息,让农民朋友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获取农技知识,截至目前,全年共编发12期,上传宝鸡科技网,访问量上万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现运行网站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科技培训整合力度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效果不明显,未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3、科技培训、网站建设等工作经费少,花销大;4、干部队伍结构不平衡,专业技术力量有待加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改进措施1、加强干部队伍的专业技术学习,增强专业技术力量,升级宝鸡科技网,优化网站栏目;2、适应新形势,拓展科技培训新形式。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实施“互联网+科普”。1、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2022年在搭建框架、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完善提升、效果凸显,后续逐步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实用的网络科普大集合,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建立完善科普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2、提升与中国科协“科普中国”融合能力。充分利用“科普中国”资源全面,信息权威的优势,聚焦公众需求,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形成协同联动的科普信息分享的生动局面。3、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通过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多渠道呈现,实现跨媒体、跨终端传播。(二)实施“互联网+培训”。1、坚持服务农民。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农民学习规律和特点,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努力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和发展能力。2、完善培训体系。构建以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县区分校、县区科协为支撑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更好的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3、分层侧重发展农村科普大学。县级农村科普大学分校以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突出“田间实训”,重实践重技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级农村科普大学在县级的基础上,利用可供实践教学的实训场所和食宿条件,重点面向产业发展带头人提升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能力。4、拓展培训形式。采取室内课堂授课、“微信课堂+群内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快互联网与农技培训的结合,不断拓宽农技培训的覆盖面。计划2022年全年完成培训100场次以上,培训人数3500人次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