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安市临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22 09:09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预防与控制保障。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免疫·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疾病与地方病监测与防治·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防控·病媒生物防制·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体检·预防接种服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西关正街50号
法定代表人 宋晓曼
开办资金 126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75万元 224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传染病防治2021年,我区共报告审核乙、丙类传染病2559例,传染病报告率为365.36/10万,报告率、及时率、及时审核率分别为100%、99.80%、99.80%。以肝炎、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发病为主。无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报告。处理聚集性疫情4起,处理率100%。处理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163起,有效控制了疫情进一步蔓延。2、免疫规划1、新冠疫苗接种。在全面保证接种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全区新冠接种门诊,保证新冠疫苗接种在冷链安全、流程规范、医废处理规范、门诊消毒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坚持随到随送,苗不过夜的原则,冷链运转261次,下发各类新冠疫苗1366758剂次。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1281531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615166针剂,第二剂次接种571250针剂,第三剂次接种49954针剂,加强针45161针剂,整体安全平稳。出血热监测与接种。每月按照要求冷链运转2-3次,专人管理,一苗一台账。全区共下发免疫规划疫苗192136支,注射器240000支,疫苗扫码率100%。3、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区卫生健康局的组织协调下分别召开了4次地方病防治部门联席会议,涉及14个部门、13个街办。联合制定下发了相关工作文件,有力促进了我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开展及高碘病(地)区村未加碘食盐的普及。对单项监测项目工作,在工作开展前对参与单位开展培训,统一思想方法保证监测工作的实效与准确性。4、慢性病防治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我区高血压患者累计建档53995人,健康管理率40.91%,规范管理40194人,规范管理率74.44%,血压控制34642人,血压控制率64.16%;糖尿病患者累计建档17435人,健康管理率34.32%,规范管理13037人,规范管理率74.77%,血糖控制10893人,血糖控制率62.48%。死因监测全区共网络直报死亡卡片4379例,死亡率6.54‰。粗死亡率、规范登记报告率、报告卡审核率、死因不明比例均达到标准要求。2、慢病宣传日活动通过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卒中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宣传日深入社区等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对慢性疾病有了更科学理性的认识,树立了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关注,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5、健康教育工作全年各级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共319863份,播放音像资料10950次,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2235版,开展公众健康咨询338次,咨询人数18049人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53次,授众49529人次。市级健康素养监测4个乡镇共完成问卷180份,区级健康素养监测12家乡镇应完成问卷792份,实际完成821份。目前此项工作因新冠疫情影响,问卷的复核、统计、分析等工作后续完成。6、实验室检测工作1、全年共检测新冠病毒样本46205份,向市疾控送样270余次。其中环境样本4256份、隔离人员6652份,十四运保障人员5983份,区级各部门及重点人群样本29314份。同时承担政府部门、隔离酒店环境、交运局、支援西安人员等部门的采样任务。2、共完成各类水质检测116份,检验总参数3828个。其中自来水公司委托检验49份,省城区饮用水监测枯水期和丰水期24份,保障十四运正常运行检验30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11份,各级水质能力验证考核共5份,均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取得满意结果,在西安市疾控中心组织的14个区县水质检测能力验证获得一等奖。3、圆满完成了居民用户碘盐检测315份,复检18份;水碘检测56份;完成部分乡镇学生及孕妇尿碘检测共计61份,复检74份,高碘地区尿碘检测600份,水氟监测38份为地方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参加了全国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组织的尿碘盲样及水碘盲样考核,取得满意结果并颁发合格证书。4、采集布病10次、233人血样标本,检出阳性1人。疟疾血片制作700人份,复检80人份,完成10%的复检率。5、为持续维持实验室检测能力,完成食品类检测23份,公共场所及医疗监测54份。6、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利用4个多月时间完成我中心体系文件第四版换版任务,目前西安13区县仅有鄠邑区和我中心完成此项任务。7、通过人员比对、方法比对、平行样对照分析、及留存样品再分析等手段开展了39次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均取得满意结果,确保了我中心对外出具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大对77台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保证大型仪器每月至少维护4次,普通仪器设备每月至少维护2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仪器老化的故障率。8、学校卫生工作:6月和9月在部分学校进行了近视眼知识、口腔窝沟封闭知识宣讲,发放近视眼宣传海报、口腔套装、鼠标垫等宣传品1000余份。我区6所口腔诊所共完成3800颗牙齿窝沟封闭任务。根据市级要求完成出血热鼠密度检测15次;4月至10月开展鼠密度、蟑螂检测6个月,蚊蝇监测7个月。9、职业卫生工作:4月25日在职业病宣传周开展以“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咨询人数200余人。协同多家单位进入企业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职业病防范技能。针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及事故应急时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进行常规监测,2021年度共计健康检查2918人,无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的个案。对现有12名确诊职业病人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及时完成流调随访及网络上报工作,并在我辖区内开展农民工尘肺病摸底和无责任主体尘肺病患者摸底工作。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①细化规岗位职责,明确目标任务,确保业务工作规范开展。为理顺工作关系系,切实加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中心对中层队伍进行了优化,细化科室分布,新增职业卫生科、艾防科,完善了中心管理制度,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明显提升升了疾控中心资源使用用及管理效率。对中心办公楼进行刷新改造,新建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创造舒适、良好的办公环境。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项目,新建PVC实验室120平方米,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建成,可完成每日600人份(单人)检测量。HIV和微生物实验室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大力提升了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定期对各医疗机构、学校等机构开展督导,书写督导报告500余份,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医疗机构、学校开展各类培训20余次,极大限度的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疾病控制业务工作能力。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中心立即响应,制定应急预案,成立组织机构,设立了流调组、送样组、消杀组等7个小组。全体职工连续奋战,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高危地区消杀、病毒送样等工作,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科普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我中心以练为战,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整个演练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达到了预期效果,全面检验了疾控机构疫情防控体系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三、存在问题:人员配备不足,现有编制人数达不到国家标准,与日益繁重的疾控任务不相适应,现有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人员结构相对老化,脱档断层。财政资金保障偏低,疾控中心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所需基本装备有待更新,资金需求随之日益增长。中心无事业收入,面临的经费困难日趋严重。四、今后工作打算(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单位,加强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全方位疾控队伍;完善人员配置,提高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员的整体素质,未雨绸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提升流调、检验检测及消杀技术指导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为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整改。按照“巩固基础、强化重点、着眼全局”的工作思路,强化对全区公共卫生疾控项目的培训与管理,使疾控工作持续走上规范化轨道。(三)加强重点传染病管理,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特点,适时开展培训和督导。重点关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明确责任,保障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计划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随访工作下沉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检测和关爱服务,有效提高我区艾滋病各项指标。(四)进一步健全性病艾滋病工作例会制度。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定期沟通协调、定期总结提高、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跟踪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创新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多部门协作,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防控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PDY10061961011511J1009有效期:自2019年4月27日至2024年4月2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