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商洛市商州区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21 09:52
单位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统计、提供、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推广农业信息技术等。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宏影路2号
法定代表人 刘亚玲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商州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2.94万元 168.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业务开展情况 (一)率先起步,顺利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按照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安排,我区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210名,实际培育220名,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我中心紧扣“培训、认定、指导、帮扶”四个环节,突出亮点,认真总结,整理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考核,经现场线上抽查,线上评价率达96%,学员反馈培训满意率达98%以上,受到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表彰,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20年度农科教先进工作单位,培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经过摸底、遴选现已顺利开班。 (二)全面推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工作。   1、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根据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中心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职能,对杨峪河、闫村、板桥、大荆、腰市、城关等18个镇(办)易地移民搬迁户开展后续扶持培训,涉及全区124个贫困村983人,为决胜产业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组建技术团队开展产业扶贫技术110服务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技术110服务工作。及时组建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重新核定产业发展指导 员484人,覆盖18个镇办242个村(社区),其中贫困村96个。 (三)多方协作,认真做好农业信息宣传工作。 认真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宣传、产业动态发布,及时准确报送和发布各类农产品市场价格及供求信息。全年共收集发布各类信息85条,其中向商州区人民政府网站报送被采用85条;向商洛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投稿被采用45条;向商洛市人民政府网投稿被采用5条。 (四)深入乡镇,开展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组组有”情况调查工作。 以省市区农业农村部门2014至2020年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文件为依据,将各镇办辖区内已认定高级、中级、初级高素质农民列为调查对象。调查掌握新阶段全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确保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精准到村民小组,力争实现“组组有”高素质农民目标,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 在全市率先组织学员进行线上评价,线上评价率96%,培育满意度95%,培育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产业指导员开展产业技术服务3550场次,指导培训贫困户18920户,涉及贫困人口45600人,指导培训效果显著,增强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信心。 三、存在问题 (一)农民培训积极性有待提高。 许多农民在生产中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等方面缺乏主动性,学习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需要进一步规范。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模式有待进一步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训形式多样,程序复杂,既要理论指导又要实训实践,项目经费支出方面应进一步明确,以便在具体培训中领会把握,规范操作。 四、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让农民培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丰富培训内容。 (二)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模式培训,以便在具体培训中领会把握,规范操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培训质量,全力抓好“小木耳大产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以木耳等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技术培训,以沙河子镇为重点示范推进。全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210人,设2个专业2个班,其中木耳(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100人;电子商务培训110人。 (二)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多段结合求实效。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培训对象为中心,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及跟踪服务为三条主线开展培训,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一点三线,全程分段、对接服务”培训形式。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知识性、先进性、广泛性特点,根据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采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力争科学设置一批“菜单式”培训内容,通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积极推进农业大数据工作。 按照全市农业信息市场化要求,进一步强化提升我区农业信息工作,突出反映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工作动态,宣传商州农业、指导农业生产,服务群众,提高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推动农业大数据工作,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