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政法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业务工作(一)强化信息化实战应用成效。一是建设完善重点管理服务对象视图库。带领技术团队,对铜川综治联动平台进行深度研发,建成了全市重点管理服务对象视图库,不断提升重点人群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充分发挥综治视联网扁平化指挥调度作用。坚持每周定期开展常态化视频指挥调度巡查并形成通报下发至各区县综治中心,及时指导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配合做好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铜川赛区各项维稳安保工作。三是加强调研和培训工作。为准确掌握基层综治中心运行状况,市综治中心先后深入全市各区县、乡镇(街办)、村(社区)近20余个基层综治中心开展督导调研活动,现场协助处置相应问题。同时,结合中心业务工作需求,市、区县综治中心认真举办10余场次业务培训班,不断提升各级综治中心实战化应用能力。(二)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实际情况,及时督促各区县综治中心定期更新完善全市网格员信息。同时积极对接铜川广电网络公司、移动铜川分公司为网格员配齐配好手持信息采集终端,并安装“综治E通”、“铜川综治”APP,指导基层网格员熟悉手持终端操作流程,做好数据信息采集上报工作。二是制定全市网格化管理办法。中心结合省委平安办联合六部门下发的《陕西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试行)》(陕平安办发〔2021〕10号),认真起草了《铜川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审议稿,进一步明确了网格化管理服务的职责和内容。三是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四级综治中心职能作用,用好中心服务大厅和窗口,为来访群众化解矛盾、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四是做实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分解任务推进工作。根据《关于认真落实2021年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与批示,市综治中心借助综治信息系统构建基层消防管理体系,做实做细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分解任务推进工作。(三)筑牢矛盾纠纷化解防火墙。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各级综治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动态掌控和及时有效化解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二是建立社会治理分析研判机制。中心每月定期收集汇总全市范围内警情、案情、社情、舆情、事故等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有基础数据、有理论分析的研判报告,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四)抓好护路联防宣传教育工作。一是专项整治涉路突出问题。结合铜川“绿巨人”动车线路开通运营实际,对铁路沿线施工遗留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依托全市四级综治中心联动平台,对铁路沿线精神病患者、易肇事肇祸人员等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入户走访,严防苗头性问题发生。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利用中小学校开学后放假前契机开展“知路、爱路、护路”“开学第一课,法制宣传进校园”“5·26我爱路”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利用沿线乡镇(街道)集会日等对居民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提升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五)组织参加“三微”比赛活动。2021年5月至10月,省委政法委举办第五届平安陕西“三微”比赛暨优秀政法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市综治中心承担我市组织参赛活动,经过积极动员,共收到来自5个区县和23个市级部门32部三微视频类作品、13幅摄影作品。通过专家评审、网上投票等层层选拔,市综治中心推荐的《较量》获全省微电影二等奖、《“三个规定”微视频》获全省微动漫二等奖、《扫黑除恶MG动漫》获微动漫三等奖、《送匾》获优秀作品奖。8部视频类作品入围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暨优秀政法文化作品活动,进一步宣传展示了铜川政法工作成效。(六)提升中心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规范文书处理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起草、印发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中心工作清单轮流起草工作机制,各项文书工作均有序、规范、按时保质完成。二是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综治中心考核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值班、会议服务等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三是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积极发挥完备的视频会议系统优势,承接各类会议,2021年度共接待会议54余次,认真做好各项会前准备、设备调试、会务服务,配合好各单位、各部门来中心参观调研工作。四是做好创文创卫工作。积极参加创文创卫志愿者活动,倡导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办法,严格执行控烟制度,制作了6期健康宣传栏。建立绿色食堂管理制度,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积极协调城管部门改善楼前公共绿化设施,定期维护院内绿化和健身设施,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五是坚持集中学习常态化。按照教育整顿方案和党史学习要求,坚持综治中心周例会集中学习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六是强化考核机制。组织召开2020年度中心聘用人员绩效考核会议,中心工作人员轮流进行述职和民主测评,推选出5名优秀格次工作人员,有效发挥考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在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面,2021年共服务接待群众472人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68件;在综治视联网建设应用方面,全市全年共累计指挥调度巡查43次,处理解决各类问题140余次,全市乡镇(街道)级以上综治视联网系统使用在线率稳居90%以上,综治视联网系统应用整体良好;在网格员队伍建设方面,全市共划分网格2268个,配置专(兼)职网格员2344名,其中农村网格1529个,网格员1375个,城市社区网格739个,网格员969个,实现了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2021年共收集预警信息219条,排查矛盾416件,办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2件,化解成功率达142.31%。提供预测预警信息63条,印发铜川社会治理信息研判简报23期;在落实护路联防工作方面,共累计清理整治线路改造施工方土方回填、拆迁居民建筑垃圾堆放、彩钢瓦、漂浮物等25处安全隐患。全市各级护路联防组织共计开展爱路护路宣传70余场次,发放爱路护路宣传资料、宣传品50000余份。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实体化运行效能不高。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上热下凉的现象,基层综治中心运行还不规范,还未能实现规范高效运行。二是信息化系统体系不够完善。全市四级综治中心信息系统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还存在短板,综治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还未完全达标达效。三是网格化体系建设存在短板。网格碎片化、网格员素质参差不齐、多部门织网、交叉重叠现象仍未根本解决,全科网格体系尚未建立,网格员手持终端登录在线率仍然偏低。四是多元化共治方面合力不强。入驻单位主动参与信访突出问题化解缺乏主动协作配合意识,推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社会治理联动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四、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下一步整改措施将分为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认真做好事件分类汇总、信息传输、问题及时推送转办等工作,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各类基础信息,加强综治视联网建设,用好“雪亮工程”平台,继续加大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力度,提升重点人群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根据《陕西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即将印发的《铜川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理顺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升网格员整体素能,充实稳定基层治理社会力量。三是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分析研判预警,对辖区内的治安问题、矛盾纠纷、群众诉求进行联动受理、分流指派、协调督办、多元化解,跟踪问效,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五、2022年度工作计划(一)持续推动全市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工作。从严从实做好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督导检查工作,积极宣传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平安创建浓厚氛围,不断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二)大力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加强信息系统稳定性优化提升。一是对信息系统相应的模块应用做进一步开发,着力提升动态感知系统效能。二是不断加强综治视联网建设,继续加大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力度。(三)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努力打造全科网格员队伍。一是根据《陕西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即将印发的《铜川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理顺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建立网格员考核激励机制,充实稳定基层治理社会力量。二是做好基层网格员上报信息、公众微信号和热线电话反映情况的分类汇总、信息传输、问题及时推送转办等工作,强化督查职能,不断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能力。三是鼓励区县和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符合实际的网格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定期通报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到网格的职责和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氛围。(四)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筑牢矛盾风险“防火墙”。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分析研判预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紧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防范增量风险,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五)充分发挥铁路护路组织作用,全力提升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整体水平。以全市平安建设总体规划为载体,以共建共治共享平安铁路为方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抓规范、提水平,在护路联防信息化上上台阶、创佳绩,不断提升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