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韩城市>
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中心
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18 10:25
单位名称
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研究拟订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推动韩城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业务范围:收集汇总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需求,提出推进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政策,拟订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标准。负责处理韩城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日常工作。
住所
韩城市黄河大街经开区孵化中心7楼
法定代表人
阮鹏
开办资金
1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49万元
10.17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一是优化组织机构。完善了韩城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健全了韩城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理顺审议韩城市军民融合发展重要事项机制,将军民融合工作重要指标纳入韩城市目标责任考核,按韩城市委部署开展韩城军民融合重点工作督察。二是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了韩城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下设中心的各项工作机制及工作职能,推动韩城市军民融合产业、退役军人保障等领域政策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军事政策衔接,加快构建有效激励的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二)提升军事后勤保障能力贯彻“服务强军兴军”的总体目标,与驻韩部队交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精准掌握需求情况,主动靠前落实工作,积极解决驻军建设发展面临的各类矛盾问题。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好现代后勤保障。三是提升现代国防动员。(三)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机制创新一是形成发展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各领域、各行业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短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化解问题,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上级决策部署,着力从产业融合、基础领域资源共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和国防动员五大体系方面,进行完善《规划》内容以期达到补短板、增动能、强后劲的效果。二是科技协同创新。打造韩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科技孵化平台、人才聚集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我市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为加快韩城市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新动能。三是完善人才培训。(四)培育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一是做优优势产业。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巩固钢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发展,推进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大数据、电子元器件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建设科研先导型的军民品科研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设备等新兴产业,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三是搭建校企对接。以“大对接、强能力、促产业”为方向,实施“民参军”专项活动,组织相关等龙头企业参加军民融合相关论坛,优选支持一批优秀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高质量的推动了我市军民融合理论水平,拓宽了视野,从更高层次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使我们能够跳出韩城看韩城军民融合,把我市的军民融合产业更好的和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同频共振,使我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多了可选项,优化了产业布局。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由于疫情原因,外出学习、考察少,制约了发展思路,影响了工作开展;二是因“军转民、民参军”信息沟通不畅,军民融合产业承载、落地困难;三是韩城市军工基础薄弱,军用科技技术转移通道不通畅,转移难问题突出。整改措施:一是积极赴西安、成都等省内外军民融合优秀城市,特别是宝鸡、汉中、铜川等地考察;二是组织重点龙头企业,赴中国航天、中国兵器集团等央企考察交流,推进企业参与军工建设;三是对接上级相关部门,为项目落地建设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坚持目标导向、补齐短板、狠抓落实,认真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切实做好“三个融合”。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发展航空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突破,以韩城特色民用产品为供给,推动韩城军民融合工作深度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