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3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按照等级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1.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及资金兑现情况2021年5月10日全县共抽调60余人对上一轮退耕还林2006年18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45000亩及部分整改面积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兑现退耕还林9283户,面积46551.4亩,资金1568.693万元。其中,上一轮退耕还林1800亩,兑现资金22.5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44751.4亩,兑现资金1546.193万元;涉及脱贫户2933户,面积14591.3亩,资金487.64675万元。2021年12月份对2016-2019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整改合格面积2381亩,进行了政策兑现,兑现资金73.992万元。上一轮退耕还林30亩,兑现资金2.25万元。2.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兑现情况2021年4月份、11月份分别对上一轮退耕还林(1999-2005年度)进行了全面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兑现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公益林248959.3亩,兑现资金1372.67万元。其中,兑现2018年上一轮退耕还林(1999-2002年度)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77971.7亩,兑现资金258.77万元;兑现2019年上一轮退耕还林(1999-2003年度)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27729.3亩,兑现资金355.71万元;兑现2020年上一轮退耕还林(1999-2004年度)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35729.3亩,兑现资金368.51万元;兑现2021年上一轮退耕还林(1999-2005年度)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48959.3亩,兑现资金389.68万元。共涉及51804户,其中脱贫户17309户,67496.8亩,373万元。3.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抚育完成情况根据上级下达我县2021年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抚育13.33万亩。我中心聘请国家西北林业勘察设计院、县林业资源调查设计队,退耕中心全员参与,利用一个半月时间对9个镇办,53个作业区进行了现场设计,共设计2055个小班。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进入检查验收阶段。4.2020年度退耕还林1.98万亩实施完成情况2020年度11月20日下达我县退耕还林任务1.98万亩,由于基本农田管理政策收紧,导致去年的计划任务落实缓慢,因此受到了省市的多次督察,省林业局督导之后,经我局与县自然资源局反复协商、研究,并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支持,在11个镇办43个村的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里,框定了1.98万亩可退地块。县政府于2021年10月16日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落实任务工作安排,镇办加大配合力度,抽调技术骨干,组成11个设计组,深入山间地头,对照初步框定的图斑查找地块,逐块设计,已完成1.98万亩的外业设计与方案编制工作,明春全面完成造林任务。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会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森林资源面积,使生态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进入良性循环。2.经济效益:新一轮退耕还林宗旨是生态,兼顾的是效益,效益着重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在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我县突出生态改善和民生保障两个关键,强化政府职责,严把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兑现上一轮退耕还林1800亩,兑现资金22.5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44751.4亩,兑现资金1546.193万元;涉及脱贫户2933户,面积14591.3亩,资金487.64675万元。退耕还林造福农民,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四、目前存在问题是。1.我县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山高坡度,耕地80%以上都是25°以上的坡地,土壤瘠薄,地块分散,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且大多是基本农田。严格的基本农田红线保护政策,导致这些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25°以上坡耕地难以实施退耕还林。2.上一轮退耕还林共补助16年,前8年230元/亩,后8年125元/亩,每亩共计享受补助2840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分次五年内共计补助1200元,补助期限短标准低。虽允许种植豆类等矮杆作物,但部分退耕农户也有种植玉米、小麦、考烟等高杆作物的,且在耕种过程中容易损坏苗木,导致退耕还林难以成林,因此巩固难。五、整改措施。1.建议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区域调减基本农田红线,实施退耕还林。2.建议提高补助标准,延长补助期限,同时,严禁耕种,特别是高杆作物。可发展林下经济。下一步工作打算。1.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018年度4万亩的第三次,2020年度1.98万亩的第一、二次及部分整改面积的检查验收、资金兑现工作。2.完成上级下的计划任务(森林抚育、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