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融媒体中心(神木市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中心工作开展宣传。负责全媒体的宣传策划、采集、编辑、发布、播出及收集、归类、运营、保存开发利用等工作。协调维护网络安全;收集研判网络舆情信息。 | |
住所 | 神木市神木镇滨河新区广场北路新闻文化中心301房间 | |
法定代表人 | 王振军 | |
开办资金 | 477.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92万元 | 11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融媒体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神木市融媒体中心在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按照“推进‘一三六’、建设新神木”总体发展要求,强策划、拓平台、重宣传、树品牌、展形象,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全力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一、全年亮点特色工作党建方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力推动单位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落实落细落小,结合融媒体中心工作实际,制定了《神木市融媒体中心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会,通过集中认真学习、观看有教育意义影片、外出学习等形式让所有党员干部学有所获。中心支部结合业务工作创新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主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走进社区、校园、企业开展推广普通话、礼仪培训活动,并根据实际向社会征求节目意见(问卷调查),优化融媒体各平台栏目。全年还组织开展了“党员志愿义务写春联,浓浓墨香迎新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党史守初心践使命”参观神木市城市展览馆、庆“七一”迎建党百年百人百日健步走、“进军营学作风强党性提素质”军事训练、“树融媒形象诵宣传业绩展记者风采”庆祝第22个记者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融媒体中心党支部经常性的开展廉政提醒,日常通过学习市纪委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今年我中心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对现有工作人员照片信息进行网络公示。并针对新闻工作中存在不实不严等问题、借神木市融媒体中心名义开展个人业务经营问题及融媒体中心人员的其它问题,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强化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媒体人党性修养。宣传方面:2021年,融媒体各平台共播发新闻类稿件19420条。其中,神木电视台《神木新闻》共播出254期,播发2066条新闻;广播电台《新闻播报》共播出245期,播出新闻稿件1945条,《午间新闻》共播出254期,播出各类中省市和国际新闻3777条;神木新闻网共编发2630条;《神木报》共发行97期,338个版面,共编发各类稿件3100余篇;爱神木APP刊发2814条;神木新闻微信公众号共推送内容291期,图文消息1674条,阅读总量为325.3万人次,粉丝总量保持在16万人以上;神木融媒微信公众号共推送内容233期,图文消息770条,粉丝量11.6余万人;抖音平台共发布644条,其中播放量10万以上17条,50万以上2条,粉丝2.1万余人。电视、广播、报纸等平台共制作发布公益广告340条、游飞字幕920条。各平台安全运行,未发生一例责任事故,确保安全优质播出。融媒体中心立足实际,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报道,为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神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势造势。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开设了《建党百年神木足迹》专栏,重点围绕党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高端能化、社会治理等内容进行报道,展现建党百年历程中神木的红色足迹以及在党的领导下神木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开设了《身边的党员》专栏,通过“百名党员忆征程”“百名党员讲入党故事”“百名党员话党恩”,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及基层一线党员的奋斗故事。神木市融媒体中心历时半年,拍摄的10集大型历史文献专题片《烽火神木·红色记忆》于2021年7月1日起在神木市广播电视台一套播出。该片以“寻访+口述历史”的方式,以全新视觉,深情讲述,重温红色神木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集中展现神木红色文化建设和初心不忘的丰硕果实.同时,我中心全年完成制作《经典诵读》、《故事里的神木》、《现场》、《法治在线》、《融媒聚焦》5档本土自办视频栏目,共计104期。各类大型时政、综艺活动的录直播任务33场;《神木市党史知识竞赛》7场;摄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MV、《看看红碱淖》电视散文等。舆情方面:全年坚持做好舆情日常监测、收集和报送工作。对重大突发舆情,实行“一天三报告”制度,确保舆情面前不缺位。2021年,共监测处置疫情防控、环保、教育、干部作风等方面涉神负面舆情信息81条,其中重大舆情信息4条,编发舆情快报63期。加强网络基础管理,在对党政机关、企业网站、微信号、微博号、头条号等账号和发布内容进行摸底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整改。全年共摸排镇(街)微信号43个、部门微信号162个、驻神企业微信号14个、企业微信号491个、其中发布新闻信息类社会微信号14个;党政机关网站29个,党政机关认证微博75个,微博媒体号10个,抖音媒体号10个,头条号18个,APP9个。建立神木市微信矩阵,截至目前,已有37个部门、镇(街)和10家驻神企业的公众号入驻。强化网上信息举报。今年以来,向上级网管部门举报网络不良信息及网站20余个。做好自媒体管控,对长期以来存在违法违规事实、扰乱正常网络传播秩序的“陕北通”“神木论谈”2个账号,重新进行了违法违规事实的收集举证,并报榆林市委网信办申请账号关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全年中、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平台发稿995条,其中,在中央级媒体发稿115条,省级媒体发稿400条,榆林市级媒体发稿480余条。138条优秀稿件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2021年,神木市融媒体中心荣获2021年度榆林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称号、榆林市《2020年度平安单位》荣誉称号,并在“榆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获得广播类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电视类三等奖4个。三、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融媒体人员全媒体意识不强。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没有牢牢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不能较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对新媒体还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在理念和思维的转变上,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主动学习新媒体、主动使用新媒体、主动拥抱新媒体的意识还不够。(二)融媒体的产品内容策划缺乏创意。在“移动优先”的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是地方新闻信息制作、发布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和新闻属性。但是,就我中心目前发布的信息来看,聚合功能和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发布内容缺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统筹策划、整合包装和精细加工,发挥不出新媒体优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内容同质化严重、信息过载,阅读体验差,用户黏性不高,导致在手机移动终端,主流声音不够响亮。(三)融媒体人才梯队培养缓慢。媒体融合发展目前正从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方向发展,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原有人员多,资历老,技能单,人才少,难以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一些协管员、聘用人员在媒体岗位上干得相当出色,有的甚至成为业务骨干,但由于工作节奏快、身份受限,晋升无望,个人价值难以体现,一旦有机会就转投其他行业,自己却陷入了建设和运营一边负重前行,一边求贤若渴的境地。四、整改措施(一)加强学习充分转变思维紧跟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深入解读政策、挖掘典型,以优质产品抢占舆论话语权,继续推出一批既有人文情怀、又能得到群众喜欢的好作品、好节目。(二)在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充分结合,充分依托抖音、快手、爱神木APP、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资源,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加快推广“爱神木”APP、神木融媒抖音等平台.(三)进一步优化现行考评标准,加大新媒体稿件的考核和奖励比重,以阅读量、转发量为考核指标,实现多劳多得、优稿优酬,进一步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全媒体人才培育计划”,加大力度开展新闻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培育一批全媒体人才。试行“首席制”制度,设立首席全媒体记者、首席全媒体策划师、首席全媒体编辑、首席主播等激励性岗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做好重大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2、突出中心热点工作的宣传报道。3、做深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4、做好乡村振兴相关新闻报道。5、做好细民生保障工作的宣传报道。6、聚焦旅游文化发展的宣传报道。7、开展“创建进行时”系列宣传报道。8、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好各类网络主题活动。9、做好舆情日常监测、收集和报送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