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推广业务指导·种植业技术培训服务·土壤肥料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植物检疫及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道西潼公路33公里处 | |
法定代表人 | 房浪涛 | |
开办资金 | 115.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55万元 | 75.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业务开展情况(一)稳定大田,开展农情信息监测及测产工作。2021年临潼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6万亩,产量达38.7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开展常规苗情调查10期,包括小麦4期、油菜3期、玉米2期;省级苗情监测7期,包括玉米3期、小麦4期。进行粮食高产创建,全区实施农业部粮食(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面积2万亩;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1万亩,实施市级粮食(小麦)主产区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2000亩,全区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3.2万亩。全区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玉米增密度2万亩、扩种1万亩,实施市级粮食(玉米)主产区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0.2万亩。开展小麦、玉米的测产工作,小麦全区平均亩产334.9公斤、部级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区平均亩产517.8公斤、省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平均亩产524.3公斤、市级粮食主产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平均亩产522.4公斤、市级粮食主产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564.9公斤,市级专家组复测其中油槐示范区南杨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603.0公斤。玉米全区平均亩产436.9公斤、省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示范区平均亩产612.3公斤省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706.4公斤、市级粮食主产区夏玉米绿色示范区平均亩产619.4公斤、市级专家组复测其中油槐示范区南杨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729.5公斤。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开展专项调查10次,普查30余次,调查面积5000余亩,上报病虫信息20余次,制定防治技术方案2个。全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2021年度完成技术推广面积小麦53.7万亩、玉米44万亩,其它11.5万亩。发布主栽作物施肥配方5个,其中小麦2个、玉米2个,石榴1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管理系统2020年度8个耕地地力监测点土壤样品基础信息及检测数据录入,累计80项次。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其中小麦2个、玉米2个,样品送至西北农林科技术学进行化验检测,同时布置完成2022年度冬小麦肥料利率2个,肥料肥效对比试验3个,共计5个试验。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示范工作,设立示范点,示范面积达6000亩。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有机肥(生物)、种肥同播、机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二)落实蔬菜目标生产任务,推进蔬菜产业发展。2021年临潼区全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6.96万亩,累计产量56.60万吨,完成目标种植面积任务的106%,产量任务的101%。开展蔬菜产业项目及试验示范,一是开展“清洁田园”工作,开展全方位的农膜宣传推广20次,发放农膜回收利用宣传资料、倡议书500余份。二是加快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点建设。三是建立“农膜、农资包装物”农田废弃物回收点,新增1个农膜回收利用示范点和3个“农膜、农资包装物”回收点。针对强降雨极端灾害天气,编写了《临潼区蔬菜生产防灾减灾预案》、《临潼区蔬菜生产洪涝灾害应对技术意见》,为防范低温寒冷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编写了《区农技中心应对寒潮农业技术措施》、《临潼区农技中心秋冬蔬菜抗寒防冻稳产保供技术指导意见》,总结分析我区蔬菜栽培模式,提炼出《日光温室冬春番茄-青菜一年两茬生产模式》技术方案。(三)试验示范。组织人员进行了8个项目试验示范工作,分别为:2020--2021年冬小麦试验及高产示范、2021-2022年冬小麦试验示范、2021年夏玉米的试验、2020-2021年度油菜试验示范、2021-2022年度油菜试验示范、旱作节水应用示范及2021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点建设项目和2021年临潼区“菜篮子”设施蔬菜高效模式示范。(四)技术培训。先后邀请了西农大、省市相关教授、专家进行各项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通过网络视频,QQ、微信等在线方式看着田间管理技术培训10余次。开展条锈病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小麦、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蔬菜管理技术等培训40余场次,开展农膜宣传推广20场次。全年完成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派出技术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条锈病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控、蔬菜产业技术观摩培训会等40余人次。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及观摩5次,培养技术骨干20余名。(五)农业行业管理工作开展植物检疫执法检查10余人次,为35家制种企业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200余个,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书5份,办理植物调运检疫证书150余份。检查农药化肥经营门店80余家,开展农药化肥市场检查工作6次。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稳定生产2021年临潼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6万亩,产量达38.7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6万亩,产量18.7万吨;秋粮播种面积46万亩,产量20万吨。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6.96万亩,累计产量56.60万吨。其中,食用菌种植58.5万袋,产量188.04吨。完成目标种植面积任务的106%,产量任务的101%。2.粮食高产创建。全区实施农业部粮食(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面积2万亩;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1万亩,实施市级粮食(小麦)主产区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2000亩。涉及油槐街办、何寨街办、新市街办、相桥街办、徐杨街办、栎阳街办等6个街办9个村,全区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3.2万亩。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市级专家组互测:全区平均亩产334.9公斤、部级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区平均亩产517.8公斤、省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平均亩产524.3公斤、市级粮食主产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平均亩产522.4公斤、市级粮食主产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564.9公斤,市级专家组复测其中油槐示范区南杨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603.0公斤。全区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玉米增密度2万亩、扩种1万亩,实施市级粮食(玉米)主产区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0.2万亩。涉及油槐街办、交口街办、相桥街办、何寨街办、新市街办、徐杨街办、栎阳街办、马额街办、铁炉街办、零口街办、雨金街办等11个街办23个实施主体。玉米测产结果:全区平均亩产436.9公斤、省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示范区平均亩产612.3公斤省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706.4公斤、市级粮食主产区夏玉米绿色示范区平均亩产619.4公斤、市级专家组复测其中油槐示范区南杨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729.5公斤。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传承出现青黄不接,同时承担农技推广工作任务重,制约单位发展和为农服务能力。(二)示范基地示范点管理水平不高。部分项目依托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立示范基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力度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合作机制不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提高。(三)工作经费不足,农技推广项目资金延后。单位开展的各项农情调查、农药、肥料市场管理和处理群众投诉问题等工作,没有经费保障,农技推广项目资金普遍滞后,导致部分项目先建后补,各项工作都处于欠账办事的状况,干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下降。(四)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问题。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生产实际发展需要,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今后的打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战略指导谋划工作。(一)激发支部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强化单位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三)做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基层农技体系推广等重点项目工作。(四)开展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工作。(五)稳定粮食和蔬菜生产。(六)做好苗情、墒情和病虫害调查以及农业农村部定时定点农情测报工作。(七)做好大田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指导专业化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八)做好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九)做好各项试验、示范的设计、实施和报告工作。(十)加强植物检疫、农药、肥料行业检查指导培训。(十一)做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十二)做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相关调查工作。(十三)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宣传、指导与咨询工作。(十四)完成区农业农村局和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