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救助管理站

韩城市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2-02-17 10:35
单位名称 韩城市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业务范围: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和保护;接受、管护安置社会弃婴;搞好社会救灾物资的捐赠和发放工作。
住所 韩城市黄河大街立交桥东
法定代表人 王少辉
开办资金 19.9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94万元 21.04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以来,我单位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积极开展日常救助接待,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全面开展照料服务达标行动。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基础设施,对托养机构的内部管理、生活照料、卫生防疫等环节进行检查,开放救助人员居住室,购置了基本生活物资,保障来站救助对象生活。2.持续开展街面巡查。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活动,加强街面巡查力度,巡查发放救助联系卡300余张,站外巡查救助20人。3.全力推进源头治理。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并对易流浪走失人员开展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的回访,回访频率不低于每两个月一次。目前,我市共有易流浪走失人员18名,今年实地走访30次,电话回访110次。4.加强宣传,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的知晓率。一是在新城区桢州公园、太史园、金塔公园、禹甸园开展了救助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讲解、发放宣传彩页等方式,使广大群众了解救助工作内容、流程、标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22个福利彩票站设置了临时救助点,公布24小时救助值班电话,方便流浪乞讨人员求助。全年活动共接受咨询500人次,发放手提袋200个、矿泉水300余瓶、宣传彩页1200余张、救助联系卡600余张。5.积极构建部门联动救助工作体系。协调公安、住建局、行政执法局、卫健局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流浪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基本保障我市城区主要街道和旅游景点无流浪乞讨人员。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结合单位实际,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精细化业务办理程序,保证程序合法结果有效。2.截止12月31日,今年共救助389人,其中自行来站368人,公安护送10人次,其他人员护送6人次,救助机构护送5人次。通过我站积极工作,王维海、张恩鹏等14人的救治和李鹏、杨完子等5人的护送返乡,都取得良好社会反响。3.被市级媒体宣传报道三次,《中国社会报》报道一次。开通了“韩城市救助管理站”抖音平台,发布作品12条,点击量2万余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单位整体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对救助业务程序化、规范化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单位的爱岗敬业意识、精细化管理还做得不够。整改措施:一是通过督查、考核,提高单位整体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人员素质。二是严格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并在实际业务中认真执行到位。三是换位思考,增加单位职工爱岗敬业意识。单位精细化从签到、签退、工作任务奖惩开始。四、下一步工作计划进一步提升干部思想境界和水平,学习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同时把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作为目标,狠抓单位精细化管理。1.按照上级要求争取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机构成立起来。2.依法依程序依时限办理救助业务,保障流浪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3.做好弃婴接收和转送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