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商洛市商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2-16 15:43
单位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区防汛抗旱工作,培训防汛抗旱人员,减轻灾害损失。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东段3号
法定代表人 张长明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商州区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79万元 16.9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雨情。2021年汛期降雨量较往年偏多,暴雨过程频繁,全区总降雨量1000毫米,主要有4.23、7.2、7.8、7.10、7.22、8.19、8.28、9.17等8次暴雨过程,降水量大于100毫米有3站,分别是杨斜镇(155.7毫米)、杨峪河镇(106.4毫米)。大荆镇东峪村(105.2毫米)。降雨总体分布不均,呈西北偏多,东部偏少态势。2.水情。全区水库运行平稳,8次暴雨过程致区内中小河流普遍涨水,7月22日、8月19日、8月28日南秦水库、王山沟水库水位均出现溢洪情况,其中:8月23日15时南秦水库水位118.3米(溢洪水位118米),溢洪0.3米,庙湾水库水位132.1米(溢洪水位132米),溢洪0.1米。通过及时合理的调度,水位得到控制,未出现长时间溢洪。3.旱情。由于今年降雨较历年偏多,属丰水年,未发生较长时间和较大旱情灾害。4.灾情。受暴雨灾害影响,2021年全区18个镇办753个(次)村、60830户186040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350.24公顷、成灾面积1961.68公顷、绝收面积609.96公顷,损倒房屋963户2886间,损毁河堤202.336公里、道路228.226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683.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损失36348.12万元、农业损失22102.64万元、家庭财产损失4455.66万元、公共服务损失307.6万元、工矿商贸损失47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防汛抗旱工作主要措施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2021年,商州区委、区政府按照中、省市防总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安排布署,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印发了《关于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的通知》(商州汛指发〔2021〕18号),成立了由区长陈泽勇任指挥长的“商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在区应急管理局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配备办公主任1名、副主任2名。各镇(办)成立防汛指挥部18个,村(社区)设立防汛指挥所284个。召开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视频会议)6次,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夯实防汛救灾工作责任,细化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措施,确保全区安全度汛。2.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印发《商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商州汛指发〔2021〕20号),明确指挥部、防汛办及29个防指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行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镇、镇领导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责任,确保责任落实、落地、落细。继续推行防汛“河长制”管理,严格落实水库“三项措施”,调整防汛政府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36名,其中调整明确小(一)型水库“三个责任人”9名。3.科学修编预案。按照新的预案修编和审批规定,修编区级预案4个、完善镇(办)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8个、重点镇的集镇防洪预案6个,对在建工程防洪预案和12座水库预案以及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所属职权范围内涉及的相关防洪预案进行全面审查备案。按照区镇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预案宣传,开展预案演练,提升预案知晓率,检验预案实用性。4.加强技术支持。加强与气象、水文、通信网络等部门技术支持及信息协作,邀请第三方信息公司技术人员对防汛业务人员开展技术培训3次,有效提升防汛工作业务水平。强力推进防汛信息化升级改造,新建水库视频监测站3个、北斗卫星雨量站6处,升级改造150处无线广播,配发铜锣、报警器等预警设备300多套,共享市级防汛监测“一张图”系统,定期对各镇办和防指成员单位电话、传真进行测试,调试镇(办)防汛会商视频系统18个、自动雨量站8处、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1处,确保预警信息传递畅通。5.扎实排查隐患。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及“谁负责、谁检查、谁落实”的防汛责任制要求,扎实开展以“十查”为重点的安全隐患自查整改工作,现场下发整改通知,跟踪做好问题整改落实。9月份按照市防办统一安排,扎实开展“斩坡削岩建房”隐患专项排查,共排查14078户40939人,其中受威胁群众2587户6747人全部纳入“人盯人”防抢撤责任清单。同时,我们高度重视上级检查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一年来共整改落实上级反馈问题4批次,全部整改到位、按期销号。6.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24小时值带班制度,主汛期实行区级领导带班,值班人员双岗值班,保障信息传递畅通,汛情处置以及灾情统计上报准确快速。落实三座小(一)型水库手机报汛和库情旬报制度。根据各级要求和领导的重要指示及时下发做好应急值守的紧急通知,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来防汛办检查指导工作,并对镇办及水库值带班情况进行了抽查,要求主要领导和全体值班人员,日夜坚守,密切关注雨,汛情。确保了信息指令的及时传递和汛情的快速处置。(二)落实“人盯人”防抢撤措施,全力抢险救灾,减少灾情损失1.落实“人盯人”防抢撤措施。以全区“一江五河”、12座水库、12座尾矿库、127处地灾点、城镇低洼区、偏远村组、易发区域性山洪灾害的狭窄沟域及居住在地灾点、新增隐患点威胁区、斩坡角建房、房后高边坡高塄坎、“两房”排查台账涉及群众和居住土坯房的群众、旅游景点等部位为重点,制定“人盯人”防抢撤责任清单,落实“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措施8903户、20071人,设立避险安置点1228个。坚持宁撤九次空,不涉一次险的要求,截至9月23日,全区下达指挥部指令9个,开展“人盯人”防抢撤7次,启用集中避险安置点3561个(次),转移群众59047户127650人次,有效确保了暴雨气象灾害群众生命安全。2.全力抢险减灾。成立了灾后重建指挥部,组建工作专班,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批复纳入危房改造对象111户,实施生态移民搬迁8户,放弃危房改造通过租住或投亲靠友方式解决安全住房16户;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机械105台,出动救援人员800余人次加紧抢修,所有县乡道和通村通组道路全部抢通,部分损毁严重路段力争11月底前全面完成修复工作,计划明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任务;投入400余万元,组建5支应急抢修服务队抢修供水设施,计划今年9月底前完成8个村8处新修工程,届时全区受灾群众饮水问题彻底解决;投入300余万元,组织两个抢险小分队50余人在腰市镇、杨斜镇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并组织两个技术组对急需抢修的河堤进行设计,目前已修复部分河堤;调度化肥900吨,蔬菜种子800公斤,积极组织广大群众生产自救,及时进行改种补种,目前已增种补种蔬菜600亩、扶正玉米3600亩,农田排涝1000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区财政紧急拨付牧护关等4个镇救灾资金共计120万元,下达水利行业救灾资金335万元,保障救灾工作开展。民政部门发放临时救助4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03人。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防汛抗旱资金压力大。近年来防汛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业务人员培训少,设备操作维护难度大,预警测报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和经费落实不到位。二是通信手段滞后。目前防汛办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手段单一落后,主要靠电话、传真,时效性差。三是防汛抗旱合力不强。部分干部群众水患意识和自防自救意识不强,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缺乏警觉,麻痹侥幸思想普遍存在,自防自救能力差。四是水毁工程修复进度慢。险工险段点多面广,修复加固进度慢。四、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业务培训体系,落实预警测报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和经费,改善信息传递手段,加强群众水患水意识和自防自救意识,提高群众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警觉,克服麻痹侥幸思想,使防汛工作更上一层楼。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防指安排布署,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全力推进灾后重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保障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履行主责主业,全面做好防汛工作。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群众救助工作。三是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四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人盯人”防抢撤措施。五是细化工作措施,严防灾后疫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