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庆送喜报、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 |
住所 |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西路水务综合大楼206室 | |
法定代表人 | 庄政博 | |
开办资金 | 17.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15万元 | 19.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一)指导各镇(街)、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业务。建立全市联网、各镇(街)贯通的“退役军人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联通,让信息多跑路,让退役军人少跑腿。打造了高家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大柳塔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人民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等一大批特色鲜明、军地元素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的退役军人服务阵地。(二)协助做好退役军人来访接待、来信办理、心理疏导、政策解答、法律服务以及舆情的收集、引导等工作;共接待来访退役军人59人次,群访2批15人次,个访44人次,调查回复9宗,其中全国退役军人信访系统转办2宗,陕西省信访系统转办1宗,自办6宗,回复百姓问政单和12345便民热线单8单,到期办结率100%。(三)协助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协助做好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双向选择安置方式,以服役期间量化评分为依据,同时充分尊重本人意愿,对2名专业士官实行“阳光安置”,高质量完成安置任务。依据我市相关政策,将91名本科大学生退役士兵委派到事业单位工作,将46名专科大学生退役士兵聘用为我市公益性岗位协管员,高标准安排就业岗位。全年组织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为145名退役军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先后有112名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教育提升,10名退役军人参加驾驶技能培训,31名退役军人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培训。(四)协助做好本地帮扶援助对象核定和数据统计,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制定帮扶计划,常态化开展精准帮扶援助工作,实地走访慰问帮扶援助对象,如实填报《帮扶援助情况统计表》并建立台账。指导各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帮扶援助工作,按照《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要求,及时调整增加补助金额,全年累计发放优抚金1756.6万元,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20.8万元。(五)落实退役军人走访慰问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动态掌握退役军人服务需求和工作生活动态,推动辖区各级重点做到“九必访”“七清楚”“三记住”。“八一”前夕慰问烈士遗属及老烈士子女98人,发放慰问金4.9万元。走访慰问“两参”人员、伤残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3616人次,发放慰问金99.99万元。走访慰问边海防家属22户,发放慰问金1.32万元。常态化走访慰问功臣模范、军休千部、退休士官、困难退役军人代表、重点优抚对象等76人,发放慰问金9.1万元。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累计为全市困难退役军人申请发放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311.8万元。(六)协助做好拥军优属和褒扬纪念相关工作,协助开展常态化联系驻军、支持部队建设、解决官兵和军属实际困难。地方每年为驻神部队提供长效保障经费332万元,将驻神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武警神木中队官兵就医纳入15年免费教育和全市免费医疗范围,为2名随调配偶解决就业问题,八一前夕走访慰问5个驻神部队,发放生活物资等慰问品价值12.2万元。二、社会效益(一)建成一张服务保障阵地网。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创建了1个中心,20个镇(街),20个村(社区)“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作为首批样板,建成了40个村(社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示范引领,打造了304个村(社区)“规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域覆盖。(二)建成一张联系服务连心网。打造全覆盖网格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化联系,提供精细化服务。建立“大中小微四个网格长”协同“网格员”组成的常态化联系服务“四长多员”工作队伍,对全市退役军人联系服务全覆盖,确保每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事都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三)建成一张信息共享智慧网。建立全市联网、各镇(街)贯通的“退役军人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提供线上集成服务,实现部门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联通,让信息多跑路,让退役军人少跑腿。(四)推动落实“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建立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抓镇(街)、镇(街)服务站工作人员包抓村(社区)的工作制度,健全重大事项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机制,成立核查员队伍,按照机制标准要求,对照服务事项清单内容,逐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提质增效。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服务中心成立后,系统工作人员都是由别的部门转隶而来,事业新、人员新,对退役军人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掌握不够,业务处理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不高。四、改进措施规定每周五为学习日,组织各个科室人员用PPT的形式为大家讲解各自负责的业务,并与大家分享在工作中积累的心得,让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与业务对口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促进“秦云就业”信息平台、人社系统就业监测点和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就业监测点资源整合共享,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数据库,实现劳动年龄段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失业人员实名制登记全覆盖、管理动态化。依托大数据科学匹配退役军人求职意向和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搭建平台,构筑体系,赋予动能三步走,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无忧。高质量完成安置任务,同步做好军转干部与随调配偶安置工作。(二)抓好《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优待清单》贯彻落实。按照国家政策,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做好残疾军人等人员的残疾等级评定初核和伤残人员辅助器具申领工作。多渠道解决革命功臣、烈属、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住房难、医疗难、生活难问题。(三)加强双拥工作体系建设,统筹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工作,发挥民间爱国拥军平台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各项爱国拥军活动。进一步探索爱国拥军的新路子、新方法,完善制度机制,凝聚社会爱国拥军力量,激发社会爱国拥军热情,让军民团结得以加强,军地友谊进一步深化。(四)进一步提升信访稳定工作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有效防控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风险,依法依规依政策化解退役军人信访矛盾,切实推动退役军人权益维护、矛盾化解、舆情管控、应急处置等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