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国库支付中心

铜川市国库支付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15 15:38
单位名称 铜川市国库支付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库支付提供服务保障。国库集中支付代理机构业务办理、代管资金指标及用款计划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等业务的协调保障;市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市级财政工资统发信息基础工作;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及其关联系统运维;相关法人机构核算账户设立、变更等业务指导;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资料收集、档案保管
住所 铜川市新区金谟东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毛农民
开办资金 53.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95万元 7.3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紧盯目标任务,做好各项工作。(一)按照省厅部署要求,全面做好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工作。我中心承担市财政局“财政云”推广办的日常工作。一年来,按照省财政厅和局党组部署要求,我们全面做好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工作。截止年底,对标后云系统在我市上线模块有基础信息管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管理、会计核算。全市已归档单位数1862个,储备项目32330个,部门预算编制批复单位1288个,电子化集中支付清算168.66亿元(涉及条数314961条),会计核算单位数1071个,代管资金发生业务单位子账户534个。一是强力推进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标模块上线。1.认真探索2021年预算编制流程体系,配合预算科开展21年部门预算编制审工作。协调预算、资产、支出科室、评审、工资、信息中心、运维中心和预算单位等科室部门,开展预算编制系统上线工作的落实,及时召开多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市本级预算编制模块上线及2021年编审工作。加强区县上线指导,及时解决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加快预算编制系统配置,督导进度,定期上报省厅预算编制进度。2.全面推进预算追加调剂调整模块上线。7月组织运维技术和预算科对该模块进行上线测试,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科室实际操作困难,先以资产科政府采购调剂问题为突破口,编制发布简易操作流程,结合工作实际,增加线下审批环节,弥补线上流程缺陷。依次类推,结合其他业务科室实际工作,组织技术人员逐科室逐岗位逐人进行业务指导,对各业务进行流程的打通。3.依疫情防控要求采用远程视频,加强云系统业务应用培训。截止年底,举办云系统市本级各模块远程视频培训15场次,累计参培人员346人,提高业务科室实际操作能力。二是积极全面落实财政局信息化工作会议相关决策。为落实7月28日局党组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决策,分解细化任务,逐项进行实施。常态化运行财政云系统运维远程服务机制,规范云系统业务应用重点难点问题上报反馈机制。加强运维中心管理,建立运维人员解决系统问题每周公示制度。严格执行系统管理员授权管理制度。加快相关科室云系统上线遗留问题的解决,深入科室,逐个问题摸排,现场处理。加强与省厅请示沟通,畅通区县联系渠道,及时传达各项文件通知,准确、无误汇总各项进度报表等,限时上报省厅。三是加大区县云系统指导力度,想方设法排解困难。1.着力解决区县系统管理员技术力量薄弱问题,指导区县管理员基础信息配置、印章及单位信息和人员变更,及时下放UK解锁权限,提高云系统日常运维能力和效率。2.积极主动加大对区县云系统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热线电话、运维工作群,远程解决问题为主,现场个别指导为辅,缓解区县处理问题压力。3.及时指导督促组织区县参加省厅远程培训视频会,对财政人员进行云系统各项流程培训,了解省厅最新工作动态,掌握各模块线上业务技术要领。4.汇集整理省厅发布的云系统各模块各流程单项操作手册,及时公示。根据区县实际业务需求及人员实操能力,因地制宜编制20多个简易操作手册和简单易懂业务流程图,随时发布区县,解决因疫情防控无法举办规模培训的困难。(二)对标《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稳步推进单位资金“并云上线”。2021年初,省财政厅确定铜川、西安两市作为单位资金“并云上线”试点地区。根据安排,立即组织人员培训、程序测试、协调代理银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单位资金已顺利“并云上线”。一是扎实组织好《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学习。组织全体人员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实用教程》认真通读,就新系统中所涉及的岗位职能、系统流程、业务衔接等内容认真整理、研究讨论,制定出管理流程图,重新描述岗位职能,完善工作流程,让每一位干部职工熟悉改革内容、系统操作、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保证工作前后衔接、平稳过渡、顺利实施。二是做实子账户。与开户银行解除“一户通”账户归集协议,在“财政云”系统,给市级所有全额预算单位开设子账户,并将代管资金全部转入子账户,使子账户有余额、能清算,真正做实子账户;2021年,市级开通代管资金子账户288个,将上年末代管资金账户余额1.3亿元全部手工转入子账户。2021年元月19日,全省第一笔代管资金“云上”支付在我市试点成功,受到省厅“财政云”推广办表扬。三是完善预算单位自动接收代管资金到账信息程序。积极与省、市运维技术人员联系,完善程序,使预算单位必须补充完善相关功能要素后才能发送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并印发了补充完善相关功能要素的规范。2021年9月1日,陕西财政云铜川市本级预算单位“当年单位资金收入确认”程序顺利开通。此项程序开通后,代管资金生效时间从原来的三到五个工作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极大提高了代管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单位资金指标的各项要素由预算单位自行补充,更加符合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提高了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在“财政云”系统完成单位资金会计核算。完成单位资金建账、期初数录入、今年1—8月收入支出手工凭证录入工作,逐一核对单位资金子账户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单位指标结余与银行余额,对发现的79笔,金额4477万元差错及时调整,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三)建立人员台账系统,为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组织预算、工资、运维进行人员台账技术讨论,召开人员台账上线协调会,落实预算、工资、业务科室责任,组织工资科及运维人员对系统模块进行基础数据配置测试,确保市本级人员台账系统按时上线。一是将市级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数据导入“财政云”人员台账系统;二是在人员台账系统开通事业单位工资财政审核功能;三是授权各部门各单位人员台账系统管理人员登录权限;四是组织线上系统操作培训。经过努力,我市市级人员台账系统已于今年9月15日上线运行。人员台账系统上线运行后,事业单位工资按照原流程发放,行政及参公事业单位(统发工资单位)工资审核及发放模式不变。人员台账系统的上线运行,为2022年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四)及时办理财政支付业务,确保财政支出目标顺利完成。今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办理101410笔,涉及资金54.43亿元。其中办理直财政代编业务758笔18.72亿元;手工录入单位资金指标2,882笔5.39亿元。代管资金累计支出7.38亿元。动态监控拦截业务涉及规则6条,292笔,退回单位已整改资金3211.23万元。(五)加强动态监控,完善系统功能。积极推进财政云财政资金运行动态监控子模块6月上线,开展监控流程各个环节测试,研究系统运行特点,摸索监控工作实际要领,积极配合市局有关科室,配置预警规则,顺利开展动态监控工作,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上报省厅完善,目前业务开展基本平稳。通过调研活动,走访区县财政局、多个预算单位,认真分析研究财政云系统使用中存在的系统问题、流程问题和推进问题,向上级提出优化系统功能、落实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改进顶层设计、提高系统风险防范管控能力等建议,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工资发放。今年以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完成统发工资各项工作。市级工资统发单位139个,统发人数为2600人;发放工资13680万元、津补贴10266万元。办理增减人、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等工资变动10597人次。认真执行和代发银行及会计科进行三方对账制度,确保发放总数与银行实际支出数准确无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及时做好工资及津补贴发放档案库的备份、归档和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工作,保证数据安全。(七)盘活存量资金,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根据财政部5号文件精神及市财政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我们对市本级2020年及以前年度财政代管资金进行分析甄别,涉及139个预算单位、702条项目资金,共计10433万元,全部进行了盘活,这部分资金已于2021年12月末上缴国库,有效缓解了我市财政资金缺口较大的压力,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效能。(八)开展调研活动,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今年以来,为了深化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开阔干部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更新思想观念,围绕财政云推广应用、代管资金管理模式、工资统发改革、公务卡使用等业务,支付中心组织人员赴省财政厅、西安市、汉中市学习。省国库支付中心、延安市、商洛市商州区也分别前来我市指导交流。中心还组织人员深入市级10个预算单位和县区进行走访调研,撰写了相关调研信息。全年信息报送10篇,调研3篇。其中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几点思考》已在《西部财会》第9期和《铜川经济社会研究》第5期同时刊登;《全省首笔预算单位资金通过陕西“财政云”系统在我市成功支付》《我市多项举措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广应用工作》2篇信息已在铜川日报和铜川市人民政府网站同时刊登;《铜川稳步推进单位资金“并云”上线》《稳步推进财政云资金安全工作》2篇信息已分别在《西部财会》第3期、第6期刊登,宣传铜川财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