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文化馆(神木市旅游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文化交流·乡村文化室业务指导·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旅游服务 | |
住所 | 神木市麟州街道人民路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香妮 | |
开办资金 | 1348.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5.37万元 | 176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单位名称由神木市文化馆变更为神木市文化馆(神木市旅游服务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文化交流·乡村文化室业务指导·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变更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文化交流·乡村文化室业务指导·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旅游服务;开办资金由90.39万元变更为1348.79万元,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业务情况1.始终把立足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落脚点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总分馆的资源配送和交流活动,我们对镇街(社区)设立的12个文化馆分馆、13个文化服务点完成了硬件设施、设备配置,现在已通过了初验。同时给每个分馆和综合文化站下派1名业务骨干进行业务指导,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全馆舞蹈、音乐、美术、非遗、社会培训等部室的业务干部下基层开展各种活动累计达400余天,总分馆建设稳步推进并已初见成效。2.始终把社团工作作为文化服务的立足点业余文艺团队是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的小集体,培养和指导业余文艺团队是我们宣传文化政策的一个平台,是普及文化艺术的一条路径,也是推广文化节目的一道桥梁。为了扶持业余文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使其从自发的民间文艺表演转变成为有组织的文化演出队伍,我们加强了对社团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现有16支社会业余文艺团队在我馆定期举行活动,每周活动次数36次,参与人数8.2万余人。3.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文化服务的着力点2021年我馆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按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积极开展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坚持四个文明齐抓共治,以提高文明素质建设为根本,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评选了文明部室、文明窗口、身边好人等,开展了“互帮互助同创文明·携手共建美丽乡村”、“讲党史·学榜样·做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巡讲、“文明实践零距离·邻里守望一家亲”等活动,举办了4期道德讲堂,得到了市文明办的充分肯定。4.始终把“暖民心”作为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群众的获得感“一人一艺”培训卓有成效。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全民艺术素养,促进文化设施利民、文化措施便民、文化成果惠民的服务原则,我馆常年举办各类艺术交流活动并开展“一人一艺”精品项目培训班,今年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一是培训门类多样化。二是培训人群精准化。三是培训成果最大化。这些培训项目,格调高雅、服务一流,已经形成我馆的特色活动,全年培训84期,累计培训群众达1.6万人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我们还举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讲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系列家庭教育讲座等。志愿者服务步入正轨。神木市文化馆志愿服务团体注册于2021年3月16日,注册人数64人,注册志愿者人员占本单位职工总人数的100%,开展“为爱在行动”志愿服务14次,参与率100%,人均服务时长60个小时。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各类辅导培训、书画摄影展览、文艺演出等,其中我馆承办的“文化惠民·幸福同行——唱支山歌给党听”走进杨业广场活动举办了17次,受益群众2万多人。春节期间我馆组织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举办了6次摄影活动,参与人数1600余人。参加了2021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省文旅厅产品推介会、市贸易促进会、肆拾酒坊之夜神木市七一晚会、神木市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旅产业大会暨旅游推荐会、“国香神木·风驰悦动”毛乌素沙漠汽车场地越野赛、第四届陕西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晚会、神木市医院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神木市慈善协会“5.20”为爱一块做好事演出、“中华圣城·神奇石峁”文化艺术节、“百年梦圆·枣想你来”万镇首届枣花节以及十四运开闭幕式等专场演出活动。业务骨干代表榆林市参加了2021扬州(端午)节令食品直销节暨榆林好产品展的演出,受邀参加了心中的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陕北民歌大型音舞诗画活动等10余场演出;音乐部指导了陕煤化工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文艺演出20余场。配合完成了“神奇神木·神秘神往”走进西安、扬州等地的六场推荐会。5.始终把“强信心”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创文化服务新气象,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传承新状态。今年我们以项目普查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注重一线调研工作。按照陕北生态实验保护区建设的要求,收集了50多位非遗保护传承人手中的珍贵资料,补充了非遗资源40余种约60万字;整理了神木市陕北生态试验保护区档案96册,写成了1.5万字的《神木市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报告》。抓住黄河流域非遗项目普查的契机,完成了调查项目87项,形成文字记录材料15余万字,照片1000余张,对包括缝皮衣、单滩造纸等已经消亡的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调研和保护,写成了1.3万字的《神木市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和八千多字的《陕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意见稿》。二是做好传承人、传习所保护工作。公布了34位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了9位市级传承人。三是做好非遗传承传播工作。今年接待中小学幼儿园来非遗展览馆参观学习13次;18个非遗项目在神木四小以实物图片和文字上墙的方式进行宣传展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心选取了17项非遗保护名录进行现场集中展示;充分利用各种演出活动开展酒曲、二人台、说书等非遗项目的展演和推广。举办了杨家将武术文化与技法培训、我们的节日•捏面花技艺交流活动、剪纸、刺绣比赛等展示品鉴活动;参与了《神奇神木非凡非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海选活动等近30次非遗传播交流活动。四是完成了非遗经费申报发放工作。开展了2020年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申请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和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保护经费,按期发放了传承人和传习所补助费用。五是保质保量做好其他相关工作。深入神木栏杆堡手工榨油基地和神木地毯传习基地,查看项目的生产现状,推动非遗项目与产业相结合,做好非遗助力扶贫的各项工作;记录了4万多字的酒曲原始资料;收集了剪纸传承人冯秀兰、任粉翠的剪纸作品553副、地毯传承人庄永平的地毯制作资料1400余张;推出了酒曲专辑一套;撰写了“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文稿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非遗工作总结等各类报告40余篇。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舞动新生活:“时代精神,舞以传情”我馆主创以酒曲为主旋律的《幸福的琴弦》亮相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并在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永远跟党走”榆林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省文化馆主办的“群星风采•第八届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中,舞蹈部的独舞《抬龙王》和《戈壁沙丘》获全省舞蹈类二等奖,全年编创舞蹈12个,推广舞蹈26个。2、唱响新时代:“百年征程,歌以咏志”文艺创作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我们配合文旅局进行了《酒曲人生》的排演工作。我馆合唱团的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合唱展演”中获优秀奖;音乐部作品《小桃红》获全省技能大赛音乐类三等奖;录制了原创歌曲《志愿者赞歌》;作品《心上的人》、《爱上你是我头一回》、《双手手打开烧酒瓶》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和百度、酷狗音乐APP反响热烈,点赞量达9350次。3、绘出新天地:“丹青书盛世,翰墨颂党恩”美术部作品《乡情》获全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三等奖;《平铺红云盖明镜》《秋山畅言图》在陕西省工会组织“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书法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初春暖阳》《红色土地》《涧树含朝雨,山深隔瞑烟》和《山那边》入选陕西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黄河入陕第一湾》入选2021年“陕西省群文美术干部纪念5.23讲话79周年走基层采风写生活动”线上展;摄影作品《好客的蒙古人》和《草原印象》入选“多彩天骄圣地·印象伊金霍洛”旅游生态主题摄影展。少儿作品《花旦》入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花朵——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4.开创新局面:“文以载道,业以记之”2021年6月在第七届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中我馆选送的作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获优秀奖。同时我馆今年还出版了群众文化系列丛书3套6册,其中《岚鸟诗文集》收录文字40万;《万紫千红总是春》收录文字30万;《神木群众文化美术摄影作品集》(上、下册),收录文字10余万,图片230余幅。同时和神木市政协共同出版了《神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并于11月11日举办了发布会暨赠书仪式。2021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开闭幕式暖场演出支持单位”奖牌;获得了“榆林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再次进入国家一级馆的行列。三、存在的问题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到了退休年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不够,对文化馆一级馆保持构成一定影响。四、改进措施进一步对接人社局对文化馆协管员、特殊人才采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制,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只评不聘,进一步满足文化馆自身发展需求,有效解决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为我市建设文化强市再添新力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将全民文化艺术大普及、大繁荣推向新台阶,将“一人一艺”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二是将群众文化活动有主题、有新意、有质量地推向新时代,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是注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充分发挥传承人、传习所的作用;积极倡导杨家将武术文化与技法在全市中小学校及全社会的普及与推广,更好地弘扬杨家将精神。四是配合教育“双减”继续做好少儿培训工作。五是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让文化服务向“互联网+”的纵深方向发展。六是推动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搞好上下联动,做好基层服务工作,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3月我馆在2021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获“榆林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1年7月我馆《幸福的琴弦》亮相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并在“永远跟党走”榆林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11月我馆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开闭幕式暖场演出支持单位”奖牌,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再次进入国家一级馆的行列。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