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2-14 14:51
单位名称 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开发区发展提供全面、综合管理与服务。开发区短中长期规划、公用设施建设维护、招商引资、投资服务、项目申报、开发建设、资金筹集和管理、入园企业服务;管理长青工业园、西凤酒工业园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建设等工作。
住所 凤翔县陈村镇紫荆山新城创业大厦
法定代表人 牟怀书
开办资金 1060.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凤翔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67.61万元 957.52万元
网上名称 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紧盯项目保稳投,优化服务加速度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坚持“项目工地就是阵地、项目现场就是考场、项目进度就是尺度”的原则,优服务、强保障、办实事、解难题,促进了全年重点项目的全面完成。一是抓重点、专班跟踪服务。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包抓部门,一套措施保障”的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细化分解重点项目任务和白酒产业发展任务,明确工作计划、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夯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长青铁路Ш场建设中,先后数次召开企地农户对接协调会,有效解决了地面附着物补偿问题,实现了“互谅、双赢”的效果。二是破难点、定期排忧解难。建立跟踪指导、督查问效、定期通报等制度,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先后召开项目推进座谈会、专题会议52次,为27个重点项目解决用工用劳、杆线改迁、地面附着物赔付、电力供应、供热合作、废水排放、农民工欠薪等问题145件/次。在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农民工工资兑现问题上,及时介入,现场协调,跟踪督办,保障了百余人200余万元工资按期兑现,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实施的市、区级27个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完成年度投资49.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2.7%。三是强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管委会主要领导先后16次到省、市有关部门,协助久泰物流公司、裕隆气体公司成功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积极主动领着投资者赴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土地报批、环评等前期手续50余项。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3次,为企业融资6000余万元。先后迎接市内外各级领导调研、考察300余人次,市级以上项目观摩两次7个点位,举办集中开工仪式3次。(二)精准定位招大商,规划引领强产业一是围绕总部经济招商。以总部经济招商为突破口,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投入20万元聘请专家编制产业链投资项目册,明确招商方向。先后组团赴广东深圳、江苏徐州、西安丝博会等开展招商活动5次。成功备案产业化项目32个,总投资48.85亿元。签约总部企业2户。二是围绕规划布局选商。按照高新区总体规划和“一区四城”建设方案,围绕能源化工、白酒酿造、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对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央企国企,优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谋划包装了基础设施及产业化项目64个、总投资362.5亿元。总投资55亿元的大唐宝鸡凤翔500MW光伏发电等3个项目已落户建设。三是围绕产业链条引商。围绕“2+X”产业招商思路,先后引进投资50亿元年产100万吨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项目、投资16.15亿元的专用化学品提纯、医药中间体、固废综合利用、碳捕集二氧化碳、贵金属催化剂等5个高端低碳化工项目和投资11亿元的华山论剑酒庄项目等,为高新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积蓄潜能。(三)夯实基础补短板,提升功能强承载抢抓省、市、区稳增长等政策机遇,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一是净化环境树形象。制定《长青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净化实施方案》,投资30万元对甲醇循环经济园进行绿化美化。二是织牢路网拓空间。启动实施了年度投资4500万元的柳林酒快速干道、长青工业园循环经济路网及化工西路、工业南路等道路建设,打通了化工园区西外环。三是补齐短板强承载。启动了年度投资2000余万元的雨水收集排放二期工程、西环路排水工程、工业供汽管网及污水处理厂截流干管和泵站建设工程,解决了多年来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用汽困难的瓶颈。同时,按照“分级供水,技改节水,涵养水源”的原则,实施酒城地下水保护工程,保障了酒企发展用水需求,弥补了园区设施短板,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四)突出双创筑平台,创新驱动结硕果按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思路,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把白酒原产地保护研究、酿酒高粱新品种培育及示范等12个课题作为高新区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培育,高质量编制传统酿造食品智能装备研制等6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申报资料,着力攻克凤香型白酒窖泥特性及培养研究、酒醅优势菌株筛选机理研究等“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启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线上举办政策宣讲会3次,指导32户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0户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截止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9户、市级瞪羚企业6户。2021年技术创新能力名列全省考核评价第一位,综合排名稳居前6位。三是突出双创载体建设。先后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1家、在孵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32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相关信息120条,开展创业辅导5次100人/次。争取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60万元,完成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服务平台提升能力建设项目。四是筑优创新发展环境。紧盯长青能化等2户重点企业和裕隆气体等9户高新技术企业,严把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统计、奖补政策兑现等关键环节,研发费用达到1.9亿元,享受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2000余万元,落实省、市、区三级创新奖励资助政策16项320万元。(五)安全环保守底线,推动发展高质量一是构建机制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环保的主体责任,与园区33户重点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共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48个、环保提升问题12个。组织长青能化公司等6户企业开展了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和消防演练8次,确保应急救援队伍“拉得出、能战斗”。二是建立台账抓整改。按照化工园区安全评估整改工作要求,建设完善了化工园区智能化交通设施等,实现了园区封闭管理。整合园区企业现有应急消防力量,实现了“人员、设备、车辆、物资”应急共享共用,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三是项目推进抓稳评。充实了高新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实施项目的政策性、安全性等进行全面评估,先后完成了贵金属催化剂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甲硫基乙醛肟化工生产等4个重大项目评估、稳评等文本编制。四是金融风险抓防控。坚持“主动防控、预警到位、及时化解、妥善处置”原则,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先后归还区农发行贷款500万元,支付利息350万元;归还农商银行本金50万元,利息220万元;归还长青能化甲醇一期2018年到期借款和优惠政策兑现978.5万元;兑现东岭公司奖返资金30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1年,预计全年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10.5%;生产总值(GDP)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1.2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同比增长20%;重点企业税收入库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区级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争取国投资金任务184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7%。先后荣获2020年度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省级示范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全省第一名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等殊荣。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建设用地少,发展空间不足。长青工业园目前可用建设用地仅有240亩左右,且处在不同的地块,形成大企业难布局、小企业有浪费的现象。2、债务数额大,负重前行。高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前,原长青工业园区管委会承担的项目工程债务负担沉重,现已到还本付息期,拆东难以补西,可以说高新区是“背着骆驼前进,举步维艰”。3、基础设施滞后,承载力不强。西凤酒城虽已建成冯家山水库供水管网,但尚未运行。长青工业园至今没有专门供水系统,宝二电、东岭冶炼、长青能化均有一条供水管网,其他企业均为自备井供水。(二)改进措施:1、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最大限度调整工业建设用地规模,确保建设用地有保障。2、争取财政支持力度,用于债务化解。3、积极包装、梯次推进三大板块基础管网、设施提升、集中供水、排水、供气、供热、道路等建设项目,提升承载能力。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们将紧扣“一区四城”建设,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全力推进长青工业园、西凤酒城和科创生态新城一体化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继续稳居陕西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为谱写凤翔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高新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强化产业集聚。主动融入关中先进制造业大走廊,围绕完善“2+X”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白酒酿造、绿色能源化工特色首位产业“链长制”,打好“建链、强链、延炼、补链”组合拳。2、强化创新引领,主动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等双创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孵化、创新创业等服务功能拓展,支持陆港智能装备产业园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强化基础承载。全方位无缝融入宝鸡主城区,加快长青工业园铁路三场、化工西路、秦宣路和智慧应急指挥平台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4、强化要素保障,稳步赋予高新区县(区)级经济管理权限,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探索推行容缺审批、先见后验、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5、强化环境优化。全面落实省、市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政策包各项措施,出台高新区科技创新资助政策,设立凤翔高新区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对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力度。6、强化队伍建设。赋予高新区核定编制内选人用人自主权(市管干部除外),支持高新区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职能,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经济发展等主责主业。探索岗位管理制度,试行全员聘任与市场化激励制度,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