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澄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心

澄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11 15:40
单位名称 澄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进步服务。开展传承、教育、关爱、帮扶等关心下一代活动。
住所 澄城县委大楼一楼
法定代表人 刘海荣
开办资金 3.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澄城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7万元 0.96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抓好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县关工委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围绕建党100周年,向青少年讲好国史党史故事,传授爱国爱党思想,抓好立德树人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知党爱党跟党走”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共组织专题宣讲829场次,518名五老参与,受教育青少年28695人次。(二)创建“五好”关工委,夯实关教工作基础。我们持续抓好县委组织部与县关工委联合印发的《以“党建带关建”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调整充实配齐配强镇、村(社区)关工领导班子,提高关工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确保关工工作办公场所、经费落实到位。努力提高“五好”关工委创建率。今年新创建10个,创建率达到40%。(三)打造关教工作品牌,为青少年办好事做实事。一是持续开展“五老”弘扬优良家风家教活动。在全县开展“争做好家风传承人”专题教育活动,推进“好家风”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组织专题宣讲108次,495名五老参与,受益人数29638人次。二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站)建设。按照“八有”标准,已建成留守儿童关爱站点108个,留守儿童之家42个,开展活动310场次。三是主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抓好农家书屋“建管用”、网吧义务监督、校园和学生营养餐安全监督工作。全年13名网吧监督员培训次数10次,进行网吧监督118次,发现问题并纠正15次。四是搭建关心下一代公益合作平台。县关工委举行第七届资助困境大学生圆梦行动发放仪式,已资助210名学生,共计42万元。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实施全国少儿健康与安全信息化项目,为澄城县幼儿园捐赠信息化管理系统36台硬件和72个软件设备。中关工委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捐赠339套儿童卫生防护包,10套班级包。五是持续开展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活动。县关工委、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知识教育活动线上学习和知识答题》的通知,全县共1836名学生参与线上学习和答题活动。县关工委联合检察院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建立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各级关工委五老结合亲身经历和当地红色资源,运用历史与现实结合讲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成就、建党精神,用情、用力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学习党史的氛围浓厚热烈,很好的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热情,表示要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的向前走。推出“好家风,我行动”等一批弘扬红色家风,优良家风的活动载体,凝聚了广大五老引领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工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各镇(街道)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五好”关工委创建率总体偏低,个别镇、部门争取党政领导支持不够,经费保障落实还不够到位,部分非公企业关工组织不健全,工作开展不正常。(二)改进措施:加强各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工作力度,提高镇村五好关工委创建率,加强调研,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落实五老办公经费和办公条件,提高非公企业的组织能力及开展活动,确保全县关工工作高质量发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各镇(街道)常务副主任围绕5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好本镇的红色故事,将澄城的故事讲给青少年。2、提出各镇工作亮点分布图。3、开展假期大讲堂活动,农家书屋假期开放活动。4、各镇汇总资助助学基金情况。5、积极联系对接苏陕扶贫对口帮扶单位丹徒区关工委,学习交流关工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