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塞区>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2-10 16:15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畜牧科技知识,负责全区养殖技术培训、畜种引进、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技术服务工作;为全区养殖业提供配套技术服务。
住所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局综合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汪有飞
开办资金 1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安塞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76万元 3175万元
网上名称 公益 从业人数  5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畜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中心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富民”战略要求,扎实开展规模养殖场建设、良种扩繁、饲草开发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草畜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年度目标任务指标完成情况2021年,全区共存栏生猪8.5万头、羊子35万只(其中湖羊20万只)、牛2.4万头、家禽70万羽,出栏生猪9万头、羊子25万只(其中出栏湖羊16万只)、牛0.6万头,家禽50万羽。完成肉类总产量1.42万吨,蛋类总产量4800吨,奶产量100吨,蜂群数量0.25万箱,蜂蜜产量25吨,完成人工种草5万亩,其中饲草玉米、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3.4万亩,苜蓿、沙打旺等多年生牧草1.6万亩。全区新建各类畜牧养殖场275个,其中已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65个。草畜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各项市考指标均超额完成,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二、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畜牧业规模和产值“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实现“双百万”目标(存栏羊子100万只、家禽100万羽)。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按照“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养殖带动、一二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的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区委区政府计划每年列支2000万元,重点从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饲草种植利用、有机肥加工、畜牧业后整理等7大类12项关键环节进行补助,全面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畜牧业的热情。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果、菜、畜互补发展,以果业、蔬菜区域为轴心,配套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以养殖产业补充果业、棚栽业所需有机肥料,以果业、棚栽业生产需求提升养殖效益。三是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帮带、种养殖托管、村集体领办”合作机制,依托黑萨牧业建立产业联盟体系,创新推广“82121”养羊模式(养湖羊母羊80只,配套公羊2只,建青贮窖1座,年出栏肉用羔羊200只,收入10万元),养殖规模持续扩大。通过政策的驱动,今年全区新建各类畜牧养殖场275个(其中猪场23个、羊场247个、鸡场5个),其中已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65个(其中:千只羊场18个、年出栏1000只育肥场32个、300头生猪养殖场12个、万只家禽养殖场3个),草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二)积极提升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一是认真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免疫具体措施上坚持“四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验收到位;在提升防疫质量上“严把六关”,做到了冷链到底、严格消毒、剂量精准、密度达标、建档详实、耳标佩戴齐全。免疫反应死亡认定生猪16头,羊子68只,各类畜禽应免密度始终保持在100%,动物免疫标识佩戴率100%,确保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全面做好布病、炭疽、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加强奶牛、奶山羊及蛋奶工程供应商的防控工作。全年共落地检疫羊子1.8万只,兽医实验室检测各类免疫抗体血清695份,抗体检测合格率达94.7%,远高于国家规定的70%以上,疫病防控工作基础扎实。三是加强畜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常年对规模养殖户、贫困户进行仔猪腹泻、羔羊痢疾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累计指导畜禽常见病防控200余次,减少了养殖户损失,得到了养殖户一致好评。(三)不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扎实开展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等问题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屠宰检疫和派驻官方兽医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销售病害肉等行为,建立可溯源的质量安全体系,有力保障消费安全。一是深入开展畜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新购羊子落地检疫等工作,通过“严把四关”(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种用乳用动物调运关、检疫出证关)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动物检疫程序。2021年全区共产地检疫报检923次,检疫各类畜禽57910头(只、羽),屠宰检疫生猪9285头,检出病害猪肉300多公斤,无害化处理300多公斤;检疫申报受理率达100%、出场产品持证率达100%,确保我区生产的各类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瘦肉精”监管常态机制。对定点屠宰场实施“瘦肉精”检测与屠宰检疫同步检测机制,按照屠宰检疫20%进行抽检,最大限度地遏制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继续加快推进饲草综合开发利用。一是稳步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充分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源,对新整理出的农田种植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既增加土地肥力,又为养殖提供了优质的牧草,以草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带动湖羊养殖数量的攀升。2021年全区完成人工种草5万余亩,全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36万亩。二是大力推进“粮改饲”。坚持“引草入田、集中连片”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粮改饲项目,在近路、近水的川台地种植优质牧草,每亩饲草产量增长40%以上,打破原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割裂的状态,建立完整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打通种养业循环渠道,提高综合效益,2021年完成粮改饲1.4万余亩,补贴资金30余万元。三是全面提高饲草利用率。加大饲草青贮力度,通过饲草加工企业的机械化作业,利用玉米秸秆饲草铡短粉碎、相互搭配和“三贮一化”加工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全年完成饲草储备20万吨,其中青贮储备5万余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虽然我区畜牧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养殖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够长,畜牧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品附加值低,良种体系建设较慢、农牧衔接不紧密、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寻求有效解决的办法,逐项加以解决。整改措施2022年,全区畜牧业将按照区二次党代会“特色产业富民”战略发展要求,坚持“畜草产业抓规模、羊子产业调结构”的发展思路,以打造百万只肉羊示范区为目标,以“企业引领,园区承载、品牌集成、业态融合”为方向,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在健全保障体系上做文章,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突破,确保畜牧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明确发展目标任务。2022年,全区计划完成羊子存栏45万只(其中湖羊30万只),出栏32万只(其中湖羊21万只),生猪存栏8万头,出栏12万头,牛驴存栏2.4万头,出栏0.6万头,家禽存栏70万羽,出栏70万羽。计划新建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40个,其中万只湖羊养殖场2个(招商延安农投、新能源企业各一个)。2、切实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区大农业一盘棋和果、菜、畜互补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鼓励、引导镇街和养殖户在果业、蔬菜核心发展区域配套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以养殖产业补充果业、棚栽业所需有机肥料。同时,在南川和中川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养殖场,改变养殖业北强、南中弱的发展态势。2022年,计划在南川或中川新建万只羊场1个,千只羊场4个,起到规模示范引领带动作用。3、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针对普通养殖户,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产业联盟合作机制,创新推广“82121”养羊模式,促使湖羊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五、下一步计划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联外引、扶优扶强”原则,积极与市农投、陕煤黄陵矿业对接,于2022年启动万只羊场项目建设;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券投资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工作,目前,已经初步策划了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草食畜饲草饲料加工、养殖畜禽病死无害化处理、特色养殖(梅花鹿繁育)新品种提升等产业类发展项目,如有合适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将于2022年启动实施,带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2、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利用争取项目资金,2022年计划在黑萨招安李塔繁育基地建立1个10万只的人工授精站,双方签订以保本微利为基础的服务协议,由企业为全区养殖户提供以湖羊为母本,杜泊、萨福克等为父本的人工授精配种服务,满足全区养殖户后期大面积转入培育高繁快长的二元母本肉羊,推进三元杂交的生产需求,解决我区种羊贵而不足的问题。3、做好技术培训服务。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企地合作,2022年,将继续邀请西农大、黑萨牧业专家定期对我区畜牧业务干部、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年均培训不少于10期、2000人次以上,使全区养殖技术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得道提升。4、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按照“安排部署到位、监测消毒到位、检疫监管到位、应急准备到位、宣传指导到位”要求,以春季、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防控工作,使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保证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5、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落实屠宰检疫和派驻官方兽医制度,继续开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等工作,建立可溯源的质量安全体系,有力保障全区肉食品消费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