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榆阳区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依法实施植物检疫,承担农业有害生物及植物病虫害预测、预警、预报、防治与处置 | |
住所 | 榆阳区古城西路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万利 | |
开办资金 | 420.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阳区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5.94万元 | 229.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按照省、市、业务部门和区农业农村局下达的2021年工作目标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2021年榆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46万亩。其中玉米77.77万亩,马铃薯30.80万亩,小杂粮12.06万亩,大豆0.91万亩,其他0.92万亩,粮食产量突破9亿斤。1.玉米倍增计划、玉米增密度示范。实施“玉米倍增计划”2.027万亩,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核心示范10.2万亩,辐射带动31.2万亩,兑付资金452.7645万元。实现节种、节水、节肥、节药、省工,亩节本增效300元,增产玉米4000万公斤。2.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高标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其中核心示范0.35万亩,兑付资金280万元,辐射带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万亩。3.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研究。完成2个规模千亩旱作技术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园,总面积3145亩。引进试验示范农作展示品种260个,安排试验42个。4.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鱼河农场扩建2000亩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5.农作物良种推广、富硒功能农业、渗水地膜谷子、盐碱地水稻标准化生产扶贫产业园示范。推广高粱(酿酒)示范5.057万亩(发放良种4.3829万亩)、谷子示范4.5万亩(发放良种3.5万亩)、马铃薯良种示范0.60526万亩、果树地套种豆类作物良种示范1万亩;富硒功能农业5320亩(富硒水稻3350亩,富硒谷子1970亩);盐碱地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1500亩;推广渗水地膜谷子2000亩。6.“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在鱼河峁镇黄崖窑村旱作农业示范园建设软体集雨窖1座,容积1000立方米;鱼河峁镇黄崖窑村和上盐湾镇尹家庄村试验示范点各安装1套太阳能提水系统、建设1座4000立方米的土工膜蓄水池、铺设周边耕地的田间管网等。7.指导企业发展现代种业。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规范化商业化育种基地建设工作。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和农作物转基因安全监管工作,做好种子销售备案、本区制种及南繁基地监管。制定适合我区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做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宣传工作。8.完成植保植检、二代玉米粘虫应急防控及技术指导等工作。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5个,统防统治示范总面积为2.3万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总面积65.5万亩;二代玉米粘虫统防面积60.17万亩,群众自防面积16.51万亩。完成草地贪夜蛾等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等工作。总结、普及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9.开展“培训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全年培训200余场次,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彩页、种植实用技术手册等3万余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开展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玉米倍增计划)示范,提高玉米单产,实现节本增效通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四新举措,集成推广“优选耐密机收品种、宽行密植增加密度、测土配方水肥一体、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一行一带节水灌溉、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六位一体技术,落实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关键技术和玉米降本增效“5335”集成技术模式,“玉米倍增计划”比辐射田增产226.5公斤,增产率25%,实现节种、节水、节肥、节药、省工,降本增效300元的目标。2.推广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提升推广应用水平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采用的是国内外领先的以色列耐特菲姆智能滴灌系统。主推技术:选用脱毒种薯、合理轮作倒茬、大垄密植、水肥一体、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智能滴灌生产区比普通滴灌节约人工60-70%;节约水37-40%,滴灌的水分利用率85%以上(喷灌为50-60%,大水漫灌为35%),灌溉均匀度达95%以上;节肥30%,减少农药使用量20%;节约电费60%;作物商品率提高15%;土地利用率较移动式喷灌增加30%。种植品种以鲜食马铃薯V7为主,亩产4.5吨,亩总投资4000元,亩纯收益2000-3000元。3.通过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研究,为遴选优质良种和配套技术提供依据在鱼河峁镇黄崖窑村旱作农业示范园、榆林现代农业园区试验站、大地种业第二农场、大地种业第三农场,通过品种展示和试验,为遴选出更优更适合我区耐旱、稳产、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依据。目前,全区共筛选推广40个主导品种和10项配套技术。其中,40个新品种分别是玉米良种金科玉3306等20个、鲜食白甜糯606玉米品种1个、高粱新品种晋杂22等4个、谷子新品种长生07等5个、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12等6个、蔬菜新品种大方盛等4个;配套技术分别为“四位一体”技术、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膜际栽培技术、渗水地膜波浪型覆盖穴播高产技术、降解地膜波浪型覆盖穴播高产技术、双沟覆膜技术、马铃薯宽垄双带膜下滴灌技术,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控技术,使我区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4.推广“四位一体”补灌技术,促进我区旱作节水农业提质增效通过秋水春用、丰水旱用、用好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足地表水、适度利用地下水进行蓄水,在干旱和水资源异常短缺地区,补灌作物关键期的孕穗水和灌浆水,达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榆阳区鱼河峁镇黄崖窑村旱作农业示范园2050亩,渗水地膜谷子示范1130亩,平均亩产107公斤;其中50亩采用节水灌溉(微喷)技术补灌一次,平均亩产278公斤,增产171公斤。5.榆阳区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7月上旬,二代粘虫在全区发生危害严重。通过统一安排部署和统一技术指导,粘虫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实施统防统治60.17万亩,统防统治率达78.5%,总体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粘虫、红蜘蛛、蚜虫等虫害损失降低至5%以下,真正起到了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防控工作主要特点: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二是落实“党政主导、部门监督、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宣传动员形成群防自防。6.开展“培训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培训,提升了群众法律意识、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结合全年下乡、农业产业数据调查、良种发放、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病虫害调查、各试验示范点技术指导等工作,对全区项目示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场主、农民合作社、农场种植户、带头人、技术骨干,广泛利用区农技中心公众号、拉挂横幅、新闻媒体、网络、微信群、发放宣传彩页、种植技术手册、召开培训会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科普知识、种植技术、《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宣传和培训,加快项目推广速度和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到村到户到地头。开展培训200余场次,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彩页、技术手册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下达较迟。群众对增密度技术不能完全接受,大部分群众已自购种子,玉米品种多样化,造成增密度示范田播种规格不统一,4-5月大风扬沙天气较多,影响播种质量,延长播种时间,尤其是严重影响滴灌毛管的铺设,有些地块甚至出现人工重新铺设2次的现象,造成费工、费料。2.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旱作农业发展受制约。目前我区南部山区有近30万亩耕地靠天吃饭,由于近年来降雨较少,种植效益低下。3.项目资金投入不充足,辐射带动不明显。实施“四位一体”(即沟道坝拦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灌)技术推广示范受资金的限制建设进度缓慢,建设面积少,带动效果不明显。4.科技队伍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旱作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较强,需专业团队,但我区现有的科技队伍技术力量薄弱,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或人才引进。四、发展建议1.强化农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资,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为我区旱作节水农业快速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支撑。2.加强技术推广,建立健全人才队伍。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管、软体水窖集雨、光伏提水等技术。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干部及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科技素质,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节水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3.加大培育力度,引导民间资本下乡。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坚持多种力量参与旱作农业建设。依靠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基地。五、2022年工作计划1.南部山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示范1万亩;2.“四位一体”补灌技术0.6万亩;3.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和社会化服务项目10万亩;4.东南部山区农作物良种推广12万亩(其中马铃薯3万亩、高粱5万亩、谷子4万亩);5.玉米增密度核心示范(吨粮田)10万亩,玉米增密度辐射田30万亩;6.富硒功能农业水稻、谷子示范1万亩;7.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示范1000亩;8.做好病虫害测报、检疫及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工作;9.加强区种子生产基地和种子生产企业管理,抓好转基因农作物日常管理;10.继续对中药材产业做好技术指导工作;11.做好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技术服务工作;12.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有效期:2017-02-20至2022-03-31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