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全年总诊疗量102865人次,其中门、急诊量87678人次比上年81484人次增长了7.6%;全年累计核酸检测178260人次;门诊患者平均费用270元比上年300元下降了10%;出院人数4326人次比上年3847人次增加了12.5%;完成住院手术1665例,比上年1432例增长了16.3%;住院患者平均费用5375元比上年5180元增加了3.76%。病床使用率75%,平均住院天数9天。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4.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4%;治疗有效率97%,基本药物配备率54.84%、使用率46.3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1.0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3.68%;CT、B超、X光检查阳性率分别是72.3%、85%、72%。使用中药饮片540种,中药饮片使用率35.28%,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总数比例45.45%。医疗收入4663.2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4437.47万元增加了5.09%。门诊收入2370.39万元,住院收入2292.82万元;药品收入2316.01万元,其中中药饮片817.16万元,药占比32.14%(除中药饮片外),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19.47元,检查、化验收入占医药总收入比例16.56%。采购药品2195.24万元,其中中草药643.42万元、西成药1551.82万元,一次性耗材411.80万元(含试剂)。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1.制定印发了2021年《榆阳区中医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为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工作明确方向。2.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就诊患者做好“两码一体温”工作,全年共监测入院就诊患者10万余人次。3.医院在保障完成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抽调9名医护人员在榆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旺季宾馆、文昌酒店,对1336人次境外返榆、中高风险地区返榆、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开展核酸采样、检测,关照隔离人员的起居饮食和心理健康,及时准确上报各种数据,每天对隔离区域的环境和医疗垃圾进行消杀和处置。(二)强化党建引领,促进业务发展。1.严格落实《榆阳区中医医院章程》、《榆阳区中医医院支委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支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作用。2.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3.认真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加强作风建设等系列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4.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思想教育。(三)加强核心制度落实,保障医疗护理质量。1.严格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2.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3.加强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管理。(四)加强科室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根据“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和建设内容,确定继承人员13名。实施中医名师传承计划,充分发挥名中医工作室的作用,加快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传承人才。2.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我院将综合内科分设为内一科、内二科,内一科整体搬迁至装修改造后的急诊楼二楼,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为患者营造更好的诊疗环境,受到了就诊患者的广泛好评;重新组建了急诊科,从而使医院急诊科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就诊病人显著增加。3.规范医疗设备的采购及管理。(五)深化医改工作,发挥中医药优势。1.完成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2.积极参与我区2021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工作。3.修订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提高职工待遇。4.中药饮片“零差率”销售。(六)持续推进医院建设,打造中医药服务新高地。按照“一院两区”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西沙院区的巩固提升和东沙院区的创新发展。(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医疗人才创新活力。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八)认真落实医保政策,推动医保工作扎实开展。真落实榆林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和政策,完善内部管控制度,坚持4+7药品带量采购,高值医用耗材挂网采购,精准扶贫人员三重保障体系。(九)扎实推进各类创建改造和医院宣传工作。1.按照我区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创建健康医院和促进拥军优属示范医院等创建工作任务要求,我院积极行动。2.立足科室实际,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三、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缺少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二)重点专科建设有待加强。新技术、新业务拓展较少,不能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三)绩效考核分配制度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职工待遇亟待提高。(四)东沙新院区的医院运营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人才引进和招聘等工作亟待推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新院迁建的准备工作,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确定如下事宜:一是医院运营管理。二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三是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三)加快推进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修订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提高职工待遇,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加快推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保证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五)做好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复审准备工作,确保复审工作顺利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