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业务工作全面开展。1.年初对展览馆办公区和接待室进行了装修,公共区域、办公设备、展厅标识标牌进行了改造配置和张贴,于2021年3月24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后期展陈上出现的滞后信息内容进行核对,并联系相关单位对需更新资料进行搜集整合,全面完成了信息更新和展览重新布展工作。2.中心全体人员积极配合参与2021年神木市文化旅游节工作,全体人员划分为志愿者、后勤保障组、以及讲解员队伍,主要负责“国香神木·风驰悦动”毛乌素沙漠汽车场地越野赛的赛事安保、赛事千人就餐工作和“榆神佳”精品三日游踩线活动的随车讲解及领队工作;抽调21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志愿服务工作。3.积极做好民办博物馆资料收集、台账建立等相关指导工作。五月份至今,我中心对栏杆堡博物馆、沿黄乡村博物馆、锦界红色记忆博物馆、沿黄彩林博物馆、永晔博物馆五家非国有博物馆在设立、交流展览、陈列布展、讲解工作、台长建立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中心积极配合石峁创建4A景区工作,对高家堡古镇临时展览《长城文化展览》和《陕北炕头石狮子展》的布展工作给予指导并由我中心讲解员负责现场讲解工作。4.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在即时刻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神木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特举办四个展览,(一)《致敬牛年文物之牛传统文化图片展》;(二)《走进神木长城感受千年历史——图文展》;(三)《陕北炕头石狮子展》;(四)《筚路蓝缕继往开来——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图片展》。5.博物馆陈列部和保管部顺利退展了原来借展榆林市考古队的5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又重新布展了4件新石器时代陶器。6.出台了神木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2021年文物征集公告及文物征集工作方案,对三位收藏家的文物完成了全面初步鉴定工作,并拿回了权威和具有法律效应的鉴评报告。7.邀请市文研所修复室主任康卫东及修复师白小刚同志来我馆现场指导文物养护工作,并整理文物数据后期对珍贵文物进行科学养护。8.根据榆林市文物广电局关于收集全市馆藏文物资料的通知文件,上报88组112件精美文物资料、照片,填报“神木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馆藏文物情况表”。9.陈列部和保管部业务人员对民间石狮爱好收藏家奥会宁先生300余件的炕头石狮子进行登记造册(编号、量尺寸、定名定时代、来源地、现状、拍照等)。10.积极邀请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刘云辉、权敏等7人对我馆馆藏一般文物以及拟征集社会流散文物进行现场鉴定,对文物等级进行部分调整,并向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提交一般文物的鉴定表格,为我馆后续文物建档和文物征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1.特别邀请神木知名摄影家康元利老师开展为期40天的文物摄影工作,对我馆馆藏万余件文物进行了拍照,为我馆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照片,同时也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储备了宝贵的图片资料。12.整理收集资料,做好《神木市博物馆建馆10周年工作回顾册》编纂工作。13.仔细查看文物库房和展厅文物,对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出现“粉状锈”文物进行统计,为88件组,迅速进行物理隔离,邀请榆林市文研所修复专家来我馆进行现场确认,并整理资料,向主管局进行汇报。14.我中心有偿征集社会流散文物约2000余件套,有陶器、石器、青铜器、瓷器等。15.根据陕文物发【2021】151号文件,转发《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馆藏一级文物备案复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积极向“全国馆藏一级文物备案系统”录入我馆一级文物数据,完成备案复核工作。(二)宣教工作纵深开展,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和青少年教育阵地作用。1.博物馆全年接待团队240批次,共接待观众6.5万余人,展览馆全年接待团队580批次,共接待观众14.5万余人,主要包括政务接待、社区街道、学生团队、市事业、企业团队、旅行团队以及各单位主题党日活动团队等。2.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配合完成“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音频视频的录制工作。高金菊配合神木市纪委录制《榆林市纪委“塞上清风徐徐来”讲故事比赛》视频。3.开展了“博物馆奇妙日”系列课堂,依托传统节日,社教课堂和活动分别有:《博物馆里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传统节日》、《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节主题活动、《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节主题活动等,“神博衍艺”精品社教课走进神木市第六小学社团课共30次。4.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和长城文化知识展览进校园活动,包括《实现中国梦弘扬牛精神》、《穿汉服行汉礼》、《中国民间艺术皮影》、《十二生肖的故事》等,完成了“牛文化图片展”的讲解接待工作,展览《走进神木长城感受千年历史——图文展》和长城知识课堂进校园活动也相继走进神木市十三中、第一幼儿园、第六小学。5.宣教部组织开展了神木市文博讲解员大赛、神木市文博小小讲解员比赛。开设神木市博物馆第18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共培训了38名小小讲解员。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展览,丰富了馆内的展陈内容,给广大市民、学者和文博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平台。2.社教课程,通过进校园、社团课、特色体验课让孩子带动家庭、带动班级、带动学校,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深度体验博物馆,探寻博物馆中的古今传奇。3.移动博物馆,实现送历史文化进乡村、企业、社区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让人类人群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感受神木独特地域文化魅力。4.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和展览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好的对外宣传神木历史文化,我中心积极申报了陕西省社会科学教育基地,并已申报成功,现两馆已成为“陕西省社会科学教育基地”。5.我中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不断努力,“神木市文博志愿服务队”被神木市委宣传部、市妇女联合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1.办公设备配置低,电脑、相机、打印机、导讲设备等设备无法满足正常工作需求,影响工作效率。2.博物馆关于文物征集方面的工作开展缓慢,业务知识互相交流在单位开展较少。3.工作人员在各个岗位上都缺乏学习机会,无法较好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需培养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四、改进措施1.重新申请给各个科室配置办公设备。2.申请文物征集费用,策划文物征集方案,确保开展好文物征集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在“十四五”期间,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全面发挥“一个中心、两个阵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提高神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工作要点如下:(一)党建工作1.坚持党建引领全盘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主管单位抓好党建工作。2.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3.持续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定下发年度«神木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理论学习安排»,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扎实有效做好扶贫攻坚各项工作。(二)业务工作1.继续完善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的准备工作。2.完成计划内的文物征集、借展工作。3.根据文物鉴定结论,开展藏品建档建卡工作,对上级别文物进行专库专柜管理,为进一步完善藏品数据库建设,主动和省文物鉴定委员商榷,争取年内完成我馆馆藏一般文物的鉴定工作。4.开展神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的研究工作,根据神木市特有的杨家将文化、匈奴文化、汉画像石等文化作为课题,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逐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深入挖掘神木市地域历史文化和宣传教育工作奠定结实的基础。5.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围绕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重大节庆日,筹划2-3次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的临时展览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体验活动。6.探索性地开展文物借展、文物外出展览以及社区“博物馆之家”文化交流活动。7.做好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免费开放和团队接待免费讲解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争取客流量的突破性攀升,成为神木市的“城市会客厅”。8.举办文博讲解员比赛和第四届小小讲解员比赛。9.持续深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开展“传播神木文化讲好神木故事”移动博物馆进校园、进乡村系列活动。探索开发更丰富的“社团课”“周末欢乐大课堂”体验活动,让文物活起来。(三)安全工作1.持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博物馆、展览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2.安全工作重于一切,各项安全工作精细化、指标化管理,再创文物安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