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澄城县王庄中学

澄城县王庄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1-28 16:20
单位名称 澄城县王庄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澄城县王庄镇塔中村
法定代表人 王会香
开办资金 3886.3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澄城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86.49万元 4110.27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王庄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18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坚持德育为首,构建五化德育新体系今年以来,突出抓好“五化”德育的构建,使德育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德育教育课程化。开设经典诵读课、展示励志课、百日字功课等9个德育微课程,强化重点德育教育内容,实现德育教育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施、有效果。二是德育教育活动化。紧扣习惯养成、励志奋发、自主管理等目标,搭建习字竞赛、晨读展示、道德讲堂、升班旗等多种丰富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三是德育教育生活化。德育目标的设计、活动载体的搭建都力求从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愿景出发,都融合在学生每天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生活中。四是德育教育群团化。成立学生社团组织,依托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团队中展示自我,实现发展。五是德育教育网络化。依据学生德育培养教育的多面性,主动携手家庭、镇所等各种力量,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形成德育教育合力。(二)以质量为核心,集中攻克向课堂要效益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抓住课堂才能抓住提升质量的关键和根本。学校始终坚持县教育局“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全面发展是根本”的工作思路,突出三大重点加强教学工作。构建三大框图。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推行五度六步模式的同时,突出构建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框图,依托学科组,发挥组长核心引领和组员主体能动作用,对每一章、每一节都进行知识树构建,形成完备的知识树体系,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落实教学常规。实行教师备课周清周查、学生作业日清日结,教学情况月反馈通报,各项工作都制定具体的规范要求、完整的操作细则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从严格细致检查每一节备课、每一本作业,落实每一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做起,班子成员人人抓教学,深入课堂听评课,参加教学质量评估。(三)以研修为引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把研修作为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提升质量的有力抓手,校委会旗帜鲜明引领,精心部署安排,加强考核指导,给予有力保障,使教师人人重视研修,把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根本,贯穿教学始终,伴随课堂内外,全校教师人人立项课题,参与研修,常态推进。以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温度教学为追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周课时三步五环研修、五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学习五字法三大系列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强化“三说一看”活动、知识框图构建和微课题的实践载体支撑,使人人参与,人人反思,立项研究,合作推进,共出成果。(四)以安全为保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把安全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机制。建立了由校长牵头,副校长主管,各处室长负责、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学校安稳办,建立安全六制,逐级逐人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承包责任制。强化安全教育。利用升国旗、开班会、晨晚检等对学生集体进行安全教育,定期更换安全教育橱窗内容,提高师生安全素养和安全能力。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1年,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渭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澄城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学校、澄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在常规教学的管理和落实上,需进一步落实。2、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了一些不足,有待改善;3、关于德育工作,学校系统性、连贯性的德育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改进措施:1、学校进一步深化澄城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五导六环”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建立具体的激励机制方案,将校本研修落到实处;2、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设备的作用,并根据上级部门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创设更完善的智慧校园环境;3、探索有效的德育途径,认真整改落实,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践行“学生立场、核心素养”理念,坚持“课比天大”“课如生命”,重视提质扩面,引导教师关注课标、关注学科、关注学生,让教学走向生活化,让问题设置具有探究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愉悦感。二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学校引领、梯次推进、主动发展”的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搭建对外学习交流、比赛训练、探究展示、自我提升的平台,创设环境,大胆使用,壮大名师群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