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皮肤病专业、性传播疾病专业、传染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等16个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治未病专业,临床教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长虹北路26号 |
法定代表人 |
丁治国 |
开办资金 |
33098万元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33539.34万元 |
25523.92万元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中医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68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12月,办理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2021年1-11月总诊疗人次24.31万,与2019年同比增长38.36%;出院人次1.5万,与2019年同比增长11.11%;医疗总收入1.82亿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22.97%,门诊中药处方比例、门诊中药饮片比例、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等国家绩效考核指标均明显提升。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通过陕西省评审认证,心血管病科荣获2021届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牵头筹建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开创了铜川市牵头全省专科发展的先河;甲状腺病科开诊11个月开展中医特色治疗超过11万人次,服务量接近铜川市总人口的16%。二、2021年重点工作成效(一)“科学管理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印发《经济运行指标考核方案》,围绕“六维度”医院经济运行评估和排名,引导临床科室适时转型良性发展,构建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成功入选2021届中国中医医院优秀管理案例。(二)教学、科研工作亮点纷呈。医院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49项,其中国家级1项,实现医院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零的突破”;丁治国教授的科技成果正式签订转让协议,实现铜川市医疗卫生领域成果转化“零突破”;设立3个院属科研机构和3个院属培育科研机构;开展博士生多基地联合培养试点工作,使北中医博士生能够在陕西执业,显著提升了博士生培养质量;新获批院内中药制剂批号3个,启动8个院内制剂的申报工作;举办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高级研修班和医院首届科技大会;全市首届中医骨干研究生班开班;吕彦恩、张武平、祁烁3名同志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导资格。(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申请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投资预算,拟新建业务用房1万余平方米,改建业务用房7000余平方米,预算投资1.69亿元,预计2022年2月将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建成后科研教学面积将增加4000余平方米,中医诊疗面积将增加2200平方米。(四)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探索与北京京东健康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推动“互联网+中医”战略布局,构建医院智慧中医平台,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品牌,搭建“三云”联动架构(“云联合体、云医联体、云药房”),投资700余万元的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通过了全国四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先后上线运行处方点评等8个信息管理系统。(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日趋完善。完善《行政后勤人员聘任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6项建立了职工薪级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住房公积金账号;通过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补充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利用“鸿鹄计划”、“丹心计划”培养人才31名;开展院内新设岗位竞聘上岗工作,选拔年轻干部6名。(六)医院文化建设持续加强。组建医院“鸿鹄青年”人才团队23人,开展学习培训7次。组织承办一带一路“中加澳”国际甲状腺疾病中医药诊疗发展研讨会,启动铜川市甲状腺专科中医临床人才“传帮带”培养计划。2021年医院被确定为铜川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铜川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七)平安医院建设不断夯实。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12次,开展培训11次,督导检查80余次,建立医学检验15人、核酸采集第一梯队50人、第二梯队226人的专班队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24次,组织应急演练11次。(八)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创新践行“第一村医”健康扶贫模式,先后排出4批16人担任“第一村医”。摸排贫困户328户,分类建立健康档案1636人。三、2021年存在的不足(一)是中医品牌建设还不突出,专科优势还不明显,学科带头人引进力度还不大。(二)是科教工作创新举措不多,真钻细研的氛围还不够浓。(三)三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还不够快;(四)四是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还未得到完全释放。改进措施医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安排部署,针对存在的问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步伐,细化工作举措,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逐项整改落实,切实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五、2022年工作计划提质增效、持续深化科学管理年活动。以科学管理年为核心,全面建立“总贡献、有效贡献、净贡献、人均净贡献、床均净贡献、百万资产净贡献”六维度经济运行评价体系,建立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全面预算分析考核、全面预算监督的预算管理体系。(二)多维发展、全面推动“互联网+中医”战略布局。探索与北京京东健康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构建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智慧中医平台,搭建“三云”(“云联合体”、“云医联体”、“云药房”)联动架构,打破铜川市医疗发展困局,巩固线下诊疗模式,让线上诊疗、中药饮片流通引领医院高效运行,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院内院外双循环的现代化诊疗新格局,向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初步形成智慧中医药产业链体系,助力区域及全国中医医疗资源的调配,促进中医药服务与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特色引领、全面提升医疗核心竞争力。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为抓手,新建中医临床培训楼1万平方米,改造门诊楼、医技楼7900平方米,科研教学、中医诊疗、康复治疗、治未病区面积将分别增加4000、2200、2000、1500平方米。发挥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和甲状腺病等优势病种的引领作用,围绕做特中医专科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甲状腺病、骨伤、老年病、康复等6大多学科诊疗中心建设。巩固扩大医联体工作成果,新增基层医联体3家,打造西北地区诊疗一体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中医药特色品牌,使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四)创新驱动、全力促进科研教学上水平。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院属科研机构、院属培育科研机构建设,完成院内制剂审批不少于8项,横向课题到位资金不少于800万元,引进院外成果转让不少于6项,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临床药物实验机构,争取完成第二批教师资格认证20人以上。(五)凝聚合力、全面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不少于6个,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次、省部级人才2人次、地市级人才3-5人次,引进博士生3-5人次。通过“丹心计划”、“鸿鹄青年”项目,区域研究生能力提升项目;“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形成多学科、全方位的自主培养模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六)文化塑魂、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展院史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举办校地合作五年成果展,开启校地深度合作新阶段。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开展典型事迹培树活动,营造风情气正的浓厚氛围。扎实准备、全方位用力,全面做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各项准备工作。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525133561020212A2101有效期:自2018年03月19日至2023年03月18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